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胛舌骨肌综合征的超声成像
肩胛舌骨肌综合征的超声成像
刘耀利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超声科)
患者莫XX,男,22岁,以“吞咽时右侧颈部隆起4 年”来诊,临床耳鼻喉科医师申请“甲状腺及颈部肿块超声检查”。超声检查甲状腺正常(图1),也并没有发现颈部存在客观的肿块。检查过程中嘱患者吞咽,可见右侧颈部有局部隆起性包块,吞咽结束后消失。检查发现隆起包块为胸锁乳突肌抬升,系吞咽时被右侧肩胛舌骨肌抬高;双侧对比可以发现右侧肩胛舌骨肌前后径增大,回声增强,吞咽时肩胛舌骨肌被动运动,将胸锁乳突肌在其与肩胛舌骨肌交叉处抬高,局部隆起(图2、3、4,动态图1、2)。超声诊断为“右侧肩胛舌骨肌病变,考虑肩胛舌骨肌综合征”。
图1 正常的甲状腺
①示病变的肩胛舌骨肌,前后径增大,回声增强;②示正常肩胛舌骨肌;IJV 颈内静脉
图2 右侧病变肩胛舌骨肌和左侧正常肩胛舌骨肌的超声声像
①示病变的肩胛舌骨肌,前后径增大,回声增强;②示吞咽时胸锁乳局部隆起,抬高;IJV 颈内静脉
图3 肩胛舌骨肌综合征的超声成像
图4 肩胛舌骨肌综合征吞咽时局部隆起的外观表现
动态图1,2 肩胛舌骨肌综合征动态图
讨论
肩胛舌骨肌位于颈前部,属于舌骨下肌群,呈左右对称性分布,位于胸锁乳突肌的深方,胸骨舌骨肌的外侧,从颈内静脉前方跨过,为细长带状肌。肩胛舌骨肌起于肩胛骨上缘、肩胛横韧带,止于舌骨体外侧半,在胸锁乳突肌和颈内静脉交叉区域间走行,跨过颈内静脉后向后外侧延伸,整体呈斜行,分为上腹、下腹,由位于胸锁乳突肌下部深面的中间腱相连。肩胛舌骨肌由颈袢C1-3支配,主要作用为下降舌骨。肩胛舌骨肌超声表现为起于肩胛骨并向舌骨方向延伸的带状肌肉,吞咽时肩胛舌骨肌可被动抬起。尸体标本的肩胛舌骨肌如图5所示,超声成像可清晰显示肩胛舌骨肌的正常解剖结构及周围毗邻组织关系(图6)。
黑色箭头示肩胛舌骨肌,白色箭头示胸锁乳突肌
图5 肩胛舌骨肌的解剖
箭头示肩胛舌骨肌,IJV 颈内静脉,CCA 颈总动脉。
图6 肩胛舌骨肌的超声成像
肩胛舌骨肌功能的完好能够顺利完成吞咽动作,吞咽时舌骨上肌群收缩,舌骨上抬,推挤食物向下移动以完成吞咽,吞咽完成后舌骨复位,该过程中肩胛舌骨肌只能在中间腱的限定范围内运动[1]。由于中间腱的存在,肩胛舌骨肌上腹及下腹能够持续改善颈部压力,可以有效缓解在吞咽时肩胛舌骨肌对颈动脉的压迫。
肩胛舌骨肌的病变在颈部也可以形成良性肿块,如肩胛舌骨肌综合征。肩胛舌骨肌综合征是一种比较少见的累及颈部横纹肌和以吞咽时出现颈部隆起性肿块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1978年叶必远教授首先报道了该综合征[2],由于该病并不常见,临床及影像学诊断中尚存在一定的困难。肩胛舌骨肌综合征一般单侧发病,表现为特征性的吞咽时患者不适或者压迫感,伴随患侧出现隆起性肿块,吞咽完成后,舌骨下降后肩胛舌骨肌也回复原位,胸锁乳突肌不再被推起而肿块消失。其大部分的病理基础是是肩胛舌骨肌肌纤维局部纤维化而致使肩胛舌骨肌变短而松弛以及肩胛舌骨肌中间腱的松弛[3]。亦有研究证实肩胛舌骨肌综合征时超声检查可以发现肩胛舌骨肌的病理性超声改变,如肩胛舌骨肌增厚,肌纤维局部纤维化。中间腱的增厚及吞咽时位移改变是由于包绕固定中间腱的腱鞘及中间腱异常所致[4]。当患者吞咽时,肩胛舌骨肌不能有效伸长,失去约束的中间腱将向外侧、浅表移动,肩胛舌骨肌后方的锁骨端中份后缘或斜方肌前缘代替中间腱而成为新的着力点,当患者吞咽时,舌骨向上运动,病变的肩胛舌骨肌病态性紧张,将与之呈“X”状交叉的前方胸锁乳突肌被动抬起,这就是其形成颈部包块的原因。
肩胛舌骨肌综合征从临床意义上讲属于良性病变,虽然颈部包块影响美观,但并不会产生其它不良后果,因此治疗方面临床尚存在一定的分歧,可以保守治疗抑或手术治疗[5,6]。
参 考 文 献
[1] 肖亮,贺敬虎,仇明.肩胛舌骨肌综合征病因研究及诊治现状[J].解剖学杂志,2007,30(1):110—111.
[2] 叶必远.肩胛舌骨肌综合征.中华外科杂志[J],1978,16:231-232.
[3] 孙志鹏,朱昱冰,阿民布和,等.腔镜治疗肩胛舌骨肌综合征的技术细节及预后[J].中华腔镜外科学杂(电子版),2017,10(2):82-84.
[4]金永红,左冬梅,张军.肩胛舌骨肌综合征的超声诊断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8,34(9):844-848.
[5] Sun ZP, Zhu YB, ZhangNW. Laparoscopic omohyoid muscle transection surgery: A novel procedure againstomohyoid muscle syndrome[J]. Chin Med J (Engl),2016,129:604-605.
[6] SunZP, Zhu YB, Zhang NW. Theory andpractice of laparoscopic surgery against omohyoid muscle syndrome[J].Intractable & RareDiseases Research,2017,6(3):199—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