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熊:太湖渔港村——中国内湖第一渔港
图文/倪熊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苏州以西25公里左右的光福位于太湖之滨,光福沿太湖的湖岸线很长,拥有许多风光绝佳的景点,太湖渔港村就是其中一处。
虽然光福的美丽一直不为外人知晓,而且也绝对不是大家所谓的旅游胜地,但这并不代表就没有人去欣赏她的美丽:只是没有蜂拥而至,没有趋之若鹜。也还依然保持着一份宁静与安详。
站在村口,浓浓的腥风扑面而来,远远地放眼望去,只见无数的桅杆,密密麻麻地耸立着,数以千计的渔船布满了整个港湾和太湖沿岸,尤如整装待发的古代战船,场面蔚为壮观。
因为太湖里的渔船大多聚集在这里,于是就形成了名闻遐迩的“中国内湖第一渔港”太湖渔港。这里也是太湖地区渔民最集中的地方,有5000余人从事渔业生产,他们祖祖辈辈以捕鱼为生,生活在太湖边,吃住在渔船上。
改革开放后,渔民们的生活逐渐好了起来,开始在陆地上建造住房,过上了定居生活,但也有不少老人因为多种原因还是以船为家,生活居住在渔船上。每年2月至8月是太湖禁捕期,渔船泊岸,数不清的桅林呈现“千艘渔船停泊,万根桅杆矗立”的壮观景象。
9月份开捕以后,渔民便扬帆出湖。那些停泊在港弯里边的渔船,已经好多年没有外出捕鱼,也早已失去了捕鱼功能,现在,它们只是作为一些老年渔民的居住用房而存在着。可以说整个环太湖区域,渔港村这样浓缩了太湖渔俗文化的村落已经不多见了。
过去很多年,这里就叫太湖乡,后来叫太湖镇。太湖政区地名的变迁,其历史十分复杂,让我们不妨稍些捋捋:太湖,古称“震泽”,又称“具区”,又名“五湖”“笠泽”“洞庭”。
1950年1月4日,苏南行署训令:建立太湖区行政办事处,相当于县级机构。下设若干区署,以统一湖上行政与船舶管理工作。全区11.28万余人,驻地东山镇。1951年5月21日,华东军政委员会决定:撤销太湖区行政办事处,东山、西山、横泾3个区划归吴县。6月,太湖区行政办事处撤销。7月,建立苏南行署太湖行政办事处。
1953年5月1日,根据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示,苏南行政公署太湖办事处正式改建为震泽县人民政府,中共太湖工委改为中共震泽县委员会。震泽县下设7个区,即东山区、西山区、马山区、横泾区及湖中区、湖西区、湖东区。1958年10月,成立“太湖人民公社”,隶属震泽县。
1959年4月,因撤销震泽县,太湖人民公社隶属吴县,公社机关驻地在陆巷。1982年6月26日,成立吴县太湖乡人民政府。1995年11月27日,经上级批准太湖撤乡建镇。2001年2月28日,撤销吴县市,设苏州市吴中区、相城区,太湖镇属吴中区。8月2日,太湖、光福两镇合并为光福镇,撤销太湖镇建制。
渔港村原名湖中村,顾名思义就是太湖中的村子,2001年10月,由湖中村、湖胜村、湖丰村合并成为湖中村,2005年8月更名为“渔港村”。这里保存着太湖最古老的木制渔船。
渔船分为三桅、五桅到七桅,其中最大的七桅船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被油刷得金亮的衫木板足足有5公分厚,全太湖仅存一艘,就在他们村子里。
村民们自己组织起来,可以让游客坐在最传统的渔船上游览太湖,一旦船开到湖中,船老大就会把船帆升起来,关闭所有动力,让风帆带着渔船随风荡漾。
如果是捕鱼季节,甚至还可以跟着船家小试一把拉网捕鱼。当然也可以在船上吃饭,只要事先预约,船家就会做好安排,让游客在太湖中央吃上土法烧就的太湖船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