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治小便:小便之病条文治法
新朋友点击关注↑↑↑,
老朋友请点赞转发(*´゚∀゚`)ノ
一、因里有停饮而小便不利,可兼利小便治之者:
[28] 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 翕 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从后面用药来看,有生姜解表,甘草、大枣鼓津液,说明 本条原本是心下有饮严重,兼见外证。法当用如五苓散先去其饮,稍顾其外 。 误汗或误下造成里饮激动,变证百出,水饮已激,又见误下津虚,仅可以生姜解其表,草枣为之助。芍药甘草合而养津液,这里的强痛有失津之象。重中之重仍是利其里饮。本方与82真武汤条可对比解读,甘草大枣对比附子。 [82]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目闰动,振振欲僻地者,真武汤主之。
[107]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 谵 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胸满而不是胸胁苦满,除言柴胡证外,还有言气上冲之意,小便不利至一身尽重了,里饮重证,须用桂苓。
[134]若不结胸,但头汗出,余处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身必发黄。
湿与热淤在里,水无出处 ,必发身黄。
[175]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 甘草附子汤 主之。
甘草二两,炙 附子二枚,炮,去皮,破 白术二两 桂枝四两,去皮
风湿之病,病在肌表,汗出恶风,中风证,桂枝甘草解外,术附利湿( 此以附子、术,并走皮内,逐水气未得除 )。短气小便不利,身痛或身肿均属水湿为患。本方证无腹满,可不用芍药,津不虚也不用大枣,饮重有桂枝可去生姜轻发汗重利饮。此证少阴风湿最为常见。
[174]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其人大便硬,一云脐下心下硬。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
桂枝附子汤方
桂枝四两,去皮 附子三枚,炮,去皮,破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甘草二两,炙
去桂枝加白术汤方
附子三枚,炮,去皮,破 白术四两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初一服,其人身如痹,半日许复服之,三服都尽,其人如冒状,勿怪。此以附子、术,并走皮内,逐水气未得除,故使之耳。法当加桂四两,此本一方二法,以大便硬,小便自利,去桂也;以大便不硬,小便不利,当加桂。附子三枚恐多也,虚弱家及产妇,宜减服之。
174伤寒是论广汤液的冠词,前一句一直到不呕不渴,常法以甘草附子汤解之。若脉见浮虚而涩,脉浮为风,虚为津伤,不见短气小便不利为饮不重,可去术,上姜枣以助邪汗出,成桂枝附子汤。
问题:芍药为何不用?
试答:芍药之通多用于腹部,芍药之津布,多效在下肢。
若其人大便硬,津虚甚,则便硬,小便自利者意为小数频数意,加重津虚,必定是胃虚所致,见59条。此不可利尿,亦不可发汗,须待其胃气来复自愈.或健其胃气如甘草干姜汤。 从本条用术来看,当从康平本“小便不利” ,若自利者,绝不可再加术以利尿。术附虽并走皮内,逐水气,但也有利尿之用。同时,若无小便不利,又因何而要加术呢?小便自利,又亡津液,需要术附去水么?可见,正是因为小便不利,水无通道,才以术附利水的。
此本一方二法,以大便硬,小便自利,去桂也;以大便不硬,小便不利,当加桂。附子三枚恐多也,虚弱家及产妇,宜减服之。
一方指的是甘草附子汤,饮不重去术,加姜枣助邪汗出。若津虚小便不利,当去桂加术以应之,此二法。此二法及28条充分写明了,饮与解外的先后治关系。风湿相搏,当以解外而愈,若饮重必当先治其饮,稍顾其外,而后主治其外。
二、 里虽有停饮,但津虚甚,不可利小便而治之者:
[6]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 失溲 。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癎, 时瘛 疭 ,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表证误下,里不实下则伤里,胃虚不能化饮,一方面津虚,一方面因胃虚停饮而小便不利。风温身重,本身有水气在表。但被下后主要矛盾还是津虚,故不可利小便而解。
[59]大下之后,复发汗,小便不利者,亡津液故也。勿治之,得小便利,必自愈。 (康平本无此条)
大小之后,胃气必虚,又复发汗,加重津液虚。小便不利多因胃虚不化水饮(亡津液故也疑为后人所注),但在这里主要是津液已虚,虽似小便不利,(或虽有里饮小便不利,以津虚为主时),不可再利小便,所以说“勿治之”,(若)得胃气来复,能够化饮为津液,可自愈。津虚所致小便不利,往往用词“小便难”,这里 仲景不用词“小便难”,却用“小便不利”,是告诫医者,虽似里有停饮之小便不利但绝不可再以苓术等利小便 。
[224]阳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与 猪苓汤 ;以汗多胃中燥 ,猪苓汤复利其小便故也。
这是简文,略掉了“小便不利”,否则绝无可能会想到用猪苓汤。通常,阳明病也是存在里饮的,这种小便不利,可用猪苓汤利小便治之。但如果到了“胃中燥”的地步。 [213]阳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硬,硬则谵语,小承气汤主之。 纯属阳明了,不大可能再有里饮了,这种形似的小便不利,实则为津虚小便难,治不可再以猪苓汤复利其小便。当然临床应用时,不要非到胃中燥不可,但见大便干就不要再用猪苓汤。
三、因少阳郁结所致,无须利小便而治之者:
[96]伤寒五六日,中风, 往来寒热 ,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少阳郁结,上下不通,故小便不利。另胃虚轻饮也或可兼有。
[147]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已发汗而复下之,津虚,同时下法伤胃。胸胁满、心烦为少阳郁结。 微结指微结于里,而不是微结于胸胁 ;柴胡用半斤,少阳结于半表半里是很明显的。但头汗出,渴为津虚。小便不利有两个原因,一方面是少阳郁结,一方面因胃虚津虚,饮不上逆故不呕。小便不利若有胃气虚,当以健胃(干姜)为要,同时有津虚者,不宜利小便药。柴桂姜综合起来就是: 少阳郁(柴芩)、津虚胃虚寒(桂甘草干姜)、阳明微结(瓜 蒌 根牡蛎)、轻解其表(桂枝甘草)。
[ 318 ] 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少阳郁结兼有阳明轻证,因实致虚,呈少阴状,四逆者,上下津液不通。此四逆当不是热厥而逆,但凡热厥之逆,热当深至一定程度。或咳、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此四或然证均为气郁而乱所致。
可见, 真正单纯少阳病的小便不利,少有从利小便而治之的。
四、 因虚劳而致小便不利,不以利小便为主治。
男子脉虚沉弦,无寒热,短气里急,小便不利,面色白,时目瞑,兼衄,少腹满,此为劳使之然。
血虚则水盛,继尔少腹满,小便不利,短气里急。
男子黄,小便自利,当与虚劳小建中汤。
小便自利,表现形式同样是尿频,不言'小便数'意为量也可较少。此处仲景用词“小便自利”,不用“小便不利”,因其不是水饮所致,治也不须利饮。 本条用小建中,当有营卫不和之外证,兼见血痹、少腹急满之象。本条与肾气丸对比,外证明显。
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
血虚水盛少腹满小便不利
虚劳性的小便不利(兼饮)或小便自利(不兼饮),不可以利小便为主治,更 丧 其津液。
五、其他
小便不利者,有水气,其人苦渴,栝蒌瞿麦丸主之。
瞿麦的作用主要是通血闭,配附子适合沉寒久淤血,机能不振之小便不利。同时津虚停水而苦渴,栝蒌根、山药都是生津止渴类强壮性药。临床中 小腹不温,苦渴,利尿药无效,是主要辨证要点。
津虚有寒,其性与虚劳有不同,两者皆不可专利小便。
小便不利,蒲灰散主之;滑石白鱼散、茯苓戎盐汤并主之。
小便坚涩,小便痛,甚者有血。本条与猪苓汤相近,属阳明有热,小便坚涩,其饮或可不重,止血止痛通利小便作用强。
妊娠,小便难,饮食如故,当归贝母苦参丸主之。
当归养血补血,贝母排脓排痰,苦参解热,同利小便。
夫病酒黄疸,必小便不利,其候心中热,足下热,是其证也。酒黄疸者,或无热,请言,小腹满欲吐,鼻燥,其脉浮者先吐之,沉弦者先下之。
病水,小便不利,酒黄疸,里有湿热或可吐之解。
问曰:病者苦水,面目身体四肢皆肿,小便不利,脉之不言水,反言胸中痛,气上冲咽,状如炙肉,当微咳喘。审如师言,其脉何类?师曰:寸口沉而紧,沉为水,紧为寒,沉紧相搏,结在关元,始时当微,年盛不觉。阳衰之后,营卫相干,阳损阴盛,结寒微动,肾气上冲,喉咽塞噎,胁下急痛,医以为留饮而大下之,气击不去,其病不除。后重吐之,胃家虚烦,咽燥欲饮水,小便不利,水谷不化,面目手足浮肿。又以 葶 苈 丸下水,当时如小差,食饮过度,肿复如前,胸胁苦痛,象若奔豚,其水扬溢,则浮咳喘逆。当先攻击冲气令止,乃治咳,咳止,其喘自差。先治新病,病当在后。
这个是真正的病里有停水,小便不利。但因新患气上冲咽(严重), 本当治其新病--气上冲咽。大下复吐,致胃虚烦。当先治新病冲气,然后治旧病饮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