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老炮”李书福,6次改行,终成汽车首富,他凭什么
1996年,吉利摩托车年产销量达到20万辆,出口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李书福趁热打铁,征下了浙江台州临海市城东的800亩地建厂。
外界都以为他要扩大摩托车产能,而当第二年厂房正式建起来以后,李书福却给了大家一个“出其不意”,宣布要“砸”1亿造汽车。
消息一出,外界一片质疑和嘲笑,媒体不信、银行不信、行业不信,连汽车零配件厂商也不信。
先不说彼时的民营企业还没有拿到过生产汽车资质的,1亿的投资相对于造车来说也太寒碜了,当年上海大众光是投产桑塔纳就花了10多亿。
但在李书福看来,汽车不就是四个轮子、几个沙发、一个铁壳吗,1个亿足够了,至于资质,还可以“借壳”嘛。
于是,这个半路出家的外行,就这样开始了他的造车之旅,而外界则给了他一个略带些贬义的封号“汽车疯子”。
其实,李书福的“疯”又岂止是在汽车上,在他这个创业“老炮”看来,没有什么是干不成的,一生中的6次改行,每一次都是一段传奇。
1
李书福的经商天分,在小学的时候就已经表现出来了,自小天资聪慧,不用怎么看书也能在学校里名列前茅。
既然不需要那么多的时间来学习,空闲的时间也就多了,怎么利用呢,他就跑去给生产队放牛,不但能轻松凑够每学期一块两毛钱的书本费,还能余下不少零花钱。
这是李书福与商业的第一次会面,但也“一见钟情”,自此之后就爱上了放牛,对于学习却不那么上心了。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对于刚上高中的李书福来说,他并不明白这个会的意义,但他却发现了一个变化,身边做生意的人越来越多了。
正巧那一年,父亲托朋友从国外买了一个手提照相机,李书福一拿到手就爱上了,每天拿着给同学、邻居照相,玩得不亦乐乎。
但很快他发现,胶卷和洗相片是个不小的支出,如何把这部分钱找回来,李书福想到了到街上去给别人照相。
于是,15岁的李书福每天一放学就背着照相机,骑着父亲的自行车,穿梭在台州的每一条街道,逢人就问要不要照相。
结果一年下来一算账,赚了几百块,在那个年代,对于普通家庭来说这都是一笔巨款,更何况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
尝到了甜头的李书福,迫不及待地跟父亲提出了退学,那牛脾气一上来,父亲也拉不住,加上他确实挣到钱了,也只得同意,于是,照相馆成了李书福的第一次真正创业。
彼时照相馆还属于特种行业,需要公安局批准并颁发特种营业执照,李书福没有证,虽然少不了被处罚、教育,但还是开了两年多,挣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2
1981年,李书福家的电视机坏了,怎么修也修不好,只能卖给了回收旧电器的,他觉得好奇,就随口问了一句:
“这电视都坏了,你收回去有什么用啊。”
回收的人也很实在:
“里面有些东西拆出来可以卖钱。”
这不经意的一问一答,居然成了李书福的第二个创业点。
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李书福发现,原来废旧电器里有值钱的贵金属,包括金、银、铜等,回收旧电器的就是通过提炼出这些金属来赚钱,利润可比开照相馆丰厚多了。
搞清楚了生意的门道,李书福立刻关了照相馆,就在自家的房子里开始了研究废旧电器贵金属提炼技术。
不得不佩服的是,高中都没毕业的李书福,竟然真的靠着自己的琢磨实现了变废为宝,经济效益也立马凸显,甚至不少回收旧电器的人都来找他取经学技术。
李书福倒也很大方,只要谈得来的,都愿意教对方两手,但他忽略了一个商业常识,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很快就出现了大批的竞争者。
竞争者多了,废旧电器的回收价也开始上涨,利润越来越薄,李书福不得已只能另外寻找新行业的机会。
3
1985年,张瑞敏拿起铁锤砸掉了76台有质量问题的冰箱,开启了海尔的黄金时代,而在海尔的带领下,国产冰箱也开始崛起,容声、美菱等国货迅速进入老百姓家庭。
李书福看着家里的冰箱,又一个创业想法冒了出来,生产冰箱总需要配件,何不自己搞个厂子,拿出之前的积累,租下街道的工房就开始了研究与试制。
生产冰箱配件也还是要批文的,就在李书福四处活动的时候,台州黄岩县工办主任找到了他寻求合作,给批了一个乡镇企业的名额,还提供了厂房。
于是,黄岩县石曲电冰箱配件厂诞生了,但这种合营的方式也为李书福后面的出走埋下了暗雷,当然,这是后话。
有了执照,李书福放开手脚买设备、招工人,很快就成了全国有名的冰箱蒸发器、冷凝器、过滤器生产厂商,彼时知名的国产冰箱品牌远东阿里斯顿、美菱、扬子、西冷、华日等都是他的客户。
而且随着规模的日渐壮大,李书福还把配件厂升级为了冰箱、冰柜代工厂,青岛澳柯玛冰柜就是李书福的工厂贴牌生产的。
到80年代末,冰箱配件厂已经发展成了当时台州最大的民营企业,而就在这时,股东分歧产生了,最后争执的结果是,李书福退出冰箱厂,乡政府全盘接管。
厂子没了,李书福开始反思自己这些年的创业历程,他觉得书读少了,以至于限制了自己的思维格局,于是放下一切,跑去上大学了。
4
1992年,改革开放又吹来一阵春风,李书福那颗躁动的心再次被唤醒,走出校园,开始了第四次创业。
90年代初的中国,房地产正兴起,而老百姓买了房子就要装修,李书福一调查发现,进口装修材料奇贵无比,而能够生产装修材料的国内企业却很少,这又成了李书福的突破点。
原来的冰箱厂已经不复当年,部分厂房已经闲置,李书福又找到了乡政府,租回部分厂房,改造之后,开始了研究生产装修材料。
已经第四次创业了,李书福希望这次能够大吉大利,于是“吉利”品牌由此诞生。
由于质量过硬、价格便宜,李书福的装修材料很快就打开了市场,不但用于国内,还出口到了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不过,中国人的学习能力太强了,李书福这边研究出新成果,过不了多久就有相同的材料出现在市场上,在那个知识产权制度还不太完善的年代,李书福也只能望而兴叹。
但时代终究还是眷顾努力的人,正当李书福为装修材料被人拷贝发愁的时候,中国的摩托车时代悄然来临了。
重庆力帆、宗申先后研发出了国产摩托车发动机,大大降低了国内摩托车企业的门槛,各种摩托车生产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李书福也成为了其中的一员。
其实,彼时大多生产摩托车的企业主要就是组装,只要有组装线,从各种配件厂商买来配件,也就能生产出摩托车,而李书福干过冰箱配件、生产过冰箱冰柜,这正是他拿手的。
没有牌照,李书福买下了一家国有摩托车厂,缺乏技术,就与当时的摩托车龙头重庆嘉陵合作,1994年,“嘉吉”摩托车横空出世,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成为了国内摩托车龙头之一。
而眼看摩托车进展得如此顺利,李书福又把目光投向了还没有民营企业搞的汽车,于是就有了文章开头的故事。
5
要造汽车,门槛比摩托车高得太多,李书福之所以被外界称为“汽车疯子”,源于他的关于“汽车=轮子+沙发+铁皮”的豪言中,根本不涉及发动机、底盘、变速箱三大件。
但实际上,造过摩托车的李书福怎能不知道这些,那句玩笑话只是他对于外界质疑的不屑,以及对自己造车决心的表露。
当时的李书福有多坚决,汽车八字还没一撇,就先建了一个汽车工业园区,而从取名“豪情”也可窥一斑。
不过,纵使豪情万丈,但饭还得一口一口吃,李书福首先要面临的就是生产资质问题,如何解决,采用了摩托车生产的老套路。
1997年,四川一家生产汽车的企业濒临破产,李书福第一时间买下了其小客车、面包车的准生证,并将它改成了四川吉利波音汽车制造公司。
不过,李书福还是低估了造车的难度,1998年,第一批几乎手工打造的100辆“吉利豪情”两厢车下线的时候,李书福懵了。
从外观上看都能发现门的厚度不一样,一测试,大灯、车门都漏水,李书福一气之下,让工人们找来压路车,直接全部压扁了回炉重造。
想想与当年张瑞敏砸冰箱的豪气有几分类似,不过,汽车的成本可不是冰箱能比的,李书福首次尝试就亏了上千万。
不过,也正是这毁掉的100辆车,打响了吉利的江湖名号,1999年第二批吉利豪情下线,不到3万元的价格,硬是从夏利口中抢走了一片肉,一年卖出了2000辆。
2001年,吉利取得了汽车定点生产基地的资质,又陆续推出了吉利“美日”、“优利欧”系列,低价成了李书福的制胜法宝,并一路成为中国第七大轿车品牌。
到了2007年,吉利开始转型了,豪情、美日、优利欧变身远景、金刚、自由舰,同时推出了多品牌战略,全球鹰、帝豪、英伦丰富了吉利的品牌阵营。
而2010年收购欧洲知名品牌沃尔沃,则代表着吉利正式跻身全球汽车品牌的行列。
之后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如今的吉利已经成了国产汽车的王者,数据显示,2020年吉利汽车累计销量132万辆,已经连续四年稳居国产乘用车第一。
在福布斯实时富豪榜上,李书福则以1500亿的身价,稳居中国汽车首富,人们也不再叫他“汽车疯子”,取而代之的名头是“汽车狂人”。
而李书福曾经许下的梦想,“让吉利造的汽车跑遍全球”,也已经实现了,出口海外20多个国家和地区,书写着中国汽车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