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提醒】经方治疗下肢浮肿案对比
- 王某,女,37岁,山东临邑人。初诊2017/8/21,面色晦暗,腹诊明显抵抗感,食后撑涨,眠差多梦,纳可,大便可,小便黄,170/110,130斤,舌红苔白滑腻,脉滑数有力。防己黄芪汤合五苓散、栀子厚朴汤。初诊:防己黄芪汤合五苓散、栀子厚朴汤。
- 二诊2017/8/27,防己黄芪汤合五苓散、栀子厚朴汤。---黄芪60g
- 三诊2017/9/17,防己黄芪汤合五苓散、栀子厚朴汤。---黄芪60g
- 四诊2017/9/24,上方加四逆散
- 五诊2017/10/2,防己黄芪汤合五苓散、除烦汤---黄芪60g
- 八诊2017/11/19,越婢加术附汤合防己黄芪汤//7剂
- 九诊2017/11/26,越婢加术附汤合防己黄芪汤—生姜30g//7剂
观案列,其实就是在一诊与二诊,后面的基本上与二诊无太多的差别。
其组方基本上就是防己黄芪汤
我不想引出太多的本案的辩证的环节,只是想说,防己黄芪汤的使用是什么?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我想说的是此之论述的症状其实和越脾汤相似,但是若是考虑两方的治法,是截然相反的,为什么防己虽然走表,但是水气最终还是从小便去,表之风最后还是借用黄芪来祛风。故而防己是利小便的,而麻黄肯定是发汗出的,故而到底是用防己,还是麻黄作为君药(君药很重要,代表治病的方向,如同一个国家一样,君清,国未必兴,但是君庸,则国必衰),这样看来,防己之用是里水上犯脾肺而用。故而风与水结合而用防己。如有风而脉浮,水侵于脾,故而身重。
在水气病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已黄芪汤主之。腹痛者加芍药。
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
二者的描述的词语几乎相同,但是用方可以说截然相反,要说有区别,不过是一个重,一个肿,在实际病人中,其实很难区分,水气之重与肿可能兼有。张仲景写书,主要的是写出区别,让后世学者在实际过程中类推,将两条放在一块以参详,严格来讲防己黄芪汤之证,总类繁多,因为是里水上泛(病其实很重很深)上泛与脾,大体的应该有身重,泛于肺,有咳嗽,症状中头面肿都有可能。故而症状要写很绝对的严谨是不肯能的。故而仅仅写出几个脉浮身重,此为风扰动肾水上泛而来,而后面显然是外邪入侵肌表而成,显然无关小便什么事情。还有防己茯苓汤,在四肢,故而在脾。故而防己治疗风水,绝不是治疗外风进入肌表之风水(小续命汤之类)之药,而是内风扰动肾水上泛而用,若是有内风但是不涉及水,防己无用武之地,有水无风,同样如此。
本案是下肢肿,但是并没有上犯的明显,也没有内风的外证,应该不是防己所用。
要知道,风亦是气,故而人体之气,若是正风,便是春和景明之风之疏,则人体气机调和而轻盈。若是气机失调,变成贼风,有如狂风昏暗,此时扰动里水上泛。如《易经》周易第59卦_涣卦_风水涣_巽上坎下一样。故而此案用到了防己茯苓将不是贼风的正气与水气反而输泄于下而小便出,强行的打开水道,脉滑数就变成了沉细就是如此。
当然这里我不是说题主什么,一来题主本身也是个很谦逊之人,很难得。毕竟整个论坛几乎全是标榜自己什么方治疗什么病的。二来水肿本身也是很难的,不然张仲景将水气分成了三篇,痰饮,小便,水气。其顺序也可以看出其比虚劳等难的多。如水在心,心下坚筑,短气,恶水不欲饮。与水气篇的,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其人阴肿;都是不同的,故而水之来路(脾胃的生化之路)与水之去路(小便去路)是不同的,故而五苓散虽然有小便不利,但是其实是来路不通,如五苓散,水逆而吐,就是此意。故而本案,纳可,大便可,可见脾胃没有太大的问题,故而水之来路没有什么问题,故而五苓散是没用的,说道这里就明白什么补脾利水为主治于本案是完全无用的,柴胡亦是无关的。
至于本案的辩证,我不想涉及太多,只是想说,辩证的关键在于治疗本案水肿,但是脉象滑数有力关系,要知道五苓散,苓桂术甘汤,防己黄芪汤,脉象或浮,或沉,但是绝不可能有力之脉,有力之脉象定是气分充足,足以化饮,定能够推动水道之行,又怎么可能出现水肿呢,可见病症虽然涉及水道之不利,但是其源头本身不是在此,故而《金匮要略》中百合病诸多成方之证难道就不能加个水肿之症状?,血气虚劳,中风历节就不能加个水肿之症状么?故而名家有“治病时候,不治头痛而头痛己,不治咳嗽而咳嗽己”,可见治病必求于本是多么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