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秀华的诗《捂不紧,内心的风声》,水平如何?朦胧诗,励志诗
历史酿的酒出品 文编辑/留凌轩
诗歌,可以分为古体诗和现代诗。由于古韵的逐渐消失,现代人已经很难写出符合古韵、平仄和音律的古体诗,宋朝的词牌名《减字木兰花》已经后继无人,今人续写,也是狗尾续貂。随着白话文运动的兴起,现代诗出现在诗歌的历史舞台上。现代诗没有古体诗般的诸多限制,给诗人创作,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古代诗歌与现代诗歌的不同,是写诗的人不同。古代诗坛,是男诗人的天下,少有的几个女诗人,如李清照、上官婉儿、唐婉、鱼玄机等等,如同昙花一现般出现,但是却成为了诗歌历史上,几颗闪耀的星。现代诗歌,不是男诗人的专属,不乏有女诗人演绎着巾帼不让须眉的故事。
例如本文所说的这位女诗人——余秀华。
余秀华由于出生时倒产缺氧,导致脑瘫,成年后行动不便,口齿不清。余秀华高中毕业后,便赋闲在家,凭借着兴趣,开始诗歌的创作,从而一发不可收拾,成为现代诗坛上,热度不减,较为活跃的一位女诗人。
今天,来读读余秀华的一首朦胧诗《捂不紧,内心的风声》
这首诗,可以分为四个小节。
第一小节。“风声四起,一个人的模样出现得蹩脚/房子几十年不变一下,柴禾背风向阳
向阳的还有,斑驳而落的泥灰
向早年的梦要一点华丽的虚构”
第一小节,主要是构建诗歌的意境。风声四起,藏在一个蹩脚的人,这意境就是梦境。“柴禾”预示着背景是农村,“背风向阳”,可以认为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第一小节的结尾“向早年的梦要一点华丽的虚构”,让人读来非常舒服。
第二小节。“人生得意,或不得意/尽欢成为道德的审美
这个地带积累着长年累月的风声
忧伤因为廉价而扔得到处都是”
第二小节,主要写的是对人生的回顾。“欢”字用得好,用“欢”来形容人生,将人生拟人化,较难理解得的是“道德的审美”。第一小节中所描绘的意境,是一个积累风声的地方,这里的忧伤不值钱,被扔得到处都是。忧伤不仅不值钱,而且泛滥成灾。
第三小节。“我们不靠词语言说日子,生活是一种修饰
一直低于风声
多年后,一个埋我的人被指定、这些年,我偶尔想一想死亡的事情”
第三小节,主要是在升华诗歌的主旨。“日子”其实就是“过日子”的意思,日子不是词语所能够描述的,而是要切身体会地去度过。余秀华将“生活”当成一种修饰。
“一直低于风声”是整首诗的魂。照应诗歌的主题“内心的风声”,进而能推断,第二小节中的“这个地方”指的是内心,再能进一步推断,第一小节的意境,是在描写内心。读到这里,整首诗就通顺了。
第三小节是写生活,余秀华也考虑过死亡的事情,只不过是偶尔考虑,想必很多人也是如此。
第四小节。“把活着
当成了一种习惯”
余秀华的诗,收尾都非常精美。把活着,当成了一种习惯,不正是总结了在生与死之间,弥留在人世的芸芸众生吗?
你觉得余秀华的这首诗,水平如何?
您的支持就是,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