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园“三条红线”危机,指望中国文旅IPO化解?|| 深度
招股书失效仅仅6天后,中国文旅就再次火速递表,焦急背后,是大股东中国奥园千亿债务压身,多元化仍在“烧钱”。
本文由无冕财经(wumiancaijing)原创首发
作者:方斯嘉
编辑:陈涧
设计:布冬
编辑助理:朱智琪
奥园急了。
据港交所官网显示,中国文旅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文旅”)在首次向港交所递交的招股书失效6天后,10月23日,便火速二次递上新申请。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奥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奥园”)是中国文旅的单一最大股东。然而,中国文旅与奥园皆踩到“三条红线”指标,负债情况深藏隐忧。
在此情况下,中国文旅的成功上市,能否助推化解奥园的债务危机?
IPO为何未能一次过关?
2018年10月成立的中国文旅集团今年年初向资本市场发起冲击,在千亿房企奥园作为幕后推手、拟定3年达百亿目标的光环之下,这个不满两岁的“潜力股”,在招股书失效的6天后,火速二次递表。
相比于第一次递表,第二次的招股书的内容更加全面。中国文旅更新及补充了土储、收益、毛利、负债率等核心数据,反映了监管部门对公司财务数据的关注,并且加入了仲量联行估值师对公司物业总价值约为45.819亿元的估值。
▲中国文旅资金链绷得很紧。图片来自中国文旅招股书。
近年来,房企赴港IPO失败的案例多不胜数,例如万创国际四次闯关IPO失败、大唐地产两战港股IPO失利等。业内人士表示,负债率高企,融资成本高,是房企赴港IPO失败的主要原因。一般情况下,港交所问询时间过长,或因融资结构、财务数据、估值判断、土地储配等问题。
对于中国文旅首次赴港IPO失败的原因,奥园未曾公开向媒体解释此事。对此,业界众说纷纭,其主要争议点集中于:
其一,债务问题压顶,资金链紧绷,现金流情况现隐忧。业界分析人士认为,当下经济背景下,港交所或对负债及现金流情况考量更严格。
从中国文旅10月23日在港交所发布的招股书上显示,截至2020年5月31日,中国文旅的负债总额为16.24868亿元人民币。据大摩财经测算,中国文旅剔除预收账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为72.25%;净负债率为141.6%;现金短债比仅有0.54,踩中三条监管红线。在监管要求中,踩中全部三条红线的房企,在债务改善完成前,将不能增加有息负债。
其二,在招股书中显示,中国文旅销售度假业务比例高达8成。其文旅与地产的身份难界定,使企业估值陷入难题。
相比于重资产运营的房地产企业而言,强调轻资产概念的文旅等企业,因其资金风险相对较小、行业发展潜力大等因素,更受港股市场的青睐。
2017年至2019年期间,中国文旅销售度假物业收益逐年上升,分别为1.86亿元、2.67亿元、5.94亿元,分别占总收入的99.8%、79.8%、80.7%。相比之下,文化旅游板块在期间的收益占比微乎其微,分别为0.2%、20.2%、19.3%。
其三,中国文旅在全国市场占有率不高,是被资本市场诟病的一大因素。
2019年,其文化旅游方面的营收,仅占集团总收入的不足2成。但此局面,或许在今年会有所逆转。在今年4月,中国文旅邀请前迪士尼高管、万达文旅管理公司总裁金民豪加盟中国文旅。在2020年10月中秋国庆假期期间,旗下项目创下10万人次大关,占据珠三角周边旅游市场的一席之地。其中,位于清远市的奥园英德巧克力王国总接待10.2万人次、江门市的恩平泉林项目总接待游客近2万人次。
▲奥园英德巧克力王国项目总投资约150亿元。图片来自奥园官网。
实际上,中国文旅招股书失效并不意味着“失败”。类似于金辉、港龙中国等房企在首次赴港IPO“折戟”后,亦是通过二次递表的方式,通过港交所聆讯。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文旅首次递交招股书于2020年4月17日,在此1个月前,美股惊现5次史诗级熔断,全球经济形势存在极大不确定性。即使如此,中国文旅回应称:“疫情并无对公司业务产生重大不利影响,且公司就经营取得原材料及充足劳动力方面并无任何重大困难。” 然而,资本市场似乎对此并不买账。在首次发布招股书6个月之后,以失效告终。
在经济势头回暖之下,今年旅游市场迎来黄金增长期,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测算,中秋国庆双节共计6.37亿人出游,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665.6亿元。千亿的市场规模,助推中国文旅未来增长潜力,亦让文旅板块成为资本关注的目标。
负债千亿,踩中两道红线
面对当下市场,短短6日便递上二次申请书,中国文旅为何急于上市?
个中原因昭然若揭:奥园自身负债压力剧增是最重要的因素。
中国文旅快速发展,背靠着千亿房企中国奥园“这棵大树”。中国文旅亦表达出对奥园的依赖:“本集团拟加入奥园集团以共同发展及拓展文化旅游业务。”
根据招股书显示,中国奥园是中国文旅的主要股东。而中国文旅的其中两位董事为中国奥园的前任董事或现任雇员。此外,奥园集团是中国文旅最大的客户,分别占文旅集团总收入的约4.5%、5.6%及5.2%,奥园也是中国文旅的重要供应商之一。
作为全国房企前30强的奥园,想要维持其“稳步增长”的态势,绝非易事。在2020年中期年报披核心业务增速上升之下,奥园负债问题显现。
半年报显示,2020上半年,中国奥园的借款总额突破千亿,达到1030.48亿元。综合负债则进一步攀升至2564.93亿元,资产负债率从2019年末的84.8%,增长至85.9%。净负债比率则从2019年末的74.9%增至79.8%。值得注意的是,净负债率比率较2016年的50.7%上升近三成。
从财务结构上看,克而瑞研究显示,中国奥园现金短债比下降至1.46,长短期债务比下降至1.17,短期偿债压力持续提升,债务结构有待继续优化。
此外,遭遇“三条红线”冲击,降负债成为房企最关注的焦点。
根据wind数据统计奥园2020年年中报分析,奥园剔除预收款项的负债率约为80.85%,净负债率约为156.5%,现金短债比约为1.45。如按照三道红线管理要求,奥园已有两项“踩线”,有息负债规模年增速不得超过5%。由此,奥园颇面临债务监管,融资渠道收紧,金融压力剧增。
知名地产分析师严跃进对无冕财经(ID:wumiancaijing)研究员表示,奥园若要降低负债,就要降低债务的依赖度,并在融资方面更加保守。短期来看,可以通过降价促销的方式,加快房屋销售,增加现金流。此外,可以引入战略投资者、股份合作、引入险资等方式,从股权角度上,降低债权上的依赖。
分拆上市,能否“反哺”奥园?
千亿负债在身,奥园抢滩文旅市场能如期获利吗?
奥园官网显示,目前,奥园细分有共有“地产、商业、科技、健康、文旅、资本投资、跨境电商、城市更新、建筑工程、京汉股份”共计10个业务。
这些项目中,除了“地产”、“健康”、“文旅”三大板块拆分成功上市或正在申请上市之外,其他板块的发展表现则十分低调,彼此之间,业务关系盘根错节。
例如“奥园物业、奥园商管、大健康产业板块”,则是成为奥园健康生活集团的“多元化服务”的业务组合。此外,奥买家电商平台、文旅等奥园则成为奥园项目的增值服务项。
在多元化发展之下,除“地产”外,奥园其他板块的盈利情况并不突出,处于“烧钱”状态。
▲中国奥园销售增速放缓。
已成功上市的奥园健康在2020年上半年年中报显示,上半年总收入约5.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近4成。值得注意的,奥园健康如今依然频频大笔斥资购入资产。4月,奥园健康斥资2.48亿元收购乐生活80%权益,5月以3700万元收购宁波宏建65%股权。9月18日,奥园健康发布公告称,拟以人6.91亿元民币收购浙江连天美企业管理有限公司55%股权。
为保证核心地产业务的发展,奥园在土储拓展上表现激进,其领导层在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今年拿地金额将控制在350亿至400亿元,这个数额相当于一个百强中后位房企的年销售额。截至2020年6月30日,奥园的土储项目从2019年末280个项增长至317个项目,新增货值达613.1亿元,带来较大的资金支出。
奥园还通过收并购方式购入资产,以此丰富土储。4月17日,中国奥园斥资11.6亿元,收购京汉股份附带投票权股份约29.99%,成为其实际控制人。奥园在入主京汉5日后,便给京汉股份提供了不超过5亿元、年利率8%的股东借款。只不过,处在转型初期的京汉,以目前的产业现状,仍难以凸显整个资产包的价值。
此外,奥园发力于城市更新,以此增加土储。截至至2020年6月30日,奥园拥有50个城市更新项目,较2019年末的30个项目,个数增长约66.7%。
易居研究院院长助理兼综合研究中心总经理崔霁认为,城市更新项目很多开发周期长是因为资金压力大,开发后无法盈利,或者在前期就没有商业模式,导致社会资本参与的积极性大大降低。对房地产企业而言,城市更新更是资本与运营等综合实力的考验。
在多元化板块发展支出较大,盈利情况不突出,而负债严峻、融资紧张的背景下,奥园投入发展多年的文旅板块,在此时上市,对奥园的“反哺”作用更显重要。
严跃进认为:“文旅板块在上市前的资金来源有限,上市是一个扩大文旅板块融资渠道的重要动作,对于母公司及本身而言,亦是有利于降低负债。”
对于中国文旅本次拆分上市动作,一方面,在融资新规之下,作为奥园分拆子公司的中国文旅若是顺利上市,有利于提升母公司的估值从而借力资本,拓宽融资渠道。
另一方面,中国文旅在母公司的庇护下,与奥园开展密切合作,获得稳定盈利的同时,实现良好估值,便于顺利上市。
但是,目前的中国文旅集团仍未能独立,总营收八成依赖于出售物业,其业务能否受市场认可、成功登陆资本市场,依然存疑。
近年来,房企子公司资本化动作明显加速。在此背景下,中国文旅能实现奥园的百亿目标,并成功分拆上市吗?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