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果壳童学馆(guokr_kid),经授权转载
电影《乌龙特工》中主人公卡尔文在学校里成绩优异,作为校园明星的他被众人寄予厚望。资质平庸甚至惨遭霸凌的鲍勃则一直被当做众多“分母”中的一员。
不过,成年后的他们境遇却颠倒了过来——年少成名的卡尔文,工作后碌碌无为,而鲍勃则完成了自我价值实现,成为人生赢家。
王安石的《伤仲永》中,也记录了一位神童从惊艳世人到光环消失的过程,类似的例子不禁让人产生疑问:到底什么才是成功的预测指标呢?特曼(Lewis M. Terman)在他的研究中连续追踪一群在智力测验中得高分的“神童”,多年后发现,相比较同龄人,这群受访者获得博士学位、成为科学家的比例要高10-30倍。但特曼对这个结果并不满意,他本来预期这群人中可以诞生改变世界的旷世奇才。更令特曼意外的是,智力测评分数达不到129,而被特曼拒之门外的两位儿童,在数十年后却成为了诺贝尔奖得主:半导体的发明者之一肖克利(William Shockley)以及物理学家阿尔瓦雷斯(Luis Alvarez)。这两位科学家均以非凡的创造性著称。
▲电影《送我上青云》截图,男主角因为从小会背圆周率而被称为“神童”,但是长大后一事无成,背诵圆周率变成了家庭聚会的固定表演节目。
也就是说,如果以取得博士学位等指标作为成功的标准,那智力水平高的群体会有更大概率成功。但是,如果以创造性为成功的标准,那么从小智商高的人,成功的概率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如果智力水平不是预测未来成就的绝佳指标,那什么才是呢?这个指标有可能是创造性吗?
教育家兰祖利(Joseph S. Renzulli)基于对创造性的推崇,提出了“天赋的三环”理论,该理论认为符合这三个条件的人才更有可能成功:
创造力,指“包含好奇心、独特性、创造性以及愿意挑战传统与惯例的意愿”);
对特定问题/领域有高水平的执着,包含一些非智力性的特征——恒心、决心、意志和正能量。
在他看来,智力只需要保持在中等水平就足够了,教育不应该追求书本知识的获取,而应该创设更多可能会提升孩子创造性的情景。与兰祖利持类似观点的心理学家斯滕伯格(Robert J. Sternberg)基于这种反思提出了“成功智力”这一概念。他认为,与其过度关注学业成绩,不如把教育重点放在成功智力上。
“成功智力”是人通过适应、操纵和选择自己所处的环境,最大化自己的优势并弥补劣势来实现自己人生目标的能力。他认为,培养学生的成功智力也应该是教育的重点之一。
以上这些理论都说明,从孩子的长远发展来看,只在意学业成绩的起伏、智力水平的增长是不够的,还应该给他提供探索不同能力的平台,让孩子趁早找到自身天赋所在。
现如今,年轻人开始在很多新兴职业中崭露头角:视频up主、电子竞技比赛选手、手办制作者、插画师等。
这些职业呈现出一种趋势:未来社会中,每一个孩子都有可能找到自己的专属职业。多样的职业也反映了现如今社会的多元智力需求,即对不同能力的需求。
那么,智力究竟由哪些部分组成,以及如何培养呢?
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以心理测量学为基础,利用相关系数理论推演出智力组成的“二因素说”,即“G”因素(一般因素)和“S”因素(特殊因素)。
其中,“G”因素是人类智力的核心,指的是人从经验中总结出事物之间的关系并将由此所获得的认识加以运用的能力。
斯皮尔曼的学生、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将“G”因素进一步分为两种: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更加鲜明清楚地描述了智力的组成的发展。其中:
流体智力是个体解决新颖、抽象问题时表现出来的能力,是一种以生理为基础的认知能力。
如记忆、知觉、运算速度、推理能力等,随生理成长曲线而变化,到20岁左右达到高峰,而后逐渐下降。
晶体智力则是后天形成的,通过掌握社会文化经验而获得。
如词汇概念、常识、言语理解等。它可以要缓慢上升至25岁或30岁以后,一直到老年时期才逐渐衰退,帮助我们“活到老,学到老”
除了“二因素说”,美国教育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还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这个理论把智力构成分析剖析得更细致,他还认为存在8种相互独立的智力系统,即:
个人内省智力、人际关系智力、肢体动觉智力、音乐智力、语言智力、逻辑数学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自然观察智力
这些不同的智力系统相互作用,共同组成不同人的智力水平。而且,不同孩子的各种智力的发展趋势也存在差异。有的孩子比较擅长计算,逻辑推理能力发展得比较早;有的孩子则更擅长言语,语言能力就会在比较小的时候展现。总之,家长应该对孩子展现出更多的耐心,在不同的任务中去观察孩子各种能力的具体发展,发挥所长,补其短板。2011年,研究者唐纳德(Adele Diamond)等人在《Science》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认为想要让孩子在未来社会中有更好发展,就应该重视创造力、自我控制能力、灵活性以及纪律性,这些功能的核心是“执行功能”,与大脑前额叶的发育有关。
有研究显示,将7-11岁的儿童随机分配到三个组中,一组每天20分钟的集体有氧运动(跑步、跳绳、篮球和足球),一组运动持续40分钟,一组什么都不做。一段时间之后,运动组比非运动组的儿童在执行功能和数学都有了显著的提升。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研究均表明,每周定量的有氧运动有益于执行功能的发展。正念是一种意识、注意和记忆力的训练技巧。它需要人注意自己的每一个状态,并以一种非判断性和非反应性方式进行反思。明尼苏达大学儿童发展研究所的研究者们,对学龄前儿童进行正念训练,每天一次24分钟,连续进行六周。结果发现,相比较没有进行训练的组,正念训练组的执行功能得到了显著提升。还有一些研究显示,定期的瑜伽对执行功能也有助益。
近年来,电脑端与手机端的认知训练层出不穷,很多研究发现了它对执行功能的促进作用,但是也有不少研究对其作用性产生质疑。2019年的一项元分析表明,认知训练对不同类型的学龄前儿童作用不同:对处于风险中(多动症或者底层家庭中出生)的儿童来说,认知训练有效得多;而对于发展风险较小的孩子则作用不大。
比如,认识到个体能力发展有先后,就像是达尔文那样的天才,也曾在幼年时期被其父母认为是弱智;比如,人有不同种类的能力,每个人的发展不一定是均衡的,以及不同的能力发展趋势也不同;再比如,不要过分在意学业成绩,而是应该注重创造性的发展。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希望大家也可以有一双追光的眼睛。果壳童学馆
果壳童学馆是果壳旗下的亲子账号。这里有一群好奇心爆棚、爱探索、爱实践的高知父母。提供大视野、体系化的教育观点,分享可信赖、有深度的育儿干货文章。给孩子以独立探索世界的方法,帮助他们在多变的未来成为独一无二的发光体。
1009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果壳童学馆”是果壳旗下的儿童教育公众号,
这里有可信赖的育儿科学知识,随时随地的家庭STEAM教育。
帮你成为具备未来视野的家长,帮助孩子探索世界、学会思考,
培养属于未来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