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智慧

教师的智慧
李广生
自从有了“班级授课制”以来,管理便成为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包括班级的管理、学生的管理、课堂的管理和活动的组织管理等。随着教育规模扩大、教育专业化程度提高,教师的管理工作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复杂,同时越来越困难。古人云:严师出高徒。古人对教师的管理工作要求很简单,只一个“严”字而已。当今教师如果再死抱着这个“严”字不放,不仅出不了“高徒”,还有可能制造出“悲剧”来。这样的例子很多,不用罗索。因此提高教师的管理能力,是当今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好老师一定是善于管理的老师,善于管理的老师才能成为好老师。
何谓管理?从字面看,管理包括两部分,一是“管”、一是“理”,“管”和“理”相互结合、相辅相成,才叫管理。“管”是集中,“理”是民主,管理就是既民主又集中;“管”是刚性的,“理”是柔性的,管理要刚中有柔、柔中带刚;“管”是堵,“理”是导,管理要疏堵结合;“管”与官相对应,代表一种权力,“理”与礼相对应,代表一种文化,文武双全、恩威并重,才能从事管理。由此可见,管理不仅是一门学问、一种能力,还体现一种思想、一种文化,所以说,管理是一种智慧。比如管理学生,光严不行,光爱也不行,严要有方、爱要有度;比如对课堂的管理,既要严肃,又要活泼,严肃却不死板,活泼且不失控。只有拥有管理智慧的教师才能达到如此效果。
实践中,常有些教师抱怨权力太小,管不住学生。这是实话。随着社会的进步(有人认为是退步,暂且不论是退步还是进步),传统“师道”赋予教师的权力越来越小,教师拥有的最大的权力就是教师应尽的义务——教育,还是教师必须承担的责任——管理,所以教师凭权力进行管理是绝对行不通的。既然没有权力,不管行不行呢?回答是:当然不行!只“教”不“管”,既害学生又害教师,结果是两败俱伤。目前,很多教师感到压抑。相对于学生,对教师权益的保护严重不足,相对于教师,对学生言行的制约严重不足,加之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令人忧虑,教育改革步步紧逼,教师们普遍感觉事难办、人难做、任务重、压力大,心力交瘁有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之感。“不敢管”成为较为普遍的现象。由此导致一些教师对学生放任自流、对工作敷衍塞责,严重损害了教育和教师的形象,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学习管理的智慧,实行智慧的管理,是教师唯一的选择。
教师的管理智慧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二、建立积极进取的学习团队,三、巧妙化解各种矛盾。
一、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亲其师”方能“信其道”,这仅仅是从教学方面说明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其他很多方面,师生关系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没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的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几乎无法推进。师生关系是教师开展工作的基础和保障。随着以“师道尊严”为核心、“师徒如父子”为特征的传统师生关系的解体,当代教师面临新型师生关系的探索和构建。前面约略谈到过,时代赋予师生关系更多内涵,使它变得越来越模糊、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难以把握。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唯有调动管理智慧,平衡各方需求,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享受工作的快乐。
理想的师生关系表现为学生对教师的“敬爱”。既尊敬又喜爱,思想上的“敬”和感情上的“爱”融为一体,方为敬爱。不要小看这个词,实际上很多教师处理师生关系的时候达不到这个效果,要么敬而远之,要么爱得一塌糊涂。尊敬必然会产生距离,尊敬的程度越高,距离越大;喜爱则会消弭距离,喜爱的程度越高,距离越小。距离太远不利于管理,距离太近也不利于管理,理想的师生关系就是在远近之间找到一个恰当的平衡点。尊敬产生信奉,学生对教师没有一点信奉,教育工作是没法开展的,只有信奉教师才能沿着教师指引的方向前进,然而信奉又不能过度,过度信奉导致迷信盲从,从而制约学生精神发育;喜爱而有信赖,学生只有信赖教师才能敞开心扉让教师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然而过分依赖又会导致他们迷失自我。教师需要走在学生前面引领他们前进,又需要走进学生内心激励他们成长,理想的师生关系就是在信奉和信赖之间找到一个恰当的平衡点。平衡的境界就是和谐,所以理想的师生关系就是和谐的师生关系。平衡才可以稳定,和谐才可以持久。过于冷漠或过于热烈都不利于师生关系发展,所以智慧的教师常常表现的不温不火、不急不躁、不紧不慢。对学生既不过度关心,又不故意疏远,遇事既不火上浇油,又不雪上加霜,既严格要求又真心关爱,有的事情寸步不让,有的事情一再迁就,有的场合不分彼此,有的场合泾渭分明,有的话一带而过,有的话不厌其烦。这就是教师的管理智慧。
距离学生不远也不近,走在学生前面又不远离他们心灵,听话但不盲从,亲近但不放纵,貌离而神合,和谐而美丽——教师的管理智慧是对“度”的把握。
二、建立积极进取的学习团队
教师80%以上的工作不是针对个别学生,虽然教师经常性地与学生单独谈话、对学生个别辅导,但绝大部分教学和管理工作是面向某一群体展开。学校是一个组织,每一个班级、每一个年级是构成这个组织的一个团队,教师和学生都是团队里的成员,各负其责分工合作,向着组织规定的目标指向共同前进。学校的每一项活动,教师的每一节课,都是团队成员(教师和学生)分工合作的结果。学校办学质量取决于团队建设,教师成长发展取决于团队建设。教师如果缺少团队意识,不擅长团队建设,就会变成孤家寡人,单兵作战是很难获得成功的。目前教育界提倡教师“关注每一个学生”,这个提议固然好,但必须建立在良好的团队建设的基础上。班主任如果不能搞好班集体建设,人心涣散、事故不断,哪里还有精力“关注每一个学生”?教师如果不能抓好学风建设,教学秩序混乱,教学活动无法开展,自顾不暇谁还会“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必须建立在高度关注团队的基础之上,只有团队建设走上正轨,教师才有时间和精力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团队建设是教师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教师必须树立团队意识,积累团队建设的智慧。
商业团队有强大的利益驱动,社会团体有完善的组织机构,相对于这些团队,师生组成的学习团队比较松散,所以团队建设非要有点智慧不可。有的团队强调目标激励,有的团队注重分工合作,有的团队依靠组织纪律,师生组成的学习团队重点是营造氛围。氛围是个奇妙的东西,它能够凝聚人也能够感召人、激励人。当团队内部形成某一种氛围的时候,团队的所有成员都会被影响,向着共同的愿景积极进取。从大处讲,氛围是文化,如企业文化、公司文化等,从小处看,氛围是风气,如班风、学风等。教师的管理智慧不在于对团队的领导、控制,在于为团队营造一种氛围。因此,成功的班主任善于抓班风建设,优秀的教师善于抓学风建设。
让每一个团队成员感觉到自己很重要,是形成团队氛围的重要途径。一个学生在班集体中或是课堂上感觉自己不被重视可有可无,便会脱离团队,当这样的学生达到一定数量,团队就像一盘散沙。不仅如此,游离于团队之外的个体,那些感觉不被重视的成员,出于对重视的渴望往往会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以吸引关注的目光,或博取畸形的重视。比如课堂上有的孩子出洋相、发怪声,故意扰乱教学秩序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不被重视,耐不住寂寞才这样做的。遇到这种情况整个团队不得不停下来,解决这些与团队共同愿景无关甚至背离的事情,导致团队的内耗增大,效率下降。这样的事情一多,团队领导就会手忙脚乱,四处救火,疲于奔命但毫无效果。有的班主任只重视班级中那些优秀的学生,对他们关怀备至、悉心呵护,对其他同学漠不关心,有的教师课堂上只关注那些学习好的学生,针对他们设计教学,让他们回答问题,最后的结果都是人心涣散,失人心而失天下。可以这样说,越重视优秀学生的班主任班风越差,越关注好学生的教师学风越差。只有让每一个团队成员觉得自己很重要,才能形成积极进取的团队氛围,进而产生凝聚力和战斗力。
如何让每一个团队成员感觉到自己很重要呢?最好的办法是,为每一个人创造成功的机会。智慧的教师总能够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创造机会让他们展现。当孩子们获得成功的感受,赢得关注的目光,他们便融入了团队,奔向共同的目标。如果我们注意一下就会发现:成功的班主任带出的班集体,每一个孩子对自己都有一个良好的评价,有的孩子认为自己是班里的体育健将,有的孩子认为自己是班里的演艺明星,有的孩子认为自己是班里辩论能手,有的孩子认为自己是班里的故事大王,还有的孩子认为自己是班里最勤奋的人、最努力的人等等。这样一来,孩子们觉得“集体因我精彩”,自然产生“我以集体为荣”的意识,从而建立起和整个团队荣辱与共同甘共苦的关系。优秀的教师课堂上总会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以展示,体验成功。他们为那些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孩子创造机会,赢得同伴的赞许;向那些学习有天分的孩子提出挑战,以获得更大的成功。在这样的课堂上,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的老师和同伴关注的目光,认为自己是这个团队不可缺少的一分子,从而积极进取与团队共同前进。“不让每一个孩子掉队”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创造机会,让每一个孩子感觉自己很重要是教育智慧可以实现的。
建立一支积极进取的团队对教师而言非常重要,团队建设的理论很多,这里不能一一尽数。在这个问题上,我认为教师的管理智慧主要表现在:创造机会,让每一个孩子感觉自己很重要。
三、巧妙化解各种矛盾
教师每天都要面对各种各样矛盾,学生之间的、教师之间的,还有学生还教师之间的等等。不管哪一种矛盾,都不是极端对立的、不可调节的矛盾,教师必须要学会化解这些矛盾。
化解矛盾最好的办法就是沟通,教师的管理智慧在这个时候表现为沟通的技巧。矛盾激化的时候剑拔弩张互不相让,掌握沟通技巧的教师三言两语,化干戈为玉帛,不会沟通的教师苦口婆心,双方还是不依不饶。沟通需要较好的表达能力,但沟通可不是“嘴皮子功夫”,不是口才好、能说会道,就能很好的沟通。“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看透对方心思、摸清对方意图、找到矛盾焦点,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才能形成有效沟通。沟通不是语言的较量,是心灵的碰撞,所以说沟通是一种智慧。
如何才能摸清对方的心思呢?唯一的办法就是走进对方的内心世界。矛盾激化的时候对方情绪激动,在这种情况下打开对方的心扉,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经验,冷静的态度和巧妙的方法,不是三言两语说得清的,有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总结才能形成。有经验的教师不怕矛盾,反而偏爱矛盾,因为他们知道,每一次化解矛盾的过程都是深层次心灵碰撞的过程,正所谓“不打不成交”,很多师生间深厚的友谊,都是在矛盾中产生的。这就是智慧的力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