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小蒙/永远的怀念
本文作者苏小蒙和寇云峰(左)在一起
永远的怀念
——我所知道的寇云峰
苏小蒙
寇云峰走了。
前几天的一个下午,我正在市购书中心闲逛,碰到一位文友,他告诉我了这个出其不意的消息。一个“走”字,充满了诡异。
这无疑是个噩耗。
这怎么可能呢?今年年初,我在他家附近还见过他一次。他说他已经退休了,退休后的感觉真好……话音充满了轻松的口气。这一切还历历在目,我半信半疑,立即用手机拨通了百花园杂志社的电话,因为寇云峰退休前,是这家杂志社的副总编辑兼党支部书记,并担任旗下的《小小说选刊》执行主编。
电话那头,真的得到证实:寇云峰于2014年6月21日凌晨因病不幸去世,享年64岁。
人都说,人过60,是人生秋天的开始。秋天,可是万物收获的季节啊!你看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梁、玉米,还有那苹果、香蕉、甘桔……构成一幅多么壮美的画卷,充分显示了大自然顽强的生命力。但是——你却走了,你是不是走得太早、太过于匆忙了呢?
寇云峰原是郑州乐器厂的工人,上世纪80年代,他以《小提琴声部》、《琵琶女》和《乐器皇后》等中短篇小说在文坛上一举成名,引人注目,被调入市文联,进入“专业”队伍。
我就是在这个时候与他认识的。
当时,寇云峰担任郑州市作家协会副秘书长。虽然是“副”的,但因为秘书长马其德忙于创作,又加上身体的原因,日常工作都是由寇云峰负责的。作为市作协会员,我觉得寇云峰这个“秘书长”当的是十分称职的。那时,由于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刚刚结束,我市被压抑、被摧残十年之久的文学创作队伍面临着重新集结、组合。为了把这一工作做好,他几乎中断了自己的创作,把整个身心都扑到工作上,把市作协的活动搞得红红火火。作协三天两头不是举办报告会、座谈会、研讨会,邀请会员参加;就是组织会员到工厂、到农村参观、学习,深入生活。我和于树森、马承钧、王林栓、祝恒、胡震华、王守安、刘建生等一些工人作者,只要一有空就往作协跑,作协就像我们的家似的。我们和寇云峰在一起谈文学、谈创作、谈读书,交流文坛上大道小道消息。“君子之交淡如水,一杯清茶话半天”,这些活动,极大地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增长了我们的见识,激发了我们坚持创作、努力创作的动力。那时,我们这些人的作品频繁地在报刊上亮相,大家都心知肚明,这与寇云峰和作协的引导、支持、鼓励分不开的。
记得有一次,他与我谈起了他作为“秘书长”的打算,为了进一步加强作协的工作,进一步繁荣我市的创作,他准备向文联领导建议,作协下面再成立几个学术团体,如成立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和儿童文学几个专业委员会;还要成立一个“文学青年工作委员会”,专门用来推动文学新人的发现、培养工作。他说,如有可能,再办一份《郑州文学报》或者《郑州作家》杂志,及时报道我们郑州文坛的信息……这些设想,虽然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未能付诸实施,但是,寇云峰身上那种强烈的事业感和责任心,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在我国,作为体制内的作家,完全隔绝于市场,依靠体制内的认可就可以有滋有味地生活下去,形成自己的一套生态体系。他头顶“副秘书长”的头衔,完全可以与其昏昏,使其昭昭地对作协的工作不管不问,一门心思搞自己的创作,既有名又有利。但是,他没有这样去做,正如鲁迅先生说的那样:“咱萌不了芽,还当不了供天才们生长的泥土吗?”那些年,寇云峰当的就是最底层的泥土,我想,这正是他人格的魅力。
后来,由于工作需要,寇云峰离开作协的位置,到市文联主办的《百花园》办杂志。恕我直言,从此,作协门前再也没有出现过往日那种“车水马龙”的盛况。且不说会员那三天一小会、五天一小聚的热闹景象没有了,连一年一度的春节团拜会也随之销声匿迹。想想当年寇云峰在任时,这个团拜会是必不可少的。为了利用传统春节让大家欢聚一堂,把全市一二百名分散在各个领域的会员召集在一起,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发通知到安排议程再到举行聚餐,事无巨细,都要靠他这个“秘书长”一一操办,他总是做得井井有序。虽然那时公款大吃大喝已稍有显现,但作协无权无势,属于“清水衙门”,不得不采用AA制,寇云峰一句“咱们大家的事咱们大家来办”,非但没有遭到责难,反倒大受会员赞许。团拜会上,平日忙于各自工作、难得一见的会员们终于相见,总结一下过去一年在创作上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展望一下来年的努力方向和预期目标,既加强了作协与会员之间的工作联络,又进行了会员与会员之间的感情交流,深受大家欢迎,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寇云峰调到百花园杂志社之后,我们再也没有像他在作协时联系的那么频繁、紧密。但是,《百花园》及其《小小说选刊》,我倒是它的铁杆订户,经常看的。那上面经常刊登寇云峰对一些作品的点评,有的津津乐道,让人耳目一新;有的切中要害,让人感到入木三分;有的诙谐有趣,让人有点儿忍俊不禁……我知道这几年来,《百花园》——尤其是《小小说选刊》,已经风靡全国,成为我们郑州的一个品牌和一张名片。我想,除了百花园杂志社总编辑杨晓敏及其一班人的努力外,寇云峰作为杂志社的副总编辑、党支部书记和《小小说选刊》的执行主编,恐怕他的贡献也是巨大的。因为从作协副秘书长任上做得那么多工作,我是有理由相信这一点的。
寇云峰走了,我市文学创作队伍失去了一位优秀作家、优秀编辑;
寇云峰走了,我失去了一位良朋益友。
我深深地为他感到惋惜。我想,如果上天再给他哪怕十年的时间,他因忙于工作而耽误了的创作,一定会利用退休空闲弥补出来,那该是一件多么令我们欣慰的事。但这一切,都随着生命的凋零而化为乌有,这不能不是我市文坛的又一大损失!
呜呼!寇云峰兄。
2014年6月于郑州
苏小蒙,本名王明信。原在郑州三棉当工人。从上世纪60年代以来,以工人作家的身份活跃于文坛,陆续发表一百多万字的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杂文等作品,出版有长篇回忆录《我当工人的日子》一部。曾任郑州市职工文学创作协会秘书长、河南青年诗歌学会常务理事。后来先后供职于《郑州工人报》《经营消费报》《河南新闻出版报》记者、编辑、编辑部主任。系郑州市职工文学创作队伍领军人物之一。
出品/河南省阅读学会
编辑/河南文学编辑部
主编/李 一
责任编辑/苏小蒙
平台维护:河南阅读学会文化传播公司
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