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作品选评
《重阳节》作品选评
本期主持人:韩晓光
何少秋
卜算子 · 执手重阳
旅雁过长空,慢品人生酒。共苦同甘五十年,执手黄昏后。 耆老偶回眸,缱绻情依旧。守望残霞那抹红,愿与君同寿。
张景芳点评:
很欣赏何少秋诗友这首情真意切、构思新巧的爱情诗。上片以重阳节为切入点,引起感情的迸发。望长空旅雁风雨兼程,感慨自己一生飘零。幸有结发妻风雨同舟,虽经五十个春夏秋冬,依然痴情不改,携手夕阳下,慢品人生酒。这情这景,感人至深。下片直抒胸臆,“缱绻情依旧”,并许下了美好的愿望,这就是“守望那抹红,愿与君同寿”。读到此处,使我豁然开朗,爱情就是一杯陈年老酒,越陈越醇香,永远不过期。愿何少秋先生夫妇,白头偕老,青春永驻。
张景芳
重阳寄慨
摘片心情寄远方,天南海北共重阳。
当年那缕相思绪,缠到如今百尺长。
赵春岐赏析:
九九重阳,古有念远思亲,今有感恩敬老。景芳这首《重阳寄慨》直吐心声,重阳节到了,诗人的心情即飞向远方,诗的开头就采用了旧体新诗的写法,使心情可摘可寄。接下来,给读者留下三个悬念,远方有多远?可以是祖国的天南海北,也可能是境外。思念之情寄给谁?诗人用了一句“当年那缕相思绪”,是亲友、是同学、是发小,也可能是初恋。这份思念有多久?从那年到如今,只觉得有百尺长(概数),将时间用尺来量,更加深了缠缠绵绵,岁月沧桑之感,真可谓“一寸相思千万续”。此诗构思巧妙,虚实得体,指向中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使原本平常的思念之情更值得回味,更具有诗意。
秦 淮
重阳感怀
一叶知秋语,西风拂面凉。
登高舒野阔,对酒醉花黄。
客路随云远,乡思入梦长。
诗囊今渐重,字字已沾霜。
高宏宇点评:
季节,不知不觉地换了岗,并不同谁打一声招呼,可是,看!“一叶知秋语”,是“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吗?许吧,亦或只是一叶微黄。这变化了的“一叶”是贴心的悄悄话,只说给善感的人听。如果说“一叶知秋语”是早秋透露给诗人的一点讯息,“西风拂面凉”则是随季节推移而来的汹汹之势。颔联“登高”“对酒”是重阳的传统活动,“舒野阔”“醉花黄”是登高带给人的直观感受,登高望远对花畅饮,自然身心舒阔神清气爽。
颈联由登高而起思乡之情,是秋思,更是重阳之思,应景应情,转得自然流畅。尾联是典型的诗家语,“诗囊”无体无形,本是虚指,此处偏言其重,是化虚为实,为什么“重”呢?因“字字已沾霜”,字字沾霜,当然沉重,“沾霜”回应重阳秋境,既入情入理,又实而入虚。小诗简洁明快、结构精巧、情景交融,于虚虚实实间,把诗味韵得又深又浓,大赞!
张志田
踏莎行 · 重阳
黄菊残香,红枫闪露。登高总是流连处。林涛阵阵影斑斓,秋风舞动来时路。 寸寸归心,层层薄雾,天涯有梦难辜负。无穷无尽是乡愁,心头泉涌何时住。
何少秋赏评:
志田老师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观察,抓住了重阳时节的季节特点,把这首《踏莎行》写的可谓有声有色,有感有求,读之动情,品之有味。
上片“黄菊、红枫”“残香、闪露”,这是目之所见,写的生动形象。“登高”之所行,“流连”之所感,“林涛”之声,“斑斓”之影;光影中的“来时路”似被“秋风舞动”,把本来静止的景象写出了动感,可谓妙笔!
下片“寸寸归心”写出心有所求,“层层薄雾”喻工作缠身,而难偿夙愿。“天涯有梦难辜负”,道出了作者的心底仍藏着诗和远方。“无穷无尽是乡愁,心头泉涌何时住”道出了作者重阳登高望远时的复杂而激动的心情和对未来的无尽向往!进而升华了主题。为志田老师的佳作点赞!
唐晓丽
重阳咏怀
瑟瑟西风木叶黄,凭栏远眺正重阳。
千寻壁下秋波渺,一片云间雁字长。
把盏何因心惬意,插花岂顾鬓凝霜。
此时羁旅天涯客,是否凄然泪两行?
陈玉峰点评:
晓丽诗友的《重阳咏怀》,表现的还是游子离乡,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思乡情怀,虽然这一主题不见得新颖,但真情实感仍然跃然纸上。
首联交代时节,秋风飒飒,树叶纷飞,重阳之日,凭栏远望。颔联进一步展现凭栏远眺的所闻所见。秋水烟波浩渺,大雁振翅南飞,作者准确地抓住了北方晚秋时节的自然特点,以广角的画面,为读者展示了凄美的塞北秋色图。作者融情于景,借景生情,为后两联的抒情奠定了深沉的情感基调。颈联由此转为抒情,“把盏何因心惬意,插花岂顾鬓凝霜。”思乡的困扰,虽把酒亦不能言欢,欲插花寄托思念,却不知不觉已经两鬓生霜。这里有人物活动,有心里纠结,作者通过连续的动作描写,委婉地表现了游子怀乡的缱绻情怀。尾联“此时羁旅天涯客,是否凄然泪两行?” 用设问的手法,把作者的离愁别绪推向了高潮。
全诗情感真挚,跌宕起伏,集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自然流畅,一气呵成,浑然一体,无人工雕琢之痕迹。
此诗尚有待完善之处,例如,写作背景没有交代,作者置身何处,为何羁旅他乡,令读者读完之后也是一头雾水。其实,这些背景材料在标题就可以体现出来。倘能如此,此诗会更加完美。私以为。
韩晓光
重阳节感怀
秋风瑟瑟赋瑶台,水墨氤氲染九垓。
万亩乡愁通韵脚,一山枫叶做词牌。
蹊桥漫漫尘拂去,岁月悠悠野望来。
放眼云天堪入画,陈年足迹印苍苔。
张耀祥试评:
品读晓光老师这首七律给人的感觉就像一集动漫。首联“秋风瑟瑟赋瑶台,水墨氤氲染九垓”,以听觉和视觉的直观形式徐徐拉开,把我们带入了精彩辽阔的动漫世界;颔联“万亩乡愁通韵角,一山枫叶做词牌”,运用远镜头,以夸张的手法,写得豪迈大气,感情热烈奔放,正当重阳,这万亩乡愁涌上笔端,满山枫叶都成了作者抒发情怀的词牌;颈联“蹊桥漫漫尘拂去,岁月悠悠野望来”,镜头拉近,转而细腻入微,采用拟人的手法,这“蹊桥”作者不知走过了多少回,现已化作了具体的乡愁,进而悠悠往事纷至沓来,给读者以无穷的想象和回味;尾联“陈年足迹印苍苔”,镜头又由远及近,总括全诗,诗意升华,这足迹就是陈年的印记与回忆,道出了作者永远挥之不去的乡愁,这乡愁或是对亲人的思念,或是对美好童年同伴的回忆,或是对家乡的一草一木的眷恋,或是对故乡的天故乡的地故乡的山故乡的水……,任凭读者想象,言尽意犹未尽。
总之,这首七律非常成功,语言豪放细腻,通畅自然,借物寄情,以物抒情,高潮迭起,有性情,见本色,感人至深,诗出自然,从心底流出,无人工斧凿痕迹,第七句略显不足,不过只是我个人看法。由于本人理解和点评水平有限,请晓光老师谅解,更欢迎各位老师提出建议,指出不足。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