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来到上海都倍感亲切”:吴牧野携贝多芬“巅峰之作”独白沪上

吴牧野先生在少年时曾赴法留学,提到巴黎和上海的相似之处,他是这么说的:“梧桐树让我想到了巴黎,每次回来上海都倍感亲切,这是一座有人文底蕴的城市。”

除了梧桐树让吴牧野想到了上海,上海也是他平时生活的城市,热情专业的古典乐迷们和浓郁的古典氛围都令他印象深刻。一八年平安夜,吴牧野带着“肖邦圆舞曲全集”与上海的乐迷们初相见,共同度过了一场属于华丽圆舞曲的奇妙夜。去年九月,他带着“肖邦圆舞曲全集”再回上海,在上海音乐厅上空舞出灵动浪漫的火花。

今晚,在上海这座浪漫的城市,法式梧桐树下,复兴中路上,在迎接过阿格里奇等一众国际钢琴大师的上海交响乐团主厅——邂逅吴牧野的音乐,彼此问候着;聆听着吴牧野的情怀,英雄豪情或浪漫感伤——在贝多芬的四部“巅峰之作”里,感“悲怆”、迎“暴风雨”、触“月光”、抵“热情”。

贝多芬的32首钢琴奏鸣曲被誉为钢琴艺术的《新约全书》,贝多芬挖掘钢琴这一“乐器之王”的内在表现力,音色与音响的潜能,对钢琴家提出了新的挑战。不仅是考验着演奏者的基本功及演奏技术,也是体力、耐力的接力跑。在诸多名家的演绎中,呼唤着新的演奏;自我风格的追寻中,需于黑白谱面,注以自己的理解力——精心雕琢,“二度创作”。

出生音乐世家的旅法钢琴家吴牧野凭借出神入化的钢琴表现技巧和音乐表现力,赢得欧洲音乐界一片赞誉,被法国资深媒体《世界报》赞为欧洲钢琴界的“金手指”。乐品如人品——正如《人民音乐》称——“吴牧野的演奏浑然天成,注重音色、层次与分寸感,技巧卓越却毫无炫技之嫌,细腻与热情兼容,给人以音乐的礼遇,正如他予人的第一印象。”

在吴牧野对贝多芬四部“巅峰之作”的诠释中,层次、音色都充分得到挖掘,法国钢琴学派的精致、细腻、考究碰撞德奥音乐思维的缜密、严谨、理性,每一部作品、每一乐章、每处的独特处理和新颖色彩都值得满怀期待。

聆听“悲怆”和“月光”——从《“悲怆”》第一乐章开始的三个极强奏的和弦起,吴牧野就开始了他在黑白88个键上的魔法,力量感与控制力完美的制衡,晕染悲剧般、“命运遏制住咽喉”的灰暗色调。推进、爆发与的震荡都在吴牧野的掌控之中,悲怆而不伤痛,始终理性、精准,高超地将内在感情和外在背景融合于暴风雨般、戏剧性的心境和感情中。而进入第二乐章“如歌的柔板”,紧张消失殆尽,吴牧野以极为考究的触键处理,安静、真挚、澄澈,听众们荡漾在“悲怆”的难隐柔情中。《“月光”》第一乐章,极为适合吴牧野的“法式”演绎,柔情中带着特有的精致与细腻,沉醉迷人。

音乐的最大魅力在于“感受当下”。认真欣赏一首古典音乐作品可能要连续三十分钟的专注。听众和演奏者共同经历一场音乐之旅所收获的,最后会转化成内在的精神力量。而穿行在吴牧野演奏的贝多芬四部伟大的钢琴奏鸣曲中,近两小时的听觉盛宴,用“当下”触碰两百多年前的深邃乐章,或柔情似水,或热情洋溢,或豪情万千,或悲情如歌......

今晚,我们在上海的微风中,在春夏之交的气息中,“暴风雨”后“月光”如水,“悲怆”继以“热情”,邂逅吴牧野,邂逅贝多芬——独白、低吟、高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