“在网友的敦促下,沈阳连夜成立了公安局”
文/进击的熊儿子
“在网友的敦促下,沈阳连夜成立了公安局。”
虽然这话听起来有些戏谑,但就沈大研究生被捅这件事儿而言,更像是一种无奈。
12月18日,一则求助的微博悄然登上微博热搜。
事情也并不复杂:
因对学院评定奖学金事宜有所不满,今年的9月9日,两名女同学找到另一男子,把当事人王某带到学生会办公室。将门反锁后,三人联合对其进行辱骂殴打。
在这一过程中,当事人王某的眉骨被划伤约4厘米,缝了6针;大腿肌腱断裂,在手术室里抢救伤口有11厘米,缝了三层。
事后,经相关部门鉴定,眉骨处为轻微伤,大腿为轻伤二级。
据当事人王某在微博反映,大东分局洮昌派出所涉嫌办案不力,且有可能存在包庇行为。
不然的话,人证物证皆在,伤情报告也有,何故一直以重复证据不足为由,让当事人王某足足等了89天?
而学校这边也不曾给出任何说法,甚至还要求当事人王某配合学校把事情压下来。
当然,以上内容均为当事人王某的一家之言。
至于其中是否存在纰漏,还要经过交叉认证。
不过吊诡的是,这条求助微博发出后不久,就被神奇地消失了。
目前,当事人王某的微博只留下两句话,“发的内容会被马上河蟹”,“求求你们救救我吧”。
12月18日下午19时许,@沈阳公安 通过媒体对外发布称,“正在抓捕涉嫌故意伤害沈阳大学学生王某宇的犯罪嫌疑人”。
不仅如此,他们还交代了案件的部分细节。
比如,“在接到报警后,当地民警赶到现场,并于当日将此案受理为行政案件进行调查”,但由于其他三名当事人均否认了犯罪事实,且“案发现场也没有其他目击证人和监控录像”,(所以这事儿在当时就只好暂且搁置)。
直到10月10日,在司法鉴定中心出具王某“左大腿损伤评定为轻伤二级,面部损伤评定为轻微伤”的鉴定意见后,第二天,大东分局就将此案转立为刑事案件继续侦办。
“目前,办案民警经过大量工作,已经基本查清案件事实。公安机关正在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抓捕。”
就此通报,我昨晚在微博进行了短评,极为不满。
在我看来,虽然这份通报透露了案件的部分细节,但还是有语焉不详之处。
而舆论的链接率告诉我们,“没有标准答案,就有很多答案;答案选项越多,舆论的关注也越大”,“如果政府不及时提供链接点,那么,留下的空白就由非政府方提供。而非政府一方往往是朝着怀疑政府的方向提供链接点”。
可能这么说有些学术化,那我再稍微降维下:
既然“办案民警已经基本查清案件事实,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抓捕也正在进行”,那么案件的具体内容到底是什么,涉事警方有义务说清楚。
现在警方给人的感觉是什么呢?
揣着明白装糊涂。
事件发生之初,不通报;转为刑事案件继续侦办,还不通报。
事件的每个重要节点都不通报,这就相当于把舆论的主导权拱手相让。
本来这事儿吧,网友骂的最狠的该是那两女一男,结果压来压去压到最后,警方反倒成了舆论的众矢之的。
但这又能怪谁呢?
事件发生三个月不通报,舆论稍一敦促,提个热搜,就连夜成立公安局,甚至连回应都留白。
还记得我反复强调什么吗?
“要么别写声明,要么就一锤定音。要知道,每一次回应,都给原来的关注提供了新的链接点,理论上都是加大了关注。如果这些新的链接点放大关注之后,不能达到止纷息争的效果,那么,舆论当事人的反应就一个结果——进一步扩大对舆论的关注。”
昨日深夜,沈阳公安就此事在微博发布通报:
沈阳市公安局经过初步调查,已决定将案件提级管辖,由市局成立专案组负责侦办此案,务求将该案办成铁案。
这话到底什么意思,我就不多说了,懂的都懂。
但我还是想多说一句,各地政务部门每年举办那么多舆情班,手把手教如何处置舆情,结果一遇上事,没几个不现原形,除了粗暴的删帖,还是粗暴的删帖。
可删帖真的管用吗?
当然不管用,而且极有可能越删越乱。
要知道,在舆论面前,大众是存在逆反心理的。
除非能在苗头掐断传播链条,否则的话,热度一起,所有的删帖都将成为罪证。
十二月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