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儿出身的贤王——秦王朱惟焯

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六月,明孝宗接到西安方面的奏报,年仅四十一岁的秦王朱诚泳去世了。明孝宗在听到这个消息后很是伤心,虽然他和这位远房叔叔从未谋面,但是不妨碍他伤心。之所以这样伤心一是因为朱诚泳是一位贤王,在当时胡作非为丑闻不断的明朝宗室中出淤泥而不染,是孝宗治理宗室的榜样;二是为秦藩伤心,因为这是秦藩第二次大宗绝嗣了。

秦藩这一脉出自朱元璋嫡次子朱樉,在洪武三年朱樉受封秦王,封地为西安,位列塞王行列,因为出身的尊贵,再加上朱标一脉已经被朱棣铲除干净,因此秦藩在朱元璋的后代中地位仅次于已经成为帝系的朱棣一脉。

秦藩虽然地位尊贵,但是在大明两百多年的传承中却屡次出现大宗断绝,不得不向小宗寻找继承人避免被除封的尴尬。

秦藩第一次大宗断绝是在永乐年间。第二代秦王朱尚炳死后,他的三个儿子先后登上王位,长子秦僖王无子死去,大宗断绝,于是由朱尚炳次子秦怀王继位,结果秦怀王也无子而死,最后由三子秦康王继位。

秦康王没有延续两位哥哥的命运终于传承了下来,将王位传给了儿子秦惠王,然后传给了孙子朱诚泳。可是谁也没想到,平静了七十多年的秦藩,居然再次藩王无子而亡,这使得秦藩大宗再次断绝。

朱诚泳无子,只有一个弟弟名叫朱诚河,可惜早就夭折了,因此秦惠王这一脉彻底断绝。

秦藩是太祖次子始封,自然不能断绝,而且朱樉并不是只有朱诚泳一个后代,他还有很多后代,根本达不到无后除封的地步,因此秦藩还是可以传承下去的,只能向秦惠王以外的旁系寻找。

王位继承讲究血统,挑选继承人自然是要选择血缘最近的。秦惠王这一脉已经断绝,于是只能再向上查,到秦惠王的兄弟,也就是秦康王的其他儿子后代中寻找继承人。

秦康王一共有五个儿子,其中老二夭折,长子秦惠王,其余的儿子都被封为郡王。秦惠王一脉断绝后,自然排行老三的临潼王朱公铭一脉成了优先人选。

这个时候朱公铭早就去世了,甚至连他儿子第二代临潼王朱诚澯都去世,王位传到了第三代郡王朱秉欆手中,他和朱诚泳关系最近,因此理应由他继承王位,大臣们将这个结果报告后,明孝宗最后表示同意。

朱秉欆是朱诚泳的侄子,本来和秦王王位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早就安下心老老实实的当郡王,过自己舒服的小日子,没想到自己也会成为秦王,直接从郡王变成了秦王,虽然只升了一级,但是在地位和待遇上不止升了一级,那可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朱秉欆来说可以说是天大的喜讯,睡着了都能笑醒。

不过秦王王位真的不是所有人都能坐的,朱秉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乐极生悲”这个词的含义,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十月,临潼王朱秉欆进封秦王。结果他还没有充分体会到秦王地位的尊荣,就在第二年七月死亡,年仅二十二岁。

新任秦王的突然去世,让整个秦王府和朝廷都措手不及,怎么这么快秦王就去世了?不过朱秉欆毕竟已经死了,也就没人再关注他了,人们现在关注的是谁是下一任秦王。

朱秉欆虽然年轻,但是有儿子了,名叫朱惟焯,只不过这个儿子只有两岁,在当时的生活医疗条件下能不能长大成人都不知道,因此有些人主张从秦王宗室中选择一个新的继承人,避免秦藩再次出现亲王去世无人管理秦王宗室的状况。

不过这样做也遭到了秦王一脉,特别是朱诚泳遗孀廖王妃的反对。这位王妃没有孩子,丈夫早逝,好不容易有了个继承人,结果还没到一年就死了,因此她坚持要让朱惟焯继承王位。

其实朝廷上也很为难,毕竟朱元璋的规定在那里摆着了,朱秉欆是名正言顺的秦王,他的儿子朱惟焯是理所当然的继承人,谁也无法改变朱元璋的规定,可是让一个两岁的孩子继承王位这也不稳妥。

谁来继承王位这件事最后还是报到了孝宗那里,毕竟这事还要他决定。

明孝宗经过深思熟虑决定遵守朱元璋的规定,下令秦王的继承人为朱惟焯,不过鉴于他年幼,王位暂时空缺,等到以后再决定朱惟焯继承王位。

朱惟焯两岁没有了父亲,很快他的母亲也去世,因此他成了孤儿,不过他还是幸运的,他从小就被祖母廖王妃抚养。

廖王妃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这个小孙子身上,她的最大愿望就是把这个过继来的孙子培养成像自己丈夫一样的贤王,最后她的愿望成真了,只不过超出她意料的是朱惟焯居然会和朱诚泳一样的结局。

自古至今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一个人失去了父母,跟着爷爷奶奶生活,而爷爷奶奶会因为儿子的过世将爱心全部转移到孙子身上,溺爱孙子,最终把孙子培养成一个品德不好的人。

廖王妃一生没有亲生子女,只有一个过继孙子,自然是百分喜爱这个孙子,但是她并没有溺爱朱惟焯,而是制定了严格的抚养培养计划。

在朱惟焯稍稍长大,廖王妃就开始培养朱惟焯,教导他为人处世的规矩,以及身为藩王的礼节,并且不断招揽名师来给朱惟焯讲授知识。

在祖母的抚养教育下,朱惟焯健康的成长起来,最终在正德二年,他十岁那年,被朝廷批准继承了秦王的王位。

成为秦王后,朱惟焯没有像他的同族兄弟那样或者鱼肉百姓胡作非为,或者醉生梦死,骄奢淫逸。朱惟焯为人孝顺,他自幼父母早逝,因此对抚养自己长大的祖母十分孝顺,尽心竭力孝敬祖母,每天早晚不管多忙都要去问候祖母,秦王府无论什么事都要咨询祖母的意见才去施行,祖母去世后朱惟焯痛苦不堪,因此很快他就成了西安一代有名的孝顺之人。祖母廖氏尽色养,晨昏定省必恭谨,事无大小请命后行。

在个人生活上朱惟焯十分朴素,特别讨厌奢华,务求节俭,饮食穿着都很普通。他虽然是秦王,但是只在朝廷规定的重大节日会见当地那些官员缙绅时摆出秦王的严肃,不苟言笑。节朔礼宴缙绅,仪度闲雅,不轻言笑,诸缙绅敬之。

平日里很是谦和,他有一件十分喜爱的玉绦钩素佩,从来都随身携带,一次他没有佩戴,让侍从给自己取来,结果这个侍从没拿好掉到了地上摔坏了。把秦王喜爱之物毁坏,把周围的侍从都吓坏了,大家都不知道秦王会怎么处理这个侍从,结果朱惟焯并没有放在心上,他的理念是这件东西是他的心爱之物,但是已经损坏,再去处罚侍从也没什么用,于是就当没发生一样就过去了。王有玉绦钩素佩而珍爱者,侍从误坠地而毁,众侍惊怖,王竟不改容亦不言侍从过。

虽然朱惟焯出身王族,但是幼年父母双亡的痛苦让他有着一颗同情心,他没有一丝藩王的飞扬跋扈,而是尽自己最大力度帮助他人。因此他不断提拔自己身边侍卫中的优秀的人,设立官学教育他们,并且发现他们中有年老者和年幼的人,马上救济,生怕耽误他们。让侍卫子弟遴其俊秀者,乃设学陶育之。故人才奋起,不乏科第优恤军校耆幼者,蠲其赋周人之急,助人之丧惟恐不及。

朱惟焯身为远支藩王,十分清楚自己的地位,为了延续秦王这个爵位,必须要和皇帝搞好关系,因此他在得知嘉靖皇帝重新修建太庙后,马上找到皇帝,表示自己身为朱元璋子孙理应出力,因此他拿出上千两黄金和万两白银赞助皇帝,这让嘉靖皇帝感动的不得了。

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宗室问题成了嘉靖皇帝头疼的一件事,各种问题丛生,为此他多次整治宗室,但是越整治坏消息越多,弄得他焦头烂额。而朱惟焯的所作所为就如同清流一样让嘉靖耳目一新,没想到朱惟焯居然如此贤明,这样的人理应是宗室的榜样,要发挥教化宗室的作用,因此他大力赞赏朱惟焯。

嘉靖皇帝下令将朱惟焯的曾祖父临潼惠简王朱公铭和祖父临潼和僖王朱诚澯追封为秦王以示奖励。按照之前的规定,如果亲王从旁支继承,他的父祖都要追封为王,但是朱秉欆死的早,没来得及向朝廷申请,朱惟焯年纪又小,因此这件事就耽误下来了,嘉靖皇帝这个时候正在整治宗室问题,很多以旁系继承王位的藩王都受到了惩罚,因此朱惟焯压根不敢提这件事,就是害怕被人提及自己是旁系继承王位的。嘉靖皇帝下旨追封他的曾祖父和祖父为秦王,就是肯定了他的地位,无论他从那边算他继承秦王王位都是没问题的。

在追封完曾祖父和祖父后,嘉靖皇帝又狠狠的表扬了朱惟焯一番,顿时朱惟焯成了宗室中的名人,坐实了成为新一代“贤王”。癸巳朔,秦王惟焯有贤行,陕西抚按官任洛等以闻。得旨秦王忠孝尚义,贤德著闻。既经勘实,照例写敕,遣官奖励。仍令有司具彩币、羊酒,并给坊扁以示表异。仍命有司建坊牌于灵星门,扁曰忠孝尚义贤德着闻。二十年,上黄金千两,白金万两助太庙工,上喜,加岁禄二百石,赐玉带袭衣。

不过朱惟焯作为秦王虽然地位高待遇高,但是也有烦恼。让他苦恼的时作为秦王所有朱樉的子孙都归他管束,但是这些人良莠不齐,遵纪守法的人不多,为非作歹的人不少,他每天都要疲于应付给这些人善后,弄得自己焦头烂额。如果这些人犯法还好说,毕竟国法家规在那,犯了什么罪,直接按照法律惩罚就是了,最让他头疼的是俸禄问题。虽然朱元璋时代就规定了从最高的秦王到最低的奉国中尉的俸禄,但是这份俸禄规定从没有认真执行过,朝廷根本就给不齐,再到后来朝廷为了减轻宗室俸禄压力,想出了米钞结合的发放方式,就是给一部分粮食,剩下的全给大明宝钞这种纸币。可是这个大明宝钞从朱元璋时代就一再贬值,后来跟废纸没什么区别,根本没用,这让很多宗室都陷入了无法生活的境地,而这些宗室不能去干别的工作,只能靠俸禄,自然来找秦王要粮食,可是朱惟焯毕竟是远支藩王,嘉靖并不信任他,根本不给他解决这个问题,说的多了就是一顿训斥,弄得朱惟焯两头受气,两面不讨好。

后来朱惟焯想着直接找皇帝要不行,不如自己生产这样总可以了吧。于是他上表找皇帝要地,希望皇帝将潼关以西一直到凤翔府以东所有的渭河河边的空地都赐给自己,自己种粮食养活族人,当然他不能这样说,他表示这片地是当年太祖赐给我的祖先秦王朱樉的,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失去了,现在请赐还给我。

凤翔府就在宝鸡附近,从潼关到宝鸡,可以想象这片土地有多少

从潼关道凤翔这一片可不是小地方,最少得上万亩土地,如果真赐给秦王,嘉靖皇帝那可就赔大了,而且这个头一开所有人都会找自己要地,最后自己都不够分的,可是不给他,他拿出了太祖当挡箭牌,这样不好对付,如果驳斥他,拿自己也不好做人,毕竟自己之前一直夸赞他,把他树立成宗室榜样,今天自己再毁了这个榜样,那自己的威信荡然无存。

嘉靖皇帝很为难,最后他想出了一个办法将这件事下发到大臣那里,借大臣们堵住朱惟焯和其他人的嘴。

果然这份请求一下发,大臣们议论纷纷,都认为秦王太贪心了,户部尚书梁材表示陕西本来就不富,现在还要承担边境三镇驻屯大军的粮饷,分摊内陆四个藩王俸禄,老百姓生活已经十分艰苦了,怎么能把河滩空地赐给这些藩王。嘉靖皇帝听后马上顺水推舟表示同意就按照梁才说的这么办,一口回绝了朱惟焯。

惟焯尝奏请潼关以西、凤翔以东河堧地,曰:“皇祖所赐先臣樉也。”户部尚书梁材执奏:“陕西外供三镇,内给四王,民困已极。岂得复夺堧地,滥给宗藩。”诏如材言。

没有得到土地,反而被天下人议论,都认为朱惟焯太贪心,于是多年来的贤王之名一下子荡然无存,这让朱惟焯很伤心,而且他还要面对喋喋不休的宗室,这让他心烦意乱。

不过这些都是外部烦恼,倒是可以不去理会,让朱惟焯更加烦恼的是他当了二十多年藩王,始终没有子嗣,居然和爷爷朱诚泳一样,无人继承王位,更要命的是爷爷至少还有堂侄继承王位,自己连个侄子都没有,都是远亲,而且这个时候调查藩王冒封的案例越来越多,对于亲王极有可能不再允许兄终弟及或者旁支继承,这样一来秦王很可能因为自己无子而被除封,一想到传承上百年的秦藩会被除封,他顿时感到愧对祖先,于是身体越来越坏最终病入膏肓,在嘉靖二十三年去世。

朱惟焯想的没有错,果然他的死造成了秦藩第三次大宗绝嗣,很快秦藩对于谁继承秦王爵位展开了大争夺,最后找到朱惟焯的一位堂侄,是朱惟焯曾祖父朱公铭另一个儿子的曾孙已经降级为镇国中尉的朱怀埢,最后由他继承了王位,而且对朱怀埢继位,始终有人认为他是冒封,以旁系继承王位不合法,因此他死后朝廷展开了是否废除秦藩的讨论,但是因为秦王的特殊身份,最后不了了之,就这样秦王延续到了明朝灭亡,被李自成消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