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陌刀
近些年来,网上流行各种骑兵和步兵的对比,而陌刀因为香积寺一战成名,更是被吹成骑兵的克星,受到营销号各种追捧。久而久之,人们忘记了真正的陌刀是什么样?作用是什么?它又代表着怎样的一个时代精神?
安史之乱
陌刀至今没有出土物证,没人知道它长什么样。但据史料记载,重15斤(今20斤左右),刀身长3尺,刀柄长4尺,原型来自汉代斩马剑。剑能斩马,说明威力极大,但不会锋利,就如斩骨刀与切肉刀的区别一样,所以一把陌刀的重量才会达到20斤之重。
香积寺之战
据《汉书朱云传》,朱云欲以尚方斩马剑,诛杀佞臣张禹来看,斩马剑不仅威力大,还颇具威严。无独有偶,安史乱中,边令诚监斩高仙芝,便带了百余陌刀手。唐军一队人马中,也有一位陌刀手,专门负责斩杀不敢前进的逃兵。由此可见,陌刀是一种用来处刑立威的兵器,那什么样的人才会使用陌刀?
李嗣业
同样是安史之乱,安禄山攻饶阳时,就遇上了一位陌刀将——张兴。史载张兴长七尺,一饭斗米,肉十斤。用现在的话来说,饭量惊人,简直就是饭桶,但在古代这丝毫不奇怪,而且是正常事。要知道古代士兵往往负重几十斤,站立作战长达几个时辰,如此重的负荷,最直观的后果就是能吃,所以才有“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和“将军肚”之说,古代士兵能不能打,首先就看能不能吃。
陌刀手
我们再来看另一位以陌刀闻名的大将——李嗣业,“身长七尺,膂力绝众”。可见善使陌刀者必定是身高马大,膀大腰圆,所谓“力士持之,以腰力旋斩”,正是这个道理。不难想象,当一群高大的壮汉,手持长刀所散发的那种威猛肃杀之气,腰力结合刀重,从上斜劈至下,“人马俱碎”毫不夸张。当陌刀出现时,往往伴随着“大呼”,而后“奋击,如墙而进”,试问见到如此场面,能有几人不惧。
李嗣业袒身肉搏
当然,除了立威之外,陌刀主要的作用是用来作战,但绝不是当下流行说法那样专门用来克制骑兵。在著名的香积寺之战中,李嗣业率领的前军,先是用弓弩射击敌军,然后切换陌刀进行近身肉搏。根据众多资料记载,唐军作战时,弓弩在前,敌军离得远则射,敌军接近则用陌刀跟着战锋队冲锋。而且唐代兵器发放,弩与陌刀总是一同出现,一个军的武器配置也是弩和陌刀各二分(2500具)。由此可见,陌刀其实是弩手的用来近战肉搏的副武器。陌刀之所以能在唐代闻名并且得到广泛应用主要是因为其威力巨大,一挥便可“辄杀数人”,并非是专门用来克制骑兵。但就是这样一件颇具威力的兵,在唐朝灭亡后便销声匿迹了,没有传承下来,这又是为什么呢?
人马俱碎
网上有一种说法是陌刀太贵,制作工艺复杂,不利于大量装备,这是完完全全是无稽之谈。二战时,德国的虎式坦克就是又复杂又贵,所以它不可能大量装备。但陌刀是唐军的制式装备,不但大量装备,而且府库有大量存货,根本就不会存在工艺太复杂太贵,不能大量装备一说。
我们要知道,军队的发展一定是分工越来越细化,越来越专业化,这样才能发挥最大威力,炮兵步兵一起干不但成本大,而且不容易发挥到极致,是件极其不划算的事。其次,使用陌刀的士兵都是百里挑一的,要求极高,不利于大量训练。而军事科技的发展,对士兵身体素质的要求反而是越来越低的,这样就可以更快地武装更多的人。所以在宋朝出现了专业弓弩手,不再参与近身肉搏战,武器也越来越多样化,更注重分工配合。
宋代兵器图
陌刀退出历史舞台是时代进步的结果,也是军事专业发展的必然。但陌刀手那威猛肃杀的外表之下,所蕴藏着的是盛唐雄浑壮阔的气质,却是我们不该遗忘的,这是中华民族的尚武之风。
李嗣业
附注:唐朝从来不存陌刀队之类的编制,只有陌刀手、陌刀将这样的称呼。
参考书目:《新唐书》、《旧唐书》、《唐会要》、《唐六典》、《通典》、《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