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小辑丨立冬:西风渐作北风呼
“落水荷塘满眼枯,西风渐作北风呼。黄杨倔强尤一色,白桦优柔已半疏……”
不知不觉,秋季的节气都已远去,立冬到了。
在瑟瑟寒风中,树木已露萧索之相,最低气温已开始触及冰点。
此时,热气腾腾的水饺和“红泥小火炉”前的闲聊,最能带给人温暖。
提到立冬,你有哪些关于冷暖的感悟涌上心头笔端?
罗裳(西藏昌都)
不肯随季节离去
西风,在一叶残秋上
埋头锻打黄金
草木删繁就简 腊梅心如止水
苍茫山河,袒露出辽阔的胸怀
河流不理会人间的事
踏歌赶往冬天
走上岸的石头,坐在风中怀旧
唯独白雪,舍弃天堂
在低处抚慰尘世
时而散作月光,时而开成蝴蝶
比雪更白的是母亲的发丝
比雪更密的是母亲的心思
一遍一遍,拂动我心上拔节的乡愁
在母亲的眺望里
柿子树,挂上了一盏盏红灯笼
照亮菊香铺成的小径
梁继志(山东陵城)
光秃的树上
竟有一只展翅的鸟
傲立冬风
我把它,想象成
一片刮不掉的叶子
蔡永平(甘肃武威)
天气冷起来,冬天的脚步愈来愈近。县城里的人们,储藏萝卜,腌制白菜,做西红柿酱,准备过冬的蔬菜。
那时,我刚结婚,囊中羞涩无力买房,岳父母让我们和他们一起住。每到立冬前,岳父母就做西红柿酱。
空气清新的早晨,岳父母去了早市。纷攘拥挤的市场里,老两口弓身细瞅菜摊上的西红柿,摸捏挑拣了不少个胖滚圆、色泽彤红、肉沙汁多品相好的西红柿,叫辆三轮车,喜滋滋地运回家,做成西红柿酱。老两口嘴里絮叨,手下有条不紊地忙活。他们每年要做一百多瓶,整整忙活三天。
一瓶瓶泛着红艳艳色泽的酱瓶,像整齐的队伍气势恢宏地摆放在橱柜中,我们能吃到来年春天西红柿上市。岳父母给大舅哥和亲戚送一些,给楼上楼下送几瓶。人们都夸岳父母做的西红柿酱味道纯正,老两口嘴角上扬,皱褶的脸庞乐成一朵绽开的花。
我很喜欢吃西红柿酱。吃面浇上酱,做汤倒入酱,色香味俱佳,演绎出醇厚的酸爽,令人食欲大增。我在外应酬,经常喝酒,每当喝酒了,岳母拿出一瓶酱,“哗啦啦”倒一碗,挖两勺白糖搅拌,递给我:“永平,快喝了,醒酒,养胃——这酒要少喝呀!”我接过碗,“呼噜噜”大口喝,那凉凉的、酸酸的、甜甜的汁水,抚慰烧乎乎的胃,舒坦受用到全身。
一晃二十年,我早有了自己的房,搬出去另住。岳父岳母成了耄耋老人,岳母患了阿尔茨海默病,眼神滞呆,不认得人了。周末去看老人,老两口颤颤微微地忙活着做西红柿酱。我惊讶地说:“爸,妈,现在四季都有新鲜的蔬菜,好多年不做酱了,怎么今年又做呢?”岳父努努嘴:“她说啥都要做呀!”岳母抬起白发苍苍的头,茫然地看着我:“咱家永平,最喜欢吃我做的酱呢!”瞬间,泪水盈满我的双眼。
王晓阳(湖南衡阳)
立冬时节
落叶裹着寒流和时节的讯号
纷纷坠落大地
江水瘦下去
芦苇一夜白了头
一群大雁拼命划动双翼
前方是苍茫的云图
而家中的炉火是温暖的
锅里的沸水咕咚咕咚欢跳着
一只只饺子排列整齐
等待着最后淬炼
母亲的目光如春风拂过
嘴角荡漾着阳光
这些饺子皮薄
在母亲的巧手里曾经辗转腾挪过
馅是瘦肉 新切的白菜
和渐老渐深的爱
齐刷刷地睡在里面
吃一只下去
浮上来的是整个春天
鸽子(云南昆明)
西风渐作北风呼。
北风烈啊!
它轻轻一用力,就吹落了树叶,吹下了雪花,吹出了那一声声南腔北调的“加衣呀”的问候。
北风每吹一阵,天就寒一分,地就冻一分。
而北风里的我,腰杆子就直一些,骨头就硬一些,血就热一些。
北风那么暴,那么猛,低头和畏缩只会被摧枯拉朽粉身碎骨。
谁在此时站稳脚跟,他的出口就是春暖花开。谁在此时点亮灯盏,她的每个日子都和暖美好。谁在此时,用永不停歇的飞翔锤炼梦想的翅膀,谁的世界就有万吨温暖万顷爱情?
北风是冷的。北风是无情的。但人心必须暖,世道必须有情,人间也必须有爱。
北风吹的时候,红尘依旧滚滚,戴着面具的人依旧来来往往。
在风中钓飞鱼雄鹰的那人,将自己燃成火把燃成星月,燃成方向和旗帜!
北风里,取出内心的柴禾和备好的油,搬出自家的小火炉,让黑暗和冰冷里的火烧得旺些再旺些,让脚下的路途明些亮些直些平坦些。
北风吹,立冬了,我们不怕。因为我们,全都是心有春天搬运春天的人!
李华晶(山东德州)
刚刚,太阳越黄经而南了一步
在阳退阴生的轮回里
埋下收与藏的玄机
刚刚,北半球气温下降了一摄氏度
七星的斗柄打了个寒噤
斜斜指向西北
刚刚,河水觉得心脏跳慢了一下
鲦鱼被一个结冰的梦
困在水草的怀里
刚刚,那只黄褐色的蝉蜕
饮尽最后一缕秋风
如叶飘坠
刚刚,枫藤伸出瀑布般的手掌
给墙壁织成一件
火红的披风
刚刚,许多树在窗外唱起别歌
哗啦哗啦,如泛黄的潮水
撞痛哪个未眠人 衰弱的神经
刚刚,一座城市
被立冬
轻轻摇醒
孟宪华(天津)
风把一座城吹疼
树木低头脱衣,露出入冬的样子
行在故园的路上,顿感冷寒增多
北风儿吹着哨子
叶子们枯黄着匆匆翻过山丘
赶往春天的枝头
大雁飞过干净的原野
留下一地的幽静
所有的繁华,喧嚣
好像都已消失在冷中
一只麻雀飞来,也
只有麻雀还在继续寻觅
(已载11月6日《德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