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榧古道:走过才明白,香榧为什么那么贵
写在前面
去年9月,老郑跟一个户外团,走了一趟香榧古道。
当时没做GPS记录,一周后再回忆,已忘了具体路线。
只记得,一路古榧异香,一路逶迤蛇行,缠绵17公里;
且一路雨淋风催,整个体验,像雾像雨又像风。
今天再写,容我走笔,写意,留白。
本文图多字少,阅读本文需要17分钟,建议先收藏。
古道路线
我们把全程路线,分解为三段:
1、东溪村——水库——钟家岭村
2、钟家岭村——盘山公路——千年古榧林
3、千年古榧林—— 榧王村——香榧森林公园——东溪村
沿途景观
参加户外团的好处,就是省心。
早上7点,打铁关地铁站集合,迟到者发红包。
闭目养神2小时后,就到了徒步起点——诸暨市赵家镇东溪村。
东溪村就坐在大山里,下车,深呼吸,气行周身,就把肺洗了。
村子也干净的像洗过一样。
山上漂浮着云啊雾啊汽啊。
看了一会儿,竟觉得眼睛也像洗过一般,亮了许多。
当地向导来了,一队人马就跟着上山。
毕竟来自城市,个个穿的鲜艳扎眼。
以免淹没在青山绿水中。
沿着天灯盏方向上山。
先走一段平路。一拐弯,路就开始陡起来。
刚才还欢声笑语的,现在听,开始带着喘气声。
天灯盏岭,感觉直冲云霄的名字。
其实不过300米海拔,远够不上天。
但这古道,虽说是石级,已不规整了。
高高低低,错落不一,崎岖难行。
前面的人,渐渐没了聊天的声音,只剩脚步声。
这一路也不全是石阶,过一段变成土路了,再过一段,连土路也没了。
淹没在各类植物中,连着队友的脚步声,也被淹没。
我一直走在最后面,我需要拍照。
这让领队常常驻足等我,怪不好意思的。
其实我体力还不错,只是我真的很忙:
凡是路口,美景,或者有意思的地方,我就停下来,拿起相机。
除了拍照,还要摄像,同时,还要避免被雨淋湿了相机。
所有这些动作之外,还得撑着一把伞。
此刻,我已不知道队伍离我多远了。
只听到雨打在粽箬叶上,发出啪嗒啪嗒的声音。
长茅般的叶子,锋利割在脸上,躲闪不及。
更要命的是,有时找不到路。
有时又碰到分叉路。
山中氤氲四起,似有绿野仙踪。
忍不住干咳嗽一两声,总是自讨没趣。
有时,我又觉得,这就是大山深处啊。
香榧,毛栗,芋艿,溪水叮咚,时不时的鸟叫。
让我想起小时候,去山里小姨家过暑假的感觉。
想起一段光影,触觉,气味和色彩的山间小路。
这一段路,虽不是风景最美,
我却愿意给她打一个高分。
她让我似乎穿行在倒流的时光里。
只能说,旅行真的是一种很私人的体验。
同样的风景,不是每个人,都能get到同样的感觉。
我终于赶上队伍了,队形已稀稀拉拉,脱了轨。
领队告诉我,前方就是水库,咱们在水库吃午饭。
各种自带零食,爱分享与吃独食并存。
如果不下雨,在水库边补充点能量,
聊聊天,吹吹牛,还是蛮不错的。
30分钟后,向导说,上山!
水库边上,有一个山头,住着一户人家。
难道是传说中的天灯盏村?
假如我们这么联想:
水库是油灯中的一汪油,山头上的房子便是油灯上的灯芯。
如此,像不像一盏天灯呢?
山中独门独院的,岂能无狗?
院子前后,有蔬菜,有土鸡,还有山羊。
一派自给自足的景象。
山里人淳朴,招呼我们喝水。
正是香榧采摘季节,房间里堆满了香榧,满室飘香。
主人很忙。
她解释说,香榧9月10日左右,头一批成熟到最后一批成熟,也就半个月左右时间。
所以,这段时间是一年中最忙的。
“靠山吃山”用到这户的山民身上,真是再合适不过。
主人笑着说,就下山买点油烟米醋。
告别山里人家,继续前行。
我照例殿后。
四周又没人了,山坡上浮起水汽。
巨石伏着,一动不动。
后面似乎有声,细听却什么也没有。
依山绕行,蜿蜒转山。
尺宽的羊肠小道,对山而言,只是一条不起眼的勒痕。
一转山,画风为之一变,
远处的小屋,轻轻放在山上,置身飘渺云雾中,竟然有些浮动。
氤氲漫过来,收了我一身汗。
继续前行,一片香榧林,如约而至。
这一带,应该是仙坪山古榧林了。
香榧不用费心打理,偶尔施肥就行,到了采摘季来采摘就成。
听说,好的一颗香榧树,年收入约1万多。
生活到这份上,要比在城市里打拼的人来说,
幸福得多了!
我又终于赶上大部队了,爬到亭子边小憩。
众人看着对面独门独院,高低错落的山里人大房子,
讨论着杭州的房价畸高,娶媳妇难云云。
再走,已听到脚下溪水声,想必是钟家岭村快到了。
有时想,游走古榧奇林中,非要想一个比喻,那么就是——
仿若进入一副温润静雅,异香扑鼻的梦境中。
这就是钟家岭村,等待散兵游勇。
集结完成后,顾不上休息,就急着上路了。
跟团的缺点,就是得紧跟着团。
其实,这个村子里,有一个老派祠堂,算是诸暨古民居。
接下来,要走一段长达四公里的环山公路。
从地图上看,显然,环山公路是没有坡度的。
大致处于同一海拔线上,大约在510米-530米之间。
当然,从钟家岭村到千年榧王树,其实是有捷径的,只是需要下山上山。
徒步环山公路,花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
好在一路风景也不错,心旷神怡,走走停停自不必说。
我的两根登山杖,磕在柏油路上,嘚嘚作响。
途中遇到两辆摩托,轰隆隆的,整个山谷都是引擎声。
看到那个凉亭吗?那就是徒步环山公路的终点了,接下来就是下山。
从哪里下山?看下图:
接下来再无攀山越岭之事了。
途中遇到一棵千年香榧王。
据向导介绍,当年搞承包到户,此树分给四位村民。
又因养护不便,三位村民卖给其中一位。
后来,那位有远见的村民,利用人工授粉,精心照料。
还每年花2000元买一拖拉机山羊粪,施有机肥。
最终使得这棵千年古榧,焕发青春,年产青果1600斤。
后来,某大老板找到这位村民,愿以每年10万元的价格购买“香榧王”采摘的香榧,毋论产量多少。
当然,老板也不傻,礼品装“香榧王”香榧一斤,就卖出了1万元的天价。
这棵千年香榧王树,成了名副其实的摇钱树。
只是不知,当年贱卖的三位村民,如今作何感想?
一山坡上,古榧树很多,千年成精,都在闭目养神。
香榧的生长周期很长,约15年左右才能挂果。
生长也极为缓慢,胸径一年才生长3毫米左右,
图中这一棵,无论如何也要近千年了。
香榧树分雌雄。
雄树树枝干挺直不绕弯,以便撒播更远的花粉。
雌树则虬枝纵横,婀娜多姿,扩大接粉的面积,以便结更多的果。
有时,一座山只需要一株雄香榧,就可以宠幸一山的雌榧。
你看自然界,哪一种生物,不都是为了更好的繁衍?
香榧对环境十分苛刻,只生长在阴凉,空气湿度大,且排水良好的低山丘陵。
所以,香榧树群居山野,根汲山泉,枝饮清露,杆覆苔藓,自发清香,虫蚁不侵。
它本山中一仙子,远离喧嚣。
三年孕一子,不紧不慢。
亿万年生生不息,寿长千年而不绝。
奇特的梯子,当地人叫蜈蚣梯。
采摘香榧比摘山核桃难,因树高苔滑,枝条柔韧,不可伤幼果。
显然,是一项危险性极高的活儿。
难怪香榧价格很高。
下了山,就是榧王村,如图所示。
这个村子,完全沉浸在浓浓的榧香之中。
从榧王村到我们的起点东溪村,一条新做的柏油路已通达。
这一段路,自然不需要用脚走到终点,旅行巴士会来接我们。
路边,家家户户在加工处理香榧。
在等中巴车的时候,顺便与村民聊了几句。
村民告诉我,香榧采摘后需要堆沤三五天,使香榧后熟,然后方便去皮 。
剥好皮后,第二次堆沤 ,这一关也很讲究!
必须根据湿度和温度的变化,时不时勤翻,上下轮换,这道工序需要忙碌20天。
二次堆沤后,清洗晾晒这关也马虎不得 。
每天,榧农们只选择早上十点之前,或者下午三四点之后晾晒几个小时,这个度需要把握。
最后还有炒制,更是核心工序了,火候和经验稍有不慎,便会功亏一篑。
总之,每个工序都是步步惊心,匠心与运气并存。
不卖百元一斤怎么行?
上了车,途径香榧森林公园。
据说这里有一个香榧文化会馆,探险公园,和侏罗纪主题的香榧公园。
其中最“刺激”的一段,就是铁索吊桥吧。
站在180米高、250米长的铁索吊桥上,俯视6000多亩的香榧林。
总之,旅游产业也开发的有声有色。
以上我们只是路过,并未亲眼所见。
因为已坐上中巴车上,急着回杭,没时间下车玩了。
不过我想,原汁原味的香榧古道我都走过了,
需要买门票的主题公园,已不重要了。
后记
香榧是浙江的山货特产。
尤其是绍兴各县的会稽山山区,有嵊州市谷来镇,柯桥区稽东镇,诸暨市赵家镇等香榧产区。
这三处集中在一块,形成了方圆约50多平方公里的千年香榧林景区。
而香榧古道,自古因采收香榧运送香榧而出现的。
我们走的,只是其中一条:诸暨赵家镇的香榧古道。
事后,我又做了功课,发现网上大部分人走的香榧古道是:
绍兴雪窦岭古道、月华山香榧古道环线。如下图:
关于这条线路,我也会去走一趟,当然必须是香榧采摘季去。
请各位朋友继续关注“郑在别处”。
好,朋友们,今天的文章就写到这里,
老郑一直对古道感兴趣,这是我第四篇浙江古道行,之后还会继续更新。
大家有什么疑问和建议,请留言告诉我。
如果你喜欢本文,为何不点赞转发呢?
郑在别处,祝你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