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谊书院:最后的传统书院

任耀博

正谊书院是清末光绪年间创办的一所传统书院,位于三原,是清末陕西的著名书院。其前身是清末关中大儒贺瑞麟创办的“清麓精舍”,因此,正谊书院也称为“清麓书院”。

贺瑞麟,字角生,号复斋,清末三原人,被誉为清末“理学正宗”和关中“理学家领袖”。贺瑞麟的学术造诣享誉陕甘。为弘扬程朱理学,他不辞辛苦往返于关中各地讲学。同治九年(1870年),贺瑞麟购置三原鲁桥镇北峪口清凉山麓数十亩,建窑洞数孔,设“清麓精舍”,收徒授课,传播学术。

清光绪七年(1881年),三原知县焦云龙联合当地士绅将“清麓精舍”扩建为书院,建成后,共有讲堂五间,为讲学之所;房舍十余间,为师生休息之处;藏书洞三孔,用于储存、保管书籍。此外,书院还自办印刷局,即刊印各种所需书籍。关于书院的命名,据《正谊书院碑记》记载,“制府谭公名之曰'正谊’,中丞冯公手为署额。”即陕甘总督谭钟麟命名为“正谊书院”,书院名取《汉书·董仲舒传》中的“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之意,由陕西巡抚冯誉骥亲书牌匾。乡绅刘升捐资二千两,“发商生息”,作为延聘师资之用。知县焦云龙又另拨给“水田、果林若干”,作为书院日常运转的经费来源。

正谊书院虽然创建时间较晚,但因地方官员和士绅大力支持,加之书院由清末著名关中大儒贺瑞麟主持,因此很快就跻身清末陕甘地区的著名学府之林。据民国《续修陕西通志稿》记载,正谊书院是清末陕西五大著名书院之一,以“专修洛闽义理之学”而闻名。

正谊书院作为民间书院,来此求学的士子,皆需自备食用。书院最初只有山长贺瑞麟主讲,后陆续延聘各方名师授课。山长是古代对书院授业者的尊称,主持书院日常事务和授课讲学,清末废科举后,书院改学堂学校后即改称“院长”或“校长”。贺瑞麟的教育思想深沉磅礴,关于读书学习的目的、途径、方法等,主要有:“学以知道为本”“读书以本为讲明圣贤义理,以不失为人之道”“为学之道在立志而已”“不肯做工夫,或工夫间断,仍是志不立耳”以及“学术定须先辨路径,路途一差,工夫愈到,其差愈甚”等。

书院课程设置,自创建以来一直都专注义理之学,“不以时文为务”。清末,在西学东渐的风潮下,全国各地书院陆续开设并增加西学西艺课程,正谊书院坚持教授理学,“不随时俗”。

光绪末年,废科举兴学堂,各地书院陆续改设为学堂。正谊书院周边的宏道书院、味经书院、崇实书院即奉令合并组建为“宏道大学堂”,中西学并重。但正谊书院继续坚持传统的义理之学。

正谊书院培养了很多有名理学家,继贺瑞麟之后,在正谊书院担任书院主讲的两人,关中大儒牛兆濂、山东都均是贺瑞麟的得意门生。

牛兆濂,亦称“牛才子”,陕西蓝田人,曾拜贺瑞麟为师,专门钻研程朱理学,被尊称为“关中大儒”和“横渠(张载)以后关中一人”。民国初,牛兆濂曾主讲正谊书院数年之久。在此期间,来正谊书院求学者最多时达数百人。牛兆濂曾写过在《清麓杂咏·夜半书声》一诗,:“山村落月少人行,时有残灯数点明,一路野风吹不断,琅琅天半读书声。”再现了当时学院学风盛行的情景。

正谊书院的另一位有名的主讲孙廼琨是山东淄川人,清末曾求学于正谊书院,尊贺瑞麟为师,学有所成,享誉关中。据传,孙廼琨被称为“贺门曾子”。民国时期,孙廼琨多次应邀赴陕主讲正谊书院。在此期间,陕甘儒林名士多与之书信往来,讨论学问,晋冀鲁豫等地负笈来正谊书院求学问道者也有不少。孙廼琨还曾获督陕的杨虎城将军致信并资助:“敬悉台端主讲清麓,阐扬关学,高风雅度,无任心钦”,并赠送大洋二百元,以作讲学经费之用。

在近代传统书院转型的过程中,人们不难领略到其中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底蕴和浓郁持重的文化熏陶。从创办到停办,正谊书院一直秉持弘扬关学文脉,讲授义理之学的理念。虽在当时有违潮流,未改设为新式学堂或学校,但其对于继承和传播关学思想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正谊书院于上世纪四十年代末正式停办,堪称近代陕西保留最后的一所著名书院。 (B)(13)

(0)

相关推荐

  • 北宋大儒张载的河北渊源

    历史上,除了西晋文学家张载,还有一位更为有名的.与之同名的历史人物,也与河北颇有渊源. 他就是北宋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张载. 张载(1020年-1077年),字子厚,北宋凤翔府郿县(今陕西眉县) ...

  • 秦远:凭吊关中理学大儒牛兆濂

    凭吊关中理学大儒牛兆濂----牛蓝川故居小记文丨秦远一袭长衫青衣,脚蹬一双千层底,精神矍铄气定神闲,悠然而至行进在蜿蜒曲折的小径,一路走来仙风道骨衣袂飘飘.一孔窑洞,一支如椽巨笔,入豆青灯下研习程李之 ...

  • 轩诚随笔:我有传家宝(第1696期)

    轩诚小语: "宝"者,珍贵难觅之物.匡燮老师书写的<朱子治家格言>六条屏就是我的传家之宝.牛兆濂先生曾说:为人者,果能尽爱敬之诚心以事亲,又能守礼以谨其身.即此,便是得 ...

  • 【随笔】三原崇美学校随想

    三原崇美学校随想 三原史称"甲邑",古称"池阳",位于陕西关中平原中部,因境内有孟候原(天齐塬).丰原.白鹿原而得名.三原为古京畿之地,自北魏太平真君七年(公元 ...

  • 陕:咸阳三原古龙桥

    咸阳市三原清峪河上,有座始建于明代的三孔石桥--"龙桥".为有别于位于其上新建的龙桥,易名为"古龙桥".古龙桥沟通三原南北老城,是西北地区著名的古桥之一,陕西省 ...

  • 中国古代传统书院的发展与建筑特点

    中国古人讲求诗礼传家,无论哪个朝代,都把读书看作一等一的大事,在千百年的历史流转中,承载着文明和思想. 书院的历史发展 "书院"之名最早出现于唐朝,由书斋和官府整理典籍的衙门演变而 ...

  • 传统书院如何走向未来?朱汉民纵论中国书院前世今生

    8月28日,由江西临汝书院.前行科创.政邦智库联合策划的2021首届临汝书院高峰论坛隆重启幕.中国书院学会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国学研究院院长朱汉民教授,以<继承·创新- ...

  • 【书院之城】韦力先生“芷兰斋”公众号 论67座中国传统书院

    莲池书院:从万卷楼到直隶图书馆(上) 莲池书院:从万卷楼到直隶图书馆(下) 鹅湖书院: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吵架地点(上) 鹅湖书院: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吵架地点(下) 岳麓书院御书楼:书院藏书之重(上) ...

  • 【喜报】恭贺天第书院成为“全国传统文化教育与新课改示范工程”教育实践基地!

    2021年10月15日,在"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面向未来,如何培养大师栋梁"教育论坛盛会上,全国传统文化教育与新课改示范工程主任顾建华先生为天第书院授予并颁发"全国传统 ...

  • 【建筑风情】石鼓书院——千年古书院,三绝石鼓山

    石鼓江山,双龙交汇,千年书院,万载文明.石鼓书院坐落于湖南省衡阳市石鼓区,它曾鼎盛朝野,誉满三湘,在我国书院史.教育史和文化史上名垂不朽. 石鼓书院始建于唐元和五年,迄今已有1200余年历史.唐代处士 ...

  • 开明书院和易军的书院情结

    开明书院和易军的书院情结 2021年3月27日,民进组织旗下的湖南开明书院在岳麓山下开院,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王刚与全国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委员.民进湖南省委原主委.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谢 ...

  • 【书院】山东兰陵书院:远溯高子,近褒玉树

    兰陵位于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枣庄二中内,对于其沿革,光绪版<峄县志>中称:"台庄义学,知县杨文焘建,乾隆四十八年,知县张玉树立兰陵书院,并立规条,凡书院与义学经费.地基文契.一切 ...

  • 正谊明道师子贱——《论语》悟读【91】

    君子之路多荆棘,正谊明道师子贱. <论语>第五篇第二章: [原文] 子谓(评论)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指子贱)焉取斯(指子贱的德行)?" [译文] 孔子评 ...

  • 【书院】南阳诸葛书院:卧龙旧居,三顾之地(下)

    一路下行 匾额 其实按照文献记载,诸葛书院旁建有孔庙,这座孔庙早在元代已有之,元代著名文人程钜夫在其所撰<敕赐南阳诸葛书院碑>中写道:"至大初,故河南行省平章政事何玮行农至郡,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