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月 | 前童古建筑(四):封闭式的宗祠

前童古建筑(四)

文/泰山月

封闭式的宗祠

   
前童的宗祠建筑不少,尤以大宗祠最为突出。前童大宗祠,位于石镜山路,建于明洪武十八年(1385),由童贤母率子伯礼、伯谦等四兄弟所建 ,明儒方孝孺参加设计。《塔山童氏谱志》载:“我族有宗祠,制定于方正学先生。”大宗祠建筑占地1.2亩,总平面布局由南向北依次为台门、戏台、天井、东西厢及正厅。台门口竖有旗杆夹石2对,各高1.82米,宽0.56米,厚0.18米,原旗杆与阴斗不存,今重修。旗杆夹石每面都镌刻有松鹤鹿图文,意为“鹤鹿同春”,是早期的吉祥图案。为一座典型的封闭式宗法建筑,墙体为错缝摇斗到顶。

正厅通面宽13.5米,通进深8.4米,共三间二弄。木架为穿斗抬梁混合结构,明间为抬梁式,其余为穿斗式。梁架为月梁,次间梁下都有随梁枋。梁与枋素面,前后梁柱之间交结点用丁头拱连接承托。平身科斗拱均使用垫拱板,雀替为卧蚕形。六架屋前后双步梁,用四柱,从上而下有收分,柱头有卷杀,均施坐斗。中柱高5.6米,檐柱高2.6米,柱础为圆鼓形,高22公分,径33公分。磉盘为覆盆式。共用32根柱子,厅内立有一块道光三年(1823)的“祖训碑”,委额,高2.1米,宽0.57米,厚0.12米。后出土一块“圣旨碑”,委额,碑额上有高浮雕双龙。

关于宗祠的各部位,还有一些遗闻轶事。原来的正厅坐落在更南边,而戏台的位置却在现天井中间。东西发阁位置未变。约在民国三十年代,前童村因人口增多,宗祠的空间显得狭窄,故决定将正厅向北移约二十来米。移屋那天,全村男壮丁都集中到祠堂内,举行仪式后,再掀去正厅屋顶上的瓦片,大家抬着32根柱子,由族长喊号子,齐崭崭地迈着脚步,把正厅向北移。

宗祠戏台从明代开始, 演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忠烈的故事。上演的多为京戏,舞台上的忠臣良将,他们的豪情侠胆,世世代代影响着前童人,为铸就他们的铮铮铁骨,增强宗族的凝聚力起过很大的作用。但戏台立在当中,也影响了祭祀、看戏等群众性的集会。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村里决定将它拆掉,向前推移6米,重建戏台。拆掉的老戏台原先是戗角起翘,歇山顶,上有罗旋式叠涩藻井,用八柱,分内外二槽。戏班子到此,都感到戏很难做,因这里的柱子比其它地方戏台要多。其实,这是明代戏台的一种建筑风格。老戏台拆掉后,村里马上决定重建新戏台,柱脚与楞木还是从逆水兜上砍来的,那时的大树已有好几抱大,现存的戏台就是那时建造的。戏台建好后,请县平调剧团来开台,演《姣姣斩独角龙》。

两廊发阁也是明代建筑。东边发阁于民国年间修理时拆掉,西边发阁现尚存,据传是根据当年南京皇宫的造法。根据实测,发阁八柱落地,侧脚,分内外两槽柱网。外槽柱间距4.7×2.8米,高2.8米。栌桁上铺楼板,地板至脊檩下皮高4米,至平板枋高3米,坐斗20×15公分。内槽柱间距2.5×2.5米,侧脚收分30公分。每面施补间铺作2攒,一斗三升。角科拱昂承托角梁,外槽柱顶四角上均有弓形抹角梁牵搭。屋顶歇山顶有举析,四个钱角,用老角梁、仔角梁、四角飘檐,用避水板。内槽额枋柱头上原有圆雕人物斜撑,均无存。东厢二楼隔扇均有龟板纹隔棂,东发阁原为歇山顶,已改建成硬山顶。

天井用卵石铺筑,西南角留有一个用青砖围砌的坑,长0.8米,宽0.55米,原为杀牲时沥血用。据传,童氏宗祠祭祀时要杀马祭祖,派人去东北买来,足见其祭祖仪式的隆重。“杀马祭祖”或许是“杀马祭天地”。杀牛祭天为“大牢”,杀猪羊为“小牢”。杀马应属大牢一例,是级别最高的祭祀,可能是在祭祖仪式中先祭天地所用的牺牲。

乾隆年间天台名士齐周华对宗祠有过记叙:“右为文昌阁,其左右坎为牲所,俗呼地坛者,妄也。中庭三间,深广高结,东西北三面各龛以藏木主,其名曰 《左传》所云'典司宗  ’是也。北计十五,东西 一十有八。古者庙位以西为尊,中庭两首无主取祧之义,凡自文翁公之上者皆在焉。(21)”

正厅挂有数块新老木匾,其中有:《赉我思成》,康熙岁次癸末桂月之吉,甬东仇兆鳌题,上钤两方印。裔孙履祥,佳梁敬立。二暗抹头,高约0.8米,宽2.5米。赉,赏赐、赠送。此匾可释为:是他的帮助和资助,使我们获得成功,我们不要忘记他,要思念他。据传,此匾是为纪念方孝孺而制作的。《诗礼名宗》,清康熙二十四年立,公元一九九九年重建,后裔孙童亚辉敬书,铃一方印,二暗抹头,高约1米,宽约3米。《世德作求》,清乾隆四年,博学鸿词翰林院大学士齐召南题。二暗抹头,高约0.75米,宽2.5米。《根深叶茂》,平阳万全童桥族裔孙敬赠,公元1999年春。二暗抹头,高约1.1米,宽约2.5米。《遐迩同源》,温岭莞渭童氏立。四明抹头,高约1米,宽2.5米。《进士》,光绪庚寅恩科钦赐一甲第三名恩赏国子监司业衔裔孙瑞丰。四明抹头,高0.7米,宽1.6米。《派祖高阳》,高约0.9米,宽1.8米,二暗抹头。其它还有柱联,明间后檐柱,额顾小字:“纪念前童村建村七百六十周年”,正联:“守正学名言忠贞克秉,遵贤母遗训孝悌是敦。第二十五世后裔忠勇禄奉。”后金柱上还有上海书画院教授、童氏裔孙童晏方的题联。前金柱联为:巍巍雁门万古宗,济济人文标塔山;泱泱澄门千秋嗣,恢恢诗礼育秀水。落款为温岭莞渭童敬,1995年春。高4米,宽0.33米。

据《塔山童氏谱志》载,建宗祠时,方孝孺正在前童南岙“石镜精舍”教书,他参加了大宗祠的建造设计,童氏修谱时,他还为童氏排定了十五字的排行,并作了《塔山童氏宗谱序》。新镌刻的《石镜精舍》石碑一块放在祠内,高2.1米,宽0.86米,厚0.18米,插脚0.22米,由方孝孺撰文,本地书法家李子书。

除了大宗祠之外,还要提到前童的三十一座小祠堂。明正德年间,由童濠(继乐)修建了杨柳洪砩,灌溉大片田地,农作物产量大幅度提高,使前童人生活逐渐富裕,人口增多。为此各房纷纷建立支祠,共有三十一座:俨思祠、司牧祠、追远祠、世德祠、仁本祠、永思祠、著存祠、崇本祠、思成祠、赉思祠、其新祠、崇礼祠、善继祠、德磬祠、报德祠、爱日堂、维则祠、裕后祠、德盛祠、栅下祠、孝二公祠。此外还有祭祀忠烈的方公祠、六义士祠、孝女祠,凭吊孤魂野鬼的孤魂祠等(22)。如今上述小祠大多废圮,尚存6座。

孝女祠,位于孝女湖旁。坐东北,朝西南。单间平房,无围墙。为防白蚁蛀蚀,柱梁全部用石质,中塑汪孝女坐像一尊,泥塑彩绘。祠建于康熙年间,由明代曾任山东登州府同知的童二汝建。当年用二十石公田换来土地,作为湖址,并筑孝女湖坝,上种数百棵大树。建国后,由于造宁高公路将树伐掉,现剩三株。童二汝先生是明代官员,不仕清廷,注重乡间教育。建孝女祠的目的,为的是以汪孝女的孝道来教育童家子弟,齐周华有《游孝女湖即景》诗:“一泓湖水孝娥心,岩栖巢?母子禽。春暖闲飞频浴水,翻知景物感人深。(23)”此诗以鸟寓人,意义深刻。祠于1967年毁。

著存祠,谱载齐周华记:“塔山童氏当明初伯礼公以义侠显名,后世祀乡贤。其子姓蕃衍,各有祠。至四世,有祠曰'著存’,此文学国桢派祖也,夙奉南轩公。公讳铄,字维贞,乐和公长子。公有子六,皆合食于庙。”

永思堂,谱载陈天颜记:“童氏永思堂,奉明伯礼公传派五世祖,实文学国桢九世祖暨曾王父祖庙也。”堂在塔山西,巍巍峙立,于本宗群庙间,落成于明季。永思堂,“永言孝思”之义。

经义祠,谱载童培记:“若东北隅之经义祠,则余秉十六祖之神在焉。构宇三重,后寝建龛,以妥神位。前廊居人,司宗祜扫除。又前台门,以蔽内外,庙制大略如此。”

爱日堂,谱载洪若海赞:“余观吾宁诸族家庙只以妥先灵,洁孝享而已。唯塔童氏爱日堂,则有一举而兼美者焉……”并载:“爱日者,汉飞先生偕侄服候先生创建-----其正室五楹,堂构巍然,东西夹室各二楹。前廊五楹,严整亦如之。间旷清静,于奉祖读书俱宜。明堂左右莳以花卉,中座专奉镜石公。贮田若干亩,子孙多所振起。”《宁海塔山童氏谱志》载:“爱日堂,在永言祠前,祀悌八铜钱派祖镜石公。洪若海有记,并有木梆铭其序曰:'爱日书院,楹悬木梆,晨夜戛击,以节起居……厥象维鱼,厥声维角;骤之驰之,心惊胆愕;可以订愚顽,可以起荒落;可以追周孔,而力坟索……枕木圆而自惊,股未刺而早作;庶几业成而百世兴起,言立而胸襟开拓。”从中分析,爱日堂不只是“妥神灵”的地方,而且又是一所书院。楹悬木梆主要目的是起警示学生的作用。目的是使学子们不要贪图安逸而荒废学业,应以悬梁刺股的精神去奋斗,将木梆悬挂于宗法建筑之中,极其少见,这也是前童宗法建筑中的一大特色。

追远祠,谱载齐周华记:“塔山童中岳将建祠于鹿山之侧,以奉其本宗,名之曰'追远’。中岳始祖颛孙公暨敦孝悌诸行派祖,已附享于大宗。”

崇本祠,谱载齐周华记:“童氏大宗下有祠曰崇本,建于雍正壬子年,奉其十三世祖,讳高,字盛之,号隐溪,一元公次子也。

赉思祠,谱载三龙记:“按家礼,君子将营宫室,先立祠堂于正寝之东,是有祖,则必立祠堂。祠也者,所以妥先灵者。我族有大宗祠,制定于方正学先生。自释卿祖至悌,凡四世而止。以下各房各份,俱另建小宗祠。独吾大房三份无祠,侧所以妥先灵者安在乎?故于嘉庆年建一祠于上大园。”

永言祠,谱载诸传中记:“明初方逊志先生创定礼制,建大宗祠,以祀始祖。释卿公配以敦孝悌三世,自秉行以下各立小宗祠以祀。房祖制度最为近古,祠建里之东北隅,忘建造年月。中建堂五间,周以围墙,前立大门,中座安心公神位,以忠、贞、广、言、行五世各神主配享。名其祠曰'永言’者,取诗下赋'永言孝思’之义也。”

二房宗祠,谱载陈槐三记:“二房则有司牧祠,祀安赠文林郎悌九太祖以下六世附焉。”

裕后祠,祀文林郎维扬太祖以下五世附焉。

追享祠,忠十六太祖以下五世。

俨思祠,五桥太祖以下五世。

崇礼祠,谱载:“另建一祠,奉双溪公以下。度地村北后畈洋,距著存祠、崇本祠不远。商醵公费鸠工庇材,不辞芝瘁,遂于光绪十一年八月十三日建造楹宇三楹。工竣,中奉双溪公神主,旁分昭穆,凡双溪公派下十余世,皆得附入左右斯事也。”

方祠,位于大宗祠西首。奉祀方孝孺神位。童氏族人认为,建此祠是为了“有志训后者,当再建以垂不朽”。明天启三年,方孝孺“奉定谥文正,从祀先圣”。此后,武陵、南京、云间,宁海城关都建方祠。为此,童氏认为:“盖方祠建不一地,而童家为世师,立祠亦宜。遂建方祠,供奉香火。”后方祠废圮,但“今其故址长存,后人不敢没其地”。可见,前童人对他的敬仰之情经久不衰。

前童村姓之纯,祠之多,这在别的村庄是难以见到的。这些宗祠多数建于明清时代。有的早已无存,有的近年废圯。从目前尚存的六处小宗祠来看,他们普遍用材粗壮,高大巍峨,气派不比前童大宗祠逊色。

宗祠是宗族祭祀祖宗、商议大事及农闲季节共同娱乐的场所。它用一套族规来维系整个家族的有序性。前童大宗祠内的三十二个圆柱,似乎有着全族一盘棋的寓意,而全村大小宗祠也恰是三十二所。历史上曾有过许多次的祭祀集会和重大事件的集结。从明洪武18年至1995年,前童共七次修谱,每次关谱都集结于此。明代的“钩军案”、“方党案”,也在此聚议大事。清同治年间太平天国借路,也在这里谈判。

木结构建筑由于受虫害及潮气等方面的影响,很难保存,而前童宗祠正厅则以确切的文字记载,证明了它是明洪武年间的建筑物。经对该祠的形制测定,确为明初建筑,是宁海县目前保存下来最早的木构架古建筑之一。当年,方孝孺参加了大宗祠的建造设计,并制定了大宗祠的制度:“祭祀敦、孝、悌以上的列祖列宗,秉行以下,虽贵不得入。”他书写了“诗礼名宗”匾额一块,挂于正厅,并在堂上著“贤母传”碑,镌立于此。又在两廊发阁上,东写“石镜精舍记”,西写“书斋格言”。总祠龛位,昭穆之规,是仿方正学家礼而定。可见,方孝孺与大宗祠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大宗祠前有两副石制旗杆夹,一于康熙庚子年为童历亭竖;一于嘉庆年间为童梅亭竖。前者中举人,后者举贡生。前童宗祠的大门原先也与别的宗祠形制相似,现在的门面都是建国后改建的,上堆塑着月亮与太阳。文革时,将日月堆塑敲掉,写上“人民公社好,以粮为纲,以农为本”的大字,后重新修整。正厅的屋脊上原来是两龙抢珠堆塑,后毁。如今脊塑为八十年代重塑之物。

宗祠寺庙梁枋上的彩画是点缀建筑的又一个装饰,它与楹联,匾额一起,共同营造了古代公共建筑的文化氛围 ,是古建筑中不可分割的一部份,明清时代,彩画艺术达到高峰。但找遍前童所有的公共建筑,只在塔山庙和鹿山庙见到二处彩绘门神,在所有的宗祠内却找不到一处彩画,这似乎与宁海其它村落的现象不同。按前童的经济来分析,村庄并不穷,大小宗祠堂都造了三十二个,这在宁海,甚至是浙东来说也是很少见的。论工匠,前童是五匠之乡,技艺高超的漆匠比比皆是,但宗祠的梁架上为什么都是素面的呢?究其原因,前童始迁祖童潢是一个朴实无华的读书人,他崇尚节俭,告诫子孙不穿华服,不住华屋,要勤俭持家。正因为有了这个祖训,前童的宗祠就见不到彩画了。(24)。

(待续)

写于二十年前2021年10月修改

END

作者简介:

滕延振,笔名泰山月,古道等。浙江宁海文物办退休。国家文物博物副研究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文博学会会员、浙江省民间文艺家学会会员、宁海民间文艺家学会顾问、宁波市作家协会会员。曾发表国家、省级论文多篇,专著多部。也兼写小说、剧本、小品等文艺作品,并获市、县奖。

□编辑:叶寒
□图片:网络
□题字:储吉旺先生
□LOGO\题图\尾签设计:野马
(0)

相关推荐

  • 秋游宁海前童古镇(下)

    前童古镇按"回"字九宫八卦式布局,把白溪水引进村庄,潺潺溪水挨户环流,人人可在溪水中洗菜净衣,家家连流水小桥,户户通卵石坦途.青藤白墙黑瓦,石头镂花窗户,雕梁画栋门楼,苍凉中显现出 ...

  • 童非 | 前童孝女湖

    着衣亭与孝女湖(徐培良2004年摄) 这里不仅有乡土味 微信公众号:乡土宁海 文章:童 非 摄影:缪 军 三八妇女节 致敬女性,致敬英雄 在<大学>上有这样一句话,叫"之所先后, ...

  • ​各地童氏宗祠合集(一)

    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前童镇塔山 童氏宗祠 浙江省杭州市建德市大洋镇大洋村 童氏宗祠

  • 前童古镇游记

    宁海,<徐霞客游记>开篇旅行始发地,以及对前童古镇的向往,古镇之行开始了.从杭州坐高铁到宁海高铁站,对面坐116路公交到宁海客运西站,时间大概40来分钟,票价1元. 在宁海客运西站有直达前 ...

  • 湘潭这些古祠堂,你知道几个?

    - 全文4678字 阅读约12分钟 - "古色"湘潭丨湘潭古祠堂 徽派的青瓦白墙,京派的对称分布,苏派的山环水绕--千百年来,由于不同地区人们不同的生活习惯,中华大地上留下了许多各 ...

  • 江南·叩扉龙门古镇(下)

    龙门古镇对外人是戒备的.古镇每一处的厅.堂.屋.弄皆相通,龙门人可以自在出行.而不跟随导游自己游走的,就常常会兜一圈又回到原地,一如此刻我和先生.我听得出脚下的卵石路在嗤笑,古旧的厅堂在抿嘴笑,随处入 ...

  • 松溪贾氏宗祠

    松溪贾氏宗祠 宗祠概况 松溪贾氏宗祠位于江东镇雅金村东南方,始建于清雍正三十二年(1754),坐北朝南,祠对铜山,面朝武义江,祠傍东侧有姜湖,祠东南一百米有前贾村,祠背面与后贾村相连,祠西有雅金村,形 ...

  • 各地童氏宗祠合集(三)

    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城西街道蒋母塘村童氏宗祠

  • 【兰溪祠堂】 虹霓山村祠堂与人文历史

    虹霓山村祠堂与人文历史 虹霓山村历史悠久,古建遗存众多,街巷分布合理,村落传统格局及风貌保存完好,先前村内道路为棋盘形格局,随山势高低起伏,街巷多为鹅卵石路面,村形如龟,南头北尾.现存明清及民国时期的 ...

  • 【金华一村】走进虹霓山村:去寻觅以刘继童后成大族的历史

    走进虹霓山村:去寻觅以刘继童后成大族的历史 虹霓山村位于浙江省兰溪市女埠街道北部,紧邻浙中枢纽金华市50公里.离兰溪市区15公里,交通便利.位于省级风景区白露山下,是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虹霓山村历史悠 ...

  • 各地童氏宗祠合集(二)

    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市女埠街道虹霓山童氏宗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