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书法 瘦金體 五絕詩二首
太仓博物馆
尺寸:123*62厘米
峨冠裝瑞玉,
利爪削黃金。
徒有稻梁感,
何由報德音。
林薄媚修茂,
濕原揚幽芳;
軟煙凝淨綠,
新粉拋疏篁。
尾款:宣和殿 禦書 天下一人
印章共27枚
宋代1枚: 禦書
明代1枚: 廣運之寶
清代皇家13枚:乾隆禦覽之寶、乾隆鑒賞、古稀天子、壽、三希堂精鑒璽、宜子孫、禦書房鑒藏寶、石渠寶笈、嘉慶禦覽之寶、寶笈重編、寶笈定鑒、煙雨無盡藏、宣統之寶
清代名家12枚:秋碧、蕉林秘玩、飛卿過眼、曾藏潘氏海上仙館、韻初審定、 向叔審定真跡、虛齋珍賞、蕉林鑒定、觀其大略、安、曾在方夢園家、萊臣心賞
峨冠裝瑞玉,利爪削黃金。徒有稻梁感,何由報德音。
出自徐寅《鸡》
徐寅(“寅”或作“夤”)为唐末至五代间较著名的文学家,文集有《徐正字诗赋》二卷,收诗三百六十八首。
林薄媚修茂,濕原揚幽芳;軟煙凝淨綠,新粉拋疏篁。
查无作者,或许是宋徽宗自创。
廣運國寶 取之宣德朱瞻基《武侯高臥圖》
禦書 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P1346
乾隆禦覽之寶 取之明代仇英《漢宮春曉圖》
乾隆鑒賞 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P244--93
三希堂精鑒璽 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P247--150
宜子孫 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P245--107
古稀天子 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P247--153
壽 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P247--152
禦書房鑒藏寶 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P247--154
嘉慶禦覽之寶 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P1561
石渠寶笈 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P245--112
石渠定鑑 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P244--94
寶笈重編 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P244--95
煙雲無盡藏 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P245--119
秋碧 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P924--24
虛齋珍賞 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P924--24
向叔審定真跡 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P485--17
韻初審定 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P539--21
曾藏潘氏海山仙館 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P1464--22
飛卿過眼 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 p9--4
蕉林秘玩 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P924--19
萊臣心賞 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P1587--6
曾在方夢園家 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p198--11
安 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P329--1
觀其大略 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P924--23
蕉林鑒定 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P924--22
下部分
左1 蕉林秘玩 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P924--19 梁清標 (1620-1691)
左2 飛卿過眼 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 p9--4 於騰(1832-1890)
左3 曾藏潘氏海上仙館 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P1464--22 潘仕成(1804~1873)
左4 韻初審定 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P539--21 沈樹鏞(1832~1873)
左5 向叔審定真跡 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P485--17 汪士元1877?~1935?
左6 虛齋珍賞 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P1587--6 龐萊臣(1864~1949)
下部分
右1蕉林鑒定 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P924--22 梁清標 (1620-1691)
右2觀其大略 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P924--23 梁清標 (1620-1691)
明泰昌元年----康熙三十年
右3安 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P329--1 安岐 (1683-1742)
康熙二十二年----乾隆七年
右4曾在方夢園家 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p198--11 方浚頤 (1815-1888)
右5萊臣心賞 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P1587--6 龐萊臣 (1864~1949)
梁清標 (1620—1691)明末清初著名藏書家、文學家。一號蕉林, 齋號秋碧堂。明崇禎十六年進士,清順治元年補翰林院庶吉士,授編修,精於鑒賞,長於書法,喜收藏圖書,所藏法書、名畫極多。
安岐(1683~?)清代書畫鑒藏家。字儀周,號麓村、松泉老人。
潘仕成(1804~1873),字德佘、德輿,祖籍福建,世居廣州,是晚清享譽朝野的官商巨富。他既經商又從政,既好古也學洋,既是慷慨的慈善家,又是博古通今的古玩、字畫收藏家。
方浚頤 (1815-1888),字飲苕,號子箴,又號夢園,安徽定遠人。著有《二知軒詩文集》、《忍齋詩文集》、《古香凹詞》等著作,流傳後世。
於騰(1832—1890),清書畫鑒賞家、藏書家。字飛卿。
沈樹鏞 清藏書家、金石學家。字均初,一字韻初,號鄭齋,川沙城廂(今浦東新區川沙鎮)人。咸豐九年(1859年)中舉,官至內閣中書。生平收藏書畫、秘笈、金石甚豐。
汪士元(1877年-1935年以後),字向叔,中國近代官員、書畫家、收藏家。
龐元濟(1864~1949),字萊臣,號虛齋。浙江吳興南潯人。被譽為“全世界最富盛名”的中國書畫收藏大家,是此幅书法最后的收藏者。
據清宮造辦處記載,《石渠寶笈》共有20000幅左右,但目前世界各大博物館及公開的名家收藏僅僅只有約2000幅左右,卷中 "宣統之寶"印璽,證明溥儀離開清宮的時間是在辛亥革命之後, 而且有更大的可能是此卷溥儀以“賞賜”的名義,將18000餘件古書畫移運出宮的其中之一,因為這18000餘件古書畫是經過溥儀挑選的精品,所以這18000餘件古書畫更能代表乾隆《石渠寶笈》的最髙價值, 而不是目前留下來的大家如今能夠看到的故宮小部分藏品。
综合以上論述,儘量放大圖片,筆墨紙張老化特徵明顯,对比各朝代的印章痕迹同《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一一对应、天衣无缝,印章使用年代层次分明,流傳有序,可以確認此作是宋徽宗书法真跡无疑。
宋徽宗趙佶(1082年5月初5-1135年6月5日),宋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之弟,宋朝第八位皇帝。先後被封為遂寧王、端王。哲宗於西元1100年正月病逝時無子,向皇后於同月立他為帝。第二年改年號為"建中靖國"。在位25年(1100年2月23日-1126年1月18日),國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終年54歲,葬於都城紹興永佑陵(今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東南35裏處)。他自創一種書法字體被後人稱之為"瘦金體",他熱愛畫花鳥畫自成"院體"。是古代少有的藝術天才與全才。被後世評為"宋徽宗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編寫《宋史》的史官,也感慨地說如果當初章惇的意見被採納,北宋也許是另一種結局。並還說如"宋不立徽宗,金雖強,何釁以伐宋哉"。
宋徽宗的書與畫彪炳史冊,其書首創“瘦金書”體;其畫尤好花鳥,並自成“院體”,充滿盎然富貴之氣。他對自然觀察入微,曾寫到:“孔雀登高,必先舉左腿”等有關繪畫的理論文章。廣泛搜集歷代文物,令下屬編輯《宣和書譜》、《宣和畫譜》、《宣和博古錄》等著名美術史書籍。對研究美術史 有相當大的貢獻。
徽宗還喜愛在自己喜歡的書畫上題詩作跋,後人把這種畫叫“禦題畫”。由於許多畫上並沒有留下作者的名字,他本人又擅長繪畫。對鑒別這些畫是否是趙佶的作品有不小的難度。有一觀點確定他的真跡有《詩帖》 《柳鴨圖》《池塘晚秋圖》《竹禽圖》《四禽圖》等,而《芙蓉錦雞圖》《臘梅山禽圖》是禦題畫。
另外,徽宗獨創的瘦金體書法獨步天下,直到今天相信也沒有人能夠超越。這種瘦金體書法,挺拔秀麗、飄逸犀利,即便是完全不懂書法的人,看過後也會感覺極佳。傳世不朽的瘦金體書法作品有《瘦金體千字文》、《欲借風霜二詩帖》、《夏日詩帖》、《歐陽詢張翰帖跋》等。此後八百多年來,迄今沒有人能夠達到他的高度,可稱為古今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