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野的自然之美——薛元中《野壑》摭拾

作者:吴国亭
  前面是起伏绵延的冈丘,欹斜杂乱的丛树和芄芜蔓生的野草纠结一团,人无迹,鸟飞绝,沉寂一片。在这荒僻的野壑里,连小溪也悄然流淌,没有声息。如此岁岁年年春荣秋萎,任天机物理摆布,一付粗野之态。
  法国大雕刻家罗丹说:“自然总是美的”。我国画坛泰斗潘天寿也说:“荒村古渡,断涧寒流,怪岩丑树,一峦半岭,高低上下,欹斜正侧,无处不是诗材,亦无处不是画材。穷乡野壑,篱落水边,幽花杂卉,乱石丛篁,随风摇曳,无处不是诗意,亦无处不是画意。”他们都认为未经雕饰的自然是美的,有诗情画意。看来,我们的画家亦有同感,要不,他怎不去描写名山胜水,倒愿为无人问津的枯索野景写照传神?
  画幅没有明确的主体物作为视觉中心。处理不当,没有头绪,就会失之散、乱、平、花。作者运用起、承、转、合的章法,巧妙地把那些凌乱芜杂的草木组织在一起。溪流为界,左下一单元为起始,右边一大组为承接,峦顶到右上方远山,走向为之一转,折回左下方,构成一个马蹄形,冈峦具合抱之势。这样一来,四个单元前实后虚,段落分明,合在一起,又十分紧凑。
  具体表现方法上,我们可以发现,石块用长锋羊毫所绘,柔软中内含骨力,勾皴结合,一气呵成,行笔生动奔放,其枯润、浓淡、粗细之变,紧扣土石形质,笔不离形,富有表现力。淡墨染凹处,顶脊留白,醒豁清晰。树丛是该画的最主要内容,一株株,一蓬蓬,浓勾淡染,线面错综,单株统一在树丛之中,形成一支浓淡不一、虚实相生、参差错落、乱中有整的队伍。
  全画基本就是靠着这些漫山遍野丰而不芜,赡而心爽的树丛统一起来,连结一体。细心的读者还可以发现两个重要的细节:一处是溪水上的两株树,左侧右倾,互相“碰头”,把近景两个单元联系起来,成为衔接起与承两大部分的关键之笔。倘断脱,两部分各自孤立,散不成章,画面将大为逊色。再一处是大石左上方,仅露几株树梢,不画全树,表示树在山后,似乎也可感到冈峦背面的倾斜度,斟酌得不谓不细致精微。
  面对此篇什,使我想到了美学家在理论上为我们所作的透辟的阐释:“许多险恶枯索的自然美景尽管表面上杂乱无章,荒诞奇特,然而那里头往往也体现着某种多样统一,不但暗暗地契合美的形式律,而且在某种条件下还能激发审美主体无穷无尽的自由联想。
  审美者文化程度越高,审美经验越丰富,越能欣赏怪诞索漠之美,越能从中发挥其审美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其联想的自由丰富性。”“那么你就更能领略荒凉美,怪诞美,从中发现无穷的趣味,悟出无尽的哲理。”(萧兵《自然美的两种形态》)是的,野壑中有平仄、有词藻、有音符、有节奏、有色彩、有线条,有你所需要的一切。

<当代山水画佳作赏析>1994年7月第1版

编著:吴国亭

吴国亭《当代山水画佳作赏析》

目录

合计84篇,每天一篇

王家勋 | 当代山水画佳作赏析——序言

1、江山襄助 笔墨传情——钱松岩《群山万壑一城新》赏析

2、诗意酣畅的农家小景——林丰俗《家在江南黄叶村》品味

3、于凋零中寻美趣——赞李文信《枯藤老屋夕阳斜》

4、山水相济 形中见理——简析宋文治《匡庐飞瀑》的理法

5、造化入画 画夺造化——白雪石《漓江碧 桂山青》的处理

6、惟优是取 体大思精——魏紫熙《奇峰耸翠》管窥

7、一切都在美的形式之中——读张学成《江村归渔图》所得

8、新观点 新技巧 新体貌——在郭汉深《黎明》前遐思

9、平凡的画材 优美的画卷——浅论宋玉麟《皖山春色》的意匠

10、好画总是意味深长的——钱松岩《常熟田》的题外话

11、忠于生活 主宰生活 高于生活——读李可染《颐和园扇面殿》

12、气韵生动 浑然天成——在鞠伏强《岭南谷地》边闲话

13、浓郁酣沉 冶繁以简——邵声朗《霜林艳》的艺术特色

14、沉静飞动之笔 游目骋怀之景——陆俨少《山楼夕照》蠡见

15、铺锦列绣颂山河——话说杨启舆《武夷叠翠》的艺术手法

16、状物抒情 境界别开——钟立崑《山雨滂沱》创作探秘

17、淡极始知花更艳——赏洪惠镇《润物细无声》随想

18、浑厚粗矿 色墨交融——徐强《回嶂重岚》观后

19、淡泊心迹的折射——读严波《玉屏峰》感怀

20、不囿樊笼 自创体貌——徐希《巴札一角》随记

21、含英咀华 自成家法——黄秋园《秋山幽居图》纵横观

22、开拓性的思考与追求——刘国松《阴山》的启示

23、质朴的景 浓郁的情——朱欣《湖岸春野》的情趣

24、别开生面的山水风俗画——孙本长《河原嫁女》的创意

25、“造化神奇到笔端”——应野平《黄山雪霁》解读

27、巴山蜀水的赞歌——钟长生《峡江险航图》浅析

28、绻缱的乡情 独诣的笔墨——童中焘《山色溪声》赏美

29、情景与理趣交融——马波生《高原雨》觅趣

26、气慨豪迈 格调凝重——观张振学《大散关》有感

27、巴山蜀水的赞歌——钟长生《峡江险航图》浅析

28、绻缱的乡情 独诣的笔墨——童中焘《山色溪声》赏美

29、情景与理趣交融——马波生《高原雨》觅趣

30、浑厚灵秀 精益求精——卢星堂《长松流泉》索解

31、簪山带水的艺术再现——刍议孔仲起《清漓所见》的风采

32、以温润之笔描绘锦绣江山——姚耕云《烟江迭翠》析解

33、心系乡土 缘景写情——我画《碧潭涵秋》

34、讴歌生活美的画卷——赏张军《除夕图》

35、流畅的圆舞曲 精湛的抒情诗——读张仁芝《千叶林海》记

36、中西合璧 色线交织——徐刚《布鲁塞尔街景》简析

37、耐人寻味的情与景——鞠伏强《落叶寒鸦图》觅韵

38、静动两谐 虚实相宜——刘宇甲《栈道砬石》釆华

39、粗服乱头 黑白颠倒——从王维宝《艳阳天》所想到的

40、丘壑多变 绚烂纤丽——小谈鞠慧《万木流泉》的特色

41、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华士清《蜀中小镇》印象

42、漫将诗思入画图——陈玉圃《客中初夏诗意》的情致

43、自得其趣绘新篇——朱葵《里下河渔村》小析

44、围绕特定的旨趣表现——赏童中焘《石梁翠微》偶得

45、笔墨爽健 意绪洒然——张振堂《黄河放牧》之我见

46、耽情湖山展其材——罗积叶《江山图卷》的画里画外

47、立意布局皆新警——陈珠龙《绿云无尽》欣赏记

48、洒脱之笔 清幽之境——叶维《月光曲》寻幽

49、意象的迹化——俞建华《西湖水自富春来》漫评

50、谋篇缜密 拘守规度——韦远柏《九华天台》揽胜

51、共赴千里江山,窥百年书画再现盛世青绿

52、无声的诗——蔡友《秋江晨渡》的含蓄美

53、温馨的情 诱人的景——赏林丰俗《暮从碧山下》

54、心灵中的画境——拙作《秋艳》的构思成图谈

55、雄阔与秀俏的和弦——郑百重《峨眉早春》剖析

56、骨苍神腴 风韵高绝——亚明《清湘诗意图》掇英

57、壮丽河山前的邈然之思——吕云所《太行浩气》赞

58、气势磅礴 笔墨铿锵——孔仲起《漫写昆仑展胸怀》赏议

吴国亭画作赏析

编后缀语

  日本美术评论家吉村贞司先生对中国当前绘画状况发议论道我感到遗憾,中国绘画已经把曾经睥睨世界的伟大的地方丢掉了,每当我回首中国绘画光辉的过去时,就为今日的贫乏而叹息。'又说,'我希望至少不要把过去的伟大作品全部都当成过时的东西丢掉,好好地研究研究,好好地看一看,再在这个基础上发现美的道路,走上新的旅程。'(《宇宙的精神自然的生命》)好心的批评,偏颇的意见和恳切的期望,都搅在一起了,其本意是希望我们在尊重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贯彻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精神。每当我翻到笔记本上的这段话时,真是百感交集,不知该从何说起是好。

  是的,眼下有一批'美术家',他们有的只学了十年八年画,有的甚至只学了两三年画,手头既未掌握笔墨功夫,胸中又无文墨积累,可极能经营、颇善公关,常常活跃于电视银屏上,应酬于豪华的酒宴上,作品刊印在自费的画集里,张挂在大宾馆的小卖部中,其至挂着'中国著名画家'的头衔奔走于海内外,把个画坛搞得有声有色,十分热闹,像卖假药的江湖郎中那样滥造又丑又怪的东西四处兜售。

  对此,许多正派的画家们是不屑一顾的,指出他们的怪画背后所隐藏的实质是:一些有点成就的画家在具象上创作不出新意来,画点怪画来掩盖他的窘迫相;而那些技术本不高明,出不起风头,画点怪画,可以吸引一部分人的注意,如果怪得新奇的话,还可一鸣惊人。

鲁迅曾说一怪即便胡来。'胡来正是藏拙的好办法。但是,与此同时,中国当今尚有不少耐得寂寞,认真做学问的画家,他们人品端悫,谦虚谨慎,并且甘于淡泊'不随时俗浮沉,默默地探索着比前人更深更广的艺术道路,他们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主流,画界的精英,精神文明的中坚。我想,吉村先生可能看到的只是中国画界鱼目混珠、瓦釜雷鸣的前者而忽视了后者所发出的感喟吧!

  有感于此,我一直就想编著一本能够真实全面反映当代中国山水画水平的画集,顺便写点宣传文字,阐明自己的观点,让人们真正摸到现今山水画创作的脉膊,于端正画风、于学术研究作点实事,在画界哪怕起点微小的作用也好。然而古人说,'评画大难,苟非巨鉴,必不允当。'(清·范玑)我非巨鉴,怎能胜任?孟子说:'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我又怎敢在人们面前老三老四指手划脚?但心中确实有一种难以抑制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涌动,加之全国各地广大习画者的普遍要求和出版社的一再催促,在主客观的迫使下,不避才疏学浅之短,以一名讲解员的身份和口气说话,不摆居高临下的架子对待作者和读者,总该是可以的吧!于是丢下画笔,干起这吃力的'爬格子'的营生来,时辍时写,前后花了两年多时间。

  书中入选的篇什自然反映了编著者的观点和对作品的理解,这些作品不能说张张都无懈可击,不过,总体上看都相当严肃,较为完整,多能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反映生活有一定的思想内容,有特定的意趣,画面的组织和笔墨也经得起推敲,至少没有把民族传统'当成过时的东西丢掉'。

  我在选画时主要把握艺术质量,而不计作者社会地位高低,知名度大小,润格多少,年龄长幼等画外因素。我尊重学术权威,但也不怠慢无名画家。这一点,在目录的编排上读者亦可看得出来,前后次序无轻重高下之分,主要考虑题材和风格的变化,使全书取得统盘平衡。

  还要说清楚的是,一幅优秀的作品应该在各个方面都是站得住的,无论从选材、立意、布局、笔墨、色彩或者从气韵、格调等各个角度去分析都有可取之处,但要对八十余幅作品泛泛而谈,定然象报流水账一样乏味,谁还有兴致逐幅细读下去呢?'大观园'里的姑娘个个标致,但美得不一样,各有各的相貌,各有各的风韵,我力图用自己有限的知识在这许多画幅上,象中求理,形中取法,通过逆向思维,依循画家足迹既寻觅它们共同的东西,更着重它们自身的特点予以解说。

  关于作品的分析,歌德曾说过广题材人人看得见,内容只有费过一番力的人可以寻到,而形式对大多数人则是个秘密。'绘画艺术美更多的则是形式美,解说的重点侧重于艺术形式规律的揭示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囿于编著者的见识,除入选作品之外,各地定然有许多我不知道的高手和精作被遗漏,有些是约了稿而无条件提供幻灯片的,有些是约稿限于篇幅怕增加读者负担而精减了的。

  书稿付梓时,遗珠之憾与割爱之痛交并于心,实出无奈,敬请有关同仁海涵;同时由于编著者学力不逮,对作品开掘得不深不透,或许难免还有谬误之处,也希作者和读者指教。

吴国亭 1992年5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