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为何能忍胯下之辱?离不开这两个原因,缺一不可
在没有成为“无双国士”之前,韩信一直默默无闻,尤其是他的童年经历,更是非常悲催。
韩信家境贫寒,父亲很早就战死于沙场,只留下他们孤儿寡母相依为命,在乱世中艰难苟活,韩信吃不上饭,只好去山中挖一些野菜充饥,时不时还得上街乞讨。
母亲去世后,韩信身无一文,连母亲的丧事也是简单到不能再简单了,随便找了一处荒地,就草草埋葬了。
多亏有一位亭长可怜他,经常让他到自己家里吃饭,不过,韩信生性高傲,去吃饭也不会说句好话,惹得亭长的妻子非常讨厌他,没过多久就把他赶走了。
从此,韩信就到处流浪,东家吃一口,西家吃一口,有时候还要跟野狗抢食,尝遍了人间冷暖,要多悲催有多悲催。
有一次,韩信在河边闲逛,一位正在洗衣服的老大娘见他可怜,就把自己带的饭送给他。
韩信吃完后,非常感激,就对老大娘说:“日后等我发达了,一定会报答您的大恩大德!”
但是,老大娘却说:“我给你饭吃,不是希望你能报答我,大丈夫生于天地间,竟然连自己都不能养活,你难道不觉得羞愧吗?”
正是这句话,让韩信如醍醐灌顶,从此开始遍访名师,学习本领。
韩信学成归来后,身佩宝剑,走在大街上,引来不少人的目光。有个好事的年轻人出言挑衅,说:“你身佩宝剑,想来必是勇夫,你如果能一剑刺死我,就算你有种,如果不敢刺死我,就从我胯下钻过去吧!”
围观的人哈哈大笑,纷纷怂恿他,还把他围住,不让他走,要么一剑杀死这个年轻人,要么从他的胯下钻过去!
碰上这种事,很多人都会被激怒,拔剑杀了那个年轻人,但是,韩信却没有理会,而是收起宝剑,从容地从那人的胯下钻了过去,然后扬长而去,剩下那帮人目瞪口呆,完全想不到还有这么不要脸的人!
其实,这就是韩信的高明之处。
一来,韩信从小就受尽了欺辱,对这些荣辱早就看淡了,对面子看得并不是很重。二来,则是因为韩信有着更远大的志向。
韩信学成归来,急于建功立业,光宗耀祖,如果一时激愤,拔剑杀了那个人,面子是保住了,但是也会因此被官府抓住,杀人偿命,再也不要想建功立业的事。
所以,韩信面对那个人的挑衅,选择了隐忍,忍一时,风平浪静!
《史记》中有言:“胜不妄喜,败不惶馁,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者也。”说的正是韩信。
所以说,童年时多吃点苦,并不是坏事,而是财富。当然,也需要你有足够的能力和强大的志向,才能把苦难变成财富,不然,苦难就只是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