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讲座】在关系中实现相互疗愈和自我疗愈 ||渡过

孩子控制不了情绪

情感障碍的类型其实蛮多的,但是如果咱们归根到底,其实可以看到有一个特征。孩子遇到的问题普遍是他们没有办法处理自己的感受,没有办法处理自己的感受和情绪。
比如孩子要去上学,孩子当然知道自己应该去上学,但他做不到。孩子一到学校,一接触学习的事情,就会非常的痛苦。痛苦也是一种情绪,焦虑也是一种情绪里的状态。孩子没有办法处理强烈的情绪,于是被他的情绪和感受捆绑了。这是情感障碍的孩子会出现的一个问题。
举个例子上班痛苦不痛苦?痛苦。但是一般人心里是有弹性的,上班很痛苦但也可以区上。但是出现情感障碍的人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和感受,他会被这些情绪所绑架,绑架的结果是他动不了。孩子吃喝玩乐都没问题,但是不能提上学,一提上学就崩溃。
被这种情境里的感受和情绪所捆绑,使他失去了一些心理上的弹性,失去应对咱们现实生活当中问题的办法和能力。以前孩子控制得很好,为什么现在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呢?

情绪上的条件反射

简单的说是负面的情绪的不断的强化,激发了条件反射,最后开始攻击自我,造成心理上的崩溃。
例如我是学生,我的目标就是考上好大学,所以我在努力学习,但我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一些引发负面情绪的事情,比如老师总批评我,我会不开心。我对学习这件事情产生条件性情绪。我每次学习的时候,我就会想起老师批评我,不开心就会进入我的情绪,就形成了条件反射。
我每次上学心情都不开心,不开心就学不进去,不学习的话老师会进一步的批评我,负面的情绪逐渐的积累起来。当然我拿学习举例子,并不是说只有学习才能积累,很多别的事情也可以积累,但是最终的效果是什么?
是我的负面情绪在不断的放大,这个放大的过程我越来越痛苦。放大逐渐产生了量变,量变会诱发质变,我已经开始意识到这种攻击和负面情绪攻击的是自我,有一天认识到自己完全不是一块学习的料,于是选择放弃。我开始自我否定、自我怀疑、自我攻击的时候,我的自我的精神就崩溃了。自我又恰恰是人的核心。
大家想一下,如果一个人的自我都毁了,就是我认为上学完全是没有希望,完全是一条死胡同,那你觉得我继续上学这件事情对我来说是不是就变得特别痛苦?自我的崩溃,是一个人心理情感障碍的核心。自我否定是负面情绪叠加的效果。为什么会有负面情绪?因为不被认可。
实际是老师是帮助者的角色,与孩子是合作的关系,但在孩子眼中老师与自己是评判和被评判的关系。
对于孩子来说如果觉得老师是评判她的人,那么孩子就会避免被老师评判,例如不愿意问题,因为问老师就意味着承认自己不会,评判者就会做出负面评判。而合作关系是他跟老师要一起努力把成绩弄好,所以孩子会积极主动问题。
情绪和感受是隐藏在关系里面的。关系当中的情绪已经被预先定义了。如果孩子认为自己与老师的关系是评判关系,那么害怕恐惧的情绪就会被预先定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里有一个观点:客观世界不随着主观世界的改变而改变。关系不是客观世界的东西,关系是既看不见也摸不着,所以我是怎么看待这个关系与我做出的行为是高度相关的。
如果现在孩子不认为老师是管理者,认为老师是合作者,孩子就很自然地会认为老师对他的批判都是一种合作共赢的形式,这就叫认知上的对应。

孩子处理关系中的矛盾

孩子跟外部的关系没处理好,所以就有一个不好的情绪背景。
孩子跟自己的关系处理的不好,结果内心充满了冲突和战争。
有的家长说孩子在学校特别孤独,那孤独是什么原因?孤独是不是他看待同学关系这件事情出现偏差,他可能会把同学看成竞争者。本来是可以一起玩耍的同伴,但是他把同伴看成竞争者,这帮人都是来跟我竞争的,我得什么都防着。当孩子有这种认知的时候,跟对方的关系是不是就没法处理?奠定了孩子负面情绪的基础。
情感障碍的人还会有和自己的关系处置不当的问题。你们有没有发现孩子经常会左右纠结?比如今天说,妈妈我那个明天我一定早上起来好好学习,然后到第二天还没起来。没起来孩子会把自己骂一顿,我又没起来真是个没用的家伙,早起一天学点儿习都不行!这是咱们咱们孩子经常出现的状态。表面上他在左右为难的处理一件事情,实际上是他跟自己的关系出了问题。
我们经常会出现自己跟自己的分歧,比如魏强这么胖就想减肥,想减肥这件事情是我的想法,但是我会有另一种想法:我都这么大岁数了,胖一点儿就胖一点儿吧,有啥关系啊?减肥把自己饿得那么厉害,多难受啊。
这两个自我的声音出现了,那这个关系怎么处理呢?
好的处理办法是两个人心平气和的谈话,想办法达成一致,最后采取一个行为。可情感障碍的孩子不会处理关系,他会让这两个人打架,每天听从一个自我的声音,并且进行自我攻击与惩罚。大家就会发现情感障碍的孩子会左右纠结,互相拆台,后面就会破罐子破摔。
孩子情绪之所以出现问题,真正背后的原因是他没有处理好外部的关系,也没有处理好自己的关系。
那为什么自己家孩子处理不好关系呢?
孩子处理关系的能力是后天训练出来的,大部分是周围人言传身教出来的。例如孩子小时候特别喜欢一个玩具,走哪儿都带着,突然另一个小孩也想玩,就问孩子能不能一起玩。绝大部分家长都会非常简单的处理:哎呀孩子啊,你得跟朋友搞好关系,玩具是要用来分享的,你让别人也玩儿一会儿,好吗?但孩子非常喜欢这个玩具,不想撒手。这个时候你把玩具从他手里拽出来给别的孩子玩儿,对他来说是要失去这个玩具。因为孩子不太确定妈妈从我手里拿走了以后,会不会再还给我。
孩子就会认为如果要跟一个人搞好关系,我就必须有损失。我要跟他玩儿的好,我就得损失一点儿东西去讨好它。孩子就会认为跟小朋友搞好关系是一个负担,社交本身也是一种负担。当然这件事情家长完全可以做得更好,如果妈妈有足够多的耐心,先搞清楚孩子的感受,然后再去让孩子在他的感受好的情况下能接受。

亲子关系中的错位

可能绝大部分家长都犯过这种错误,孩子期中考试考得不错爸爸妈妈挺高兴,然后爸爸妈妈承诺下次考试考到前五名就奖励你一趟旅游。但其实这个就是关系的错位,为什么呢?因为亲子关系是最基本的关系,如果最基本的关系还要附加一个条件,就会让孩子产生了评价的感觉。
孩子会认为你的爱是有条件的,那如果自己达不到这个条件,他会去反思是不是自己不够好。他会认为如果不能达到你给予他的标准,那他就不值得被爱,那么他就要否定自己。
物质刺激不对,就应该给精神刺激、精神鼓励。孩子对关系的错位和理解实际上是我们在不断地影响他,不断地给他反馈的过程中,还有就是我们跟他的关系之间的投射形成的。
我给大家讲这么多的原因,就是想要告诉大家怎么在这些东西上去做改变,并不是让大家认识到我们以前犯了多少错,觉得咱们现在就没有办法了。是为了让我们知道我们为什么会形成当前这么样一个局面,在这个局面下我们怎么去改善。
现在孩子生病了,我们就要去重建和他的关系,我们就不能去重复我们之前的那些做法。

什么叫接纳?

想想对孩子康复有帮助的亲子关系,第一条应该包含接纳,接纳并不是说你的一切行为都是对的,是在情感上完全接纳你。情感上接纳不是接纳孩子的所有行为。比如咱们家这个经济本来就不富裕,结果孩子乱买了很多东西,家长没有认为这件事情孩子做得对,但是家长很接纳孩子的情绪与需求。
家长可以这样说:孩子,虽然你买东西这件事情我认为你做的不对,但是爸爸理解你,你没有办法控制自己,我不认为你是有心做了这件错的事情,我认为你想用你的买东西来缓解你的焦虑,这件事情爸爸是承认的,我觉得这是你自己摆脱那种痛苦感受的一种方法。
我是在情感和需求层面接纳,但是我行为上我并不认为你做得对。
你能接纳他的各种感受和需求,他才有可能接纳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比如孩子原来是学霸,现在发现自己根本没办法学习了,坐在这儿半个小时啊,一个字儿都看不进去,他心里能接纳自己吗?接纳不了。
家长特别容易犯一个错误,我们经常会跟孩子说:宝贝儿啊,你不要把要求提那么高啊,你干嘛每次都想考那么高呢?你把你的标准降低一点不就行了嘛!我们有说过这样的话吗?但是孩子一般都不会接受,因为他没有办法接纳弱的自我,他担心世界不接纳弱的自我。
简单地说,价值口头上让他降低一些标准,但是家长的心里没有做到接纳孩子的痛苦,接纳孩子的各种感受,所以他自己就没办法接纳。孩子为什么想要考那么高的分数,以至于把自己的压力拔得很大,是因为他对自己有一个期望。
那他为什么要有一个期望?
是因为你们作为家长对他有一个期望。我们的期望是在我们的眼神里,在我们的态度,在我们的潜意识里。我曾经见过一个休学孩子的家长,妈妈天天跟孩子说,你要学不进去咱们就别学了啊,不要给自己这么大的压力。结果那个孩子真的跟妈妈说退学,你知道那个妈妈啥状态?妈妈一听孩子要说退学,妈妈眼泪唰就下来了。
孩子天天跟家长在一起,孩子能看不出来吗?我们口口声声让孩子把标准降低一点,但是真正不接纳的是谁?其实是我们。
如果他接纳了这个弱的自我,他会觉得非常痛苦,因为这个跟我们的接纳相冲突,他会承担从我们的潜意识里传递给他的压力。
假设家长真正能做到接纳,孩子就觉得有空间可以让他去接纳。我们要做到跟孩子的关系里面包含着接纳。
只有接纳,我们才能够平静,才能够帮助孩子恢复平静。
——本文根据魏强的讲座整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