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新曲话 | 散曲小令衬字浅说

散曲小令衬字浅说

高志新

散曲可以衬字,包括小令;但小令以不衬字为佳。

一、小令少用或不用衬字是古今曲学理论的基本主张

元周德清《中原音韵》是我国最早的曲学论著。周氏首创“衬字”之说,却不赞成使用衬字,尤其是格律严谨的小令。不仅如此,周氏还提出了散曲评判的四大标准“格调高,音律好,衬字无,平仄稳”,“衬字无”赫然在列。马致远《[双调·夜行船]秋思》被誉为“元曲之冠”,周氏评曰:“此词乃东篱马致远先生所作也。此方是乐府:不重韵,无衬字,韵险,语俊。谚云'百中无一’,余曰'万中无一’。”

明王骥德《曲律》对衬字也有专论,明确认为曲少用或不用衬字为佳:“古诗余无衬字。衬字自南北二曲始。北曲配弦索,虽繁声稍多,不妨引带;南曲取按拍板,板眼紧慢有数,衬字太多,抢带不及,则调中正字反不分明。”“大凡对口曲(剧曲中的对唱),不能不用衬字。各大曲(剧曲中的独唱的抒情性套曲)及散套,只是不用为好。”“世间恶曲,必拖泥带水,难辨正腔。文人自寡此等病也。”
   王力《曲律学》也主张“小令衬字少”,“与词名实都同的曲子,甚至不衬字(如[鹧鸪天][秦楼月][粉蝶儿][太常引])”,“有些专为小令的曲子,如[干荷叶][金字经]之类,也是不衬字的”。
   吕薇芬《北曲文字谱举要》也对衬字的使用提出批评:“吴小如先生曾经写文章批评写古诗不遵守格律,有人还以为他太过严格。其实近体诗和词的创作,还多少有点谱,散曲的'现代版’更惨。因为既是长短不拘的句子,好像还可以将衬字当正字使用(反正大家都不分正衬),而语言又要直白通俗,意味着不用炼字炼句,结果可想而知。”
   李云蔚《霁轩北曲谱》尤其明确:“衬字越少越好,不衬字最妙。”

二、小令的“案头化”已是不争的事实,衬字基本上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衬字的作用,在于增强曲体的口语化,便于歌唱,对于剧曲,意义尤其突出。然而,对于散曲,特别是小令,则需另当别论。即便是散曲,也有“文本”与“歌本”的属性侧重与区别,毫无疑问,小令当以“文本”为主。因此,小令极易脱离市井走向案头,蜕变为一种纯粹的“文体”。
   事实不难发现。曲之初始,不过街坊小调、巷里歌谣而已。经过文人的雅化,从金元之际到元大德年间,曲体的写作格调已大致与词相近。大德以后,先前洒脱直露的曲风又开始转向典雅婉媚,散曲的案头化色彩更见浓厚。由此可见,文人士大夫染指散曲、崇雅卑俗、以词绳曲的结果,是散曲与歌唱渐行渐远,以词应唱的衬字逐渐失去了实际的需要,散曲,尤其小令的“案头化”倾向已成不争的事实。统计《元曲鉴赏辞典》中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乔吉、张可久6位名家158首小令,结论显而易见:元人散曲小令大多无衬字或者少衬字;散曲小令名篇尤其一致,都是无衬字。

当今时代,散曲已经完全丧失了歌唱的功能,成为一种案头化的纯文学,口语化的要求降低,衬字基本上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三、不衬字而有曲味应该是小令创作的努力方向和基本追求

当今曲坛,似乎存在一种误解,仿佛无衬字不成曲。余以为,散曲,尤其小令,不衬字,把功夫用在正字上,通过通俗、流畅、诙谐的“曲子语”把“曲味”表现出来,才是正道。“曲味”不是几个衬字加出来的,而是运用“曲子语”的必然结果。诗有“诗家语”,词有“词家语”,曲有“曲子语”。不同的“语体”表现出来的“文体”与“体味”是不同的,那些关于无衬字的散曲小令与词无异的担心应该是多余的,用“曲子语”写出的散曲小令与用“词家语”写出的词肯定是不同的。关于“曲子语”,古人还有更为明确的要求,一是明爽,二是新巧。前者提倡常语、熟语,达意,自然,追求“本色”;后者主张巧思耐读,彰显功力,体现“当行”。关汉卿小令《[商调·梧叶儿]别情》“别离易,相见难。何处锁雕鞍?春将去,人未还。这其间,殃及杀愁眉泪眼。”周德清评曰“音如破竹,语尽意尽,冠绝诸词”(《中原音韵》),可见古人对“曲味”的理解与追求。分析小令,堪称绝唱,无一衬字,尽得曲味。前三句符合“明爽”的要求,都是上口的习语。“别离易,相见难”化用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和李煜《浪淘沙》“别时容易见时难”等句,而且“别易见难”几近成语,众口广传,深入人心。“锁雕鞍”是俗曲中表示留住情人的常见用法,柳永《定风波》就有“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的名句。关汉卿将这三句信手拈来,一望便知是“曲子语”。后四句则符合“新巧”的要求。“春将去,人未还”两句虽无新意,但其限定了“这其间”的独特条件,引出了务头俊语“殃及杀愁眉泪眼”。用周德清评语说,“妙在'这其间’三字承上接下,了无瑕疵。'殃及杀’三字,俊哉语也!”小令此处不直言女子如何愁闷、伤感,而用“殃及杀”三字婉曲托出女子悲苦的遭遇和无奈的心境,可见新巧。所以明人王世贞《艺苑卮言》将这后四句引为“情中俏语”的例证。纵观全曲,自然圆润,柔婉耐品,本色当行,难怪周德清《中原音韵·作词十法》赞曰“如此方是乐府”了。不衬字而有曲味,应该成为小令创作的努力方向和基本追求。

精彩回顾

南广勋曲话 | 散曲的语言特色及其他

博核曲话 | 借鉴与旧瓶装新酒——学习散曲之孔见
吕大振曲话 | 浅议散曲创作中的视角
王玉民曲话  | 寻常里寻觅不寻常
周 棣曲话 | 例谈散曲创作中韵部的选定

曲家简介

高志新,陕西榆林人,中共党员,陕西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学历,榆林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榆林诗词学会、陕西诗词学会、陕西散曲学会、中华诗词学会会员。200多首诗词曲作品在《中华诗词》《中华散曲》《诗词家》《陕西诗词》《延河》《安徽散曲》等国家和地方刊物发表,60多首诗词曲作品入选《榆林历代诗词全集》,《[南吕·一枝花]老榆林(散套)》等8首散曲作品入选《陕西当代散曲选》, 《[南吕·一枝花]柳青之歌》《[仙吕·点绛唇]苦乐高三》等部分散套获奖。

(0)

相关推荐

  • 散曲套数浅议

    散曲讲座 文稿来源:黄河散曲社 第六讲:散曲套数浅议  讲师:张四喜 在散曲工委编辑的人世情丛书<父母情>的262位作者中,竟然有130位写的是散曲套数,这就再一次引起了我们的关注,或许是 ...

  • 【第七讲】散 曲 小令

    小渔村元曲八期第七讲 散 曲  小令 (主讲:绝谷画蝶) 先复习一下上节课的内容 一.介绍几种曲谱表示法: 1.本谱以元人北曲为限,分宫调排列.罕用曲牌不收或少收. 2.语言符号表示 二.衬字 1.什 ...

  • 浅谈浓化散曲“曲味儿”六法

    内蒙古诗词学会 第五届论坛优秀论文 荐读语 赤峰市敖汉旗委宣传部梁国强老师的<浅谈浓化散曲"曲味儿"六法>,研究了许多古代散曲和现代戏曲作品的特点,结合自己的创作体会, ...

  • 南广勋曲话 | 散曲的语言特色及其他

    散曲的语言特色及其他 南广勋 趋俗尚趣 散曲作为与诗词并列的三座韵文高峰之一,自金元肇始,便以活泼灵动的旋律和通俗诙谐的语言,展现出巨大的亲和力,征服了上至王公贵族下至贩夫走卒的几乎所有国民.时至今日 ...

  • 【曲话专栏】读《五君子散曲集》

    [曲话专栏] 读<五君子散曲集> 郑永钤(安徽) 岳阳散曲论坛闭幕归来,徐人健.周镭.李稳贤.王裕禄.刘龙凤五君,怀着对中华散曲的执着之心,同道相求,联袂结集出版了这本<五君子散曲集 ...

  • 【中国散曲】群---高志新专辑

    题字  郑永钤     总        序     王玉民 前贤论曲者说:"时行小令曰叶儿". 叶儿,一个很是精准而形象的命名. 在我看来,广义的叶儿和草根是一族,都是自然界里的 ...

  • 吕大振曲话 | 浅议散曲创作中的视角

    浅议散曲创作中的视角 吕大振   前几天看到微信里有一组以嫦娥四号登月为题材的散曲作品,作者大多以饱含激情纵情讴歌伟大祖国的科技新成就,但一遍读下来,虽有些不少作品也耐读,但总体泛泛,意境雷同,缺乏新 ...

  • 博核曲话 | 借鉴与旧瓶装新酒——学习散曲之孔见

    借鉴与旧瓶装新酒 --学习散曲之孔见 博   核 感言 在下初学散曲之时,釆取最笨拙的办法,比葫芦画瓢,就好比学习书法临摹名家精品,但临帖临得再逼真,终究不是自己创作的东西.要想成为自己的散曲,借鉴摹 ...

  • 周 棣曲话 | 例谈散曲创作中韵部的选定

    例谈散曲创作中韵部的选定 周  棣 本人担任安徽省及合肥市老年大学两个古诗词班的教学任务.在散曲教学过程中,经常有初步涉足写作的同学,对着宫调.曲牌.声韵.格律等手足无措,无从下笔.为了帮助学员解决选 ...

  • 《新京都文艺》作者:刘平艳《【正宫•叨叨令】捧读<茶余曲话>喜吟》总957期2021年306期

    请点⤴ 新京都文艺关注公众号! 喜欢常来看看!这里有您更精彩! (点上面播放按钮可赏听音乐哦) [正宫·叨叨令] 捧读<茶余曲话>喜吟 (通韵) 作者:刘平艳(山西) 油盐酱醋清心套,赠酬 ...

  • 从抄袭变合作,SM这次公关不错,女团新曲预告获得网友称赞!

    精彩内容回顾 1.2021年韩女团中国人气排名,实时投票专贴! 2.2021年韩男团中国人气排名,实时投票专贴! 3.韩国娱乐圈究竟抓了多少个黑粉?盘点那些曾经被黑粉anti过的女团 4.体重50公斤 ...

  • SM女团新曲名称公开,网友却早有预言,难道四人要出四首单曲?

    精彩内容回顾 1.2021年韩女团中国人气排名,实时投票专贴! 2.2021年韩男团中国人气排名,实时投票专贴! 3.韩国娱乐圈究竟抓了多少个黑粉?盘点那些曾经被黑粉anti过的女团 4.体重50公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