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白是一门艺术
文丨书情画意 · 主播丨黑小夜
开完《朗读者》研讨会董卿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谈到如何给自己的未来写一段卷首语,她说:“我留白吧,因为未来永远不可预知。而且你足够勇敢的话,可能比你写成的卷首语更精彩。”
“留白”一词源于古代中国的绘画艺术,留白是中国传统艺术中极为重要的表现手法,在传统绘画、诗词文学领域都被广泛运用,也是书画艺术的最高境界。
留白一词原指书画艺术创作中为整个作品画面、章法更为协调精美而有意留下相应的空白,留有想象的空间。
“留白”的“白”并不是单指色彩里的白色,这里的“白”是广义的“白”,是对事物的认知的宏观感受。“白”中有“空”,“空”中亦有“白”。换言之,“白”可以定义为“空”。
留白看似没有任何东西,但它却是实与虚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是盛放想象与意境的容器——“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南宋马远的《寒江独钓图》一孤舟一老翁尽显江波浩淼;郑板桥的画竹,寥寥几笔风骨顿出;齐白石画虾,空白处给人水汽淋漓之感。
比起外貌的临摹,古代的人物画更注重仪态精神的展现及内心世界的揭示。如南宋梁楷在《太白行吟图》中只用浓淡不一的墨色便勾勒出人物大致的轮廓,使画面有大片的留白。
用笔虽简,却将李白的狂放不羁与风流俊逸之态展现得淋漓尽致。在现代设计中的留白是设计师精心设计、巧妙放置的,同样是为了达到“不着一字,而形神俱备”的视觉效果。
文学作品中的留白效果更为明显。
如汪曾祺的小说《晚饭花》,孙小姐的丈夫不幸早逝,她念及与丈夫的情谊不愿改嫁。作者只用淡淡3行字便讲完了年轻守寡的孙小姐的余生:
“她这样躺了十年。”
“她死了。”
“她的房门锁了起来。”
汪曾祺没有具体描述孙小姐这10年怎样独自度过,也没有写她怎样地思念丈夫,只一句“躺了十年”,就将这位年轻女子孤寂的生活状态展现出来。
又一句“她死了”,悄无声息仿佛没有人会在意。再一句“她的房门锁了起来”,即代表一个生命的痕迹从世上彻底消失。
语言之美,不单在语言的表面,更在于其中蕴含的深层内涵。《晚饭花》中这3句精炼简洁到极致的话语写尽了旧时女子的悲凉与无奈。
古人云:“善画者留白,善乐者希声,善言者忘语,善书者缺笔,大贤者若痴,大智者若愚。”留白是艺术的技巧,也是生命的艺术。
留白——给生活
作家张文亮在《牵一只蜗牛去散步》一文中写道:
“上帝交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得太快,蜗牛已经尽力爬,每次总是挪那么一点点。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我在后面生闷气。咦?我闻到了花香,原来这边还有个花园。我感到微风吹来,原来夜里的风这么温柔。慢着!我听到鸟叫,我听到虫鸣。我看到满天的星斗多亮丽!咦?我以前怎么没有这般细腻的体会?我忽然想起来了,莫非我错了?是上帝叫一只蜗牛牵我去散步。”
林语堂也曾说“看到秋天的云彩,原来生命别太拥挤,得空点。”时间需要留白,留点时间慢慢读书、写字和思考,留点时间享受感动、惊讶甚至是孤独,留点时间清空、生长和慵懒,留点时间给自己种下各种可能,是希望、春露和幸福。
一直以来,我总以为把生活填满才不算辜负这时光,于是将每天的生活安排的满满当当,我习惯每天写一张“时间清单”,就像布里特·玛丽女士一样,这位弗雷德里克巴克曼笔下的63岁女士最擅长的就是列出清单,我也是。
我想这没什么不好的,对吧?看起来一切都是那么的有计划,一切都是井井有条,一切都在掌控之中,我的生活没有意外,甚至没有波澜,好像这就是人们口中的“一切顺利”。
但就是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我突然发现自己快马加鞭的生活并没有让我感到幸福,反而让我时刻处于担忧和焦虑中。
比如为下一阶段的升职我应该做些什么?最近的人情世故哪些需要打理?前段时间做得不够完美的地方应该如何改进?要再去进修一段时间吗?我好像难以停歇,用清单做出来的答卷似乎并没有让我和幸福愈走愈近。
所以我停下了,是停下,不是放弃。我只是停下了过于匆忙的脚步和对未来过度的担忧,这既不代表我放弃了升职加薪的愿望,也不代表我放弃了进修培训的自我提升,恰恰相反,我是在找寻一个最佳的自我状态作为支点或者说是跳板,只有停下来好好看看自己,我才能看到重新丰盈起来的信念和再次启程的热血。
在生活里的留白是一种空灵且自由的富有。
以前网络上有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些人开车到家后会独自坐在车里发呆?其中有个回答获得了特别高的点赞。他说:
“很多时候不想下车,因为那是一个分界点。推开车门你就要面对柴米油盐,你是父亲,是儿子,是老公,唯独不是你自己;在车上,静一静,抽根烟,这个躯体属于自己。”
就好像我们是一片后花园,园内种满了瓜果花蔬,却忘了留一块地给自己,当我们不顾空白使劲地往里填满东西时,便无暇顾及真正的自我感受。
有人曾经问过钢琴家鲁宾斯坦,为何能够将每一个音符调理得这样的超脱,鲁宾斯坦给出的解释是这样的:我的弹奏技术并不比其他人好,只是“停顿”不同而已,停顿便是精华之所在。
“想快乐,就别把日程安排的太满。”这是美国科学家的研究结论,特别是当你的空闲时间也有安排时,即使是自己喜欢的事情,幸福感也会大打折扣。
允许自己拥有一些回旋的余地以降低束缚感,享受生活的关键是“留白——给生活”,让生活成为当下。
留白——给教育
其实,教育又何尝不需要“留白”呢?
教育的“留白”就像是艺术创作中的“留白”,效果相同,形式有别,如此而已。艺术中的留白是给予欣赏者想象的空间和思考的维度,而教育里的留白则是给教育者时间去冷静,思考教育形式和教育策略,是给学生时间去反思,完成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
给学生留下空白的时间尤为难能可贵,留出一段自由的时间和空间供学生自我反省,让他们自己寻找问题的起点和解决问题得终点,自己主动修正错误,这样的效果应该说是一种教育的无痕。
教育是一门慢的艺术,有自己的特点和内在规律。“好的教育”就是要给孩子的成长留出时间、留出空间,让教育激发出孩子自我成长的热情,寻找到自我发展的道路。
在教育过程中进行留白,可以让学生通过独立研究学习的留白教育方式,更好的理解知识,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教育中的“留白”要求教育者是在用心灵,而不仅仅是用教育理论和技法在施教,教师在教学时要留有余地,有目的地创造知识上、心理上、板书上的暂时性“空白”。
让学生有所思考,有所探索,使学生通过“虚”生出“实”来,以收到“言虽尽而意无穷”的教学效果,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审美境界,形成有“余味”的教学氛围。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健康个性的发展,让学生的潜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古代小说《红楼梦》是留白到极致的艺术:
那日,黛玉斜卧在榻,焚了诗稿,断了痴情,只吐了半句:“宝玉,你好...”便香消玉损,还没有说完的话究竟是什么?
教育,则应当成为延伸这种极致艺术的手段,曹雪芹故意留下的空白应该由教育留白填补到学生的认识里去。
在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中有这样一段话:
“我,坐在斜阳残照的台阶上,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这个孩子从从容容地把那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采用留白教育,不是直接代替孩子去思考去行动,而是让他独立地决定与自己有关的事情,或许他没有做出正确的决定,但是答案的正确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是由孩子独立思考后的决定,最后才是孩子对承担与责任的理解。
在留白教育过程中,父母的角色是引导和辅助,给孩子留足发展的空间,在属于孩子自己的花园里,种下自由,种下天真,种下时间。
留白不是放羊式教学,不是放任自流,留白只是教学中的一个环节,一种艺术,它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有自由的世界,保护学生的个性,从而体现开放、自主的课堂,满足学生的核心需求,为学生的个体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