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我的父亲母亲

纪念我的父亲母亲

很多时候,我们没有珍惜好当下,而是对过去耿耿于怀。

父亲的离开有21年了,母亲永远离开我也整整三年有余。

昨天我特意去了寺庙里,为父母亲烧了纸钱。

对于父母,我只能在梦里和他们相见了。

昨晚,我隐约梦见自己就在老家陪父母们吃饭,心里头答应以后要为父母每周洗一次碗。

今天是清明,魔都的天气格外的晴朗。

清明在当下,更多的是个祭拜先人的时节,而并没有多少人是去踏青。

但是我非常羡慕那些正在赏春的人,因为他们应该是回到了老家,陪着父母一起在游玩吧。

在家人里头,首先就是父母了,父母就是本源。

在祖国,父母们为了孩子,几乎是不惜一切代价去呵护、去陪伴,哪怕孩子犯了法。

可是,为父母,我做的真的太少太少。正因为做的太不够、太不称职,所以我老是心怀愧疚。

很多时候,感觉外国人对自己的家人更关注。

至少我是在外国电影里知道的:家人是比梦想更重要的事情

为了梦想,急、急、急、急、急、急成为常态。

为了梦想,没花时间去陪伴父母,也成了常态。

人生根本就不是赛场陪伴好家人才是我们最应该去做的事情

有三年多没有吃到母亲做的家乡饭了,在我心里头,母亲做的家乡饭就是最干净的。真的怪我当初没有尽心竭力守护好母亲。

家乡有个主食,叫“搅团”,那是母亲最拿手的饭了。

母亲在世的时候,我在上海也常常能吃得到。

这个“搅团”最初是用玉米面做的,后来只能用麦面了,因为玉米都拿去喂猪了。但是最正宗的“搅团”还是得用玉米面来做。

“搅团”是个体力活,要先把水烧开,然后一手往锅里撒面粉,另一只手用一根擀面杖用力搅拌,要让面粉充分溶解在开水里。做成两三个人吃的“搅团”,每回大约需要搅拌10分钟。我尝试搅拌过几次,不出一分钟,我就搅不动了。

搅拌均匀后,盖上锅盖,再煮上15分钟吧,可能。

然后,用勺子舀出一部分出来,倒在大碟子里,或盘子里,让它自然凉下来,这部分圆饼般的糊糊,就称之为“搅团”

然后还要准备一盆凉水,找来一个电饭锅里的、那种蒸馒头的、满是圆孔的蒸屉,让一个人端在这盆凉水的上面,这时候,另外一个人端起锅,把里头的剩下一部分面糊糊,倒进这个蒸屉里,糊糊们就从蒸屉的圆孔渗出来,流进凉水里,冷却后就成了圆柱状糊糊了,有点像小蝌蚪,老家人称之为“鱼鱼娃儿”

还有一步,就是在锅里放上油,烧热,再把很多蔬菜,例如豆芽、青菜、白菜等一股脑儿倒进去。快要熟的时候,再把清水倒进去,烧开后就可以作为调味汤了。

一般的,盛出一勺“鱼鱼娃儿”或切一大块儿“搅团”放进在碗里,然后再把那个滚烫的包含各种杂菜的调味汤倒进去,这样就可以开吃了。母亲做的这个杂菜汤非常专业,也是我吃过的母亲做的最好的菜了。小时候,我不敢吃这个“鱼鱼娃儿”,因为在吃的时候,感觉就像往我喉咙里钻,吓死我了。

我应该也会做这个“搅团”

我的父亲是个专业为磨工的技术工人,磨工很精密,对应的就是车工,是很粗燥的。父亲话不多,但促使我不断去念书的斗志应该来自我的父亲。

八七年的春晚是我全家人看的第一个春晚,那是个兔年。父亲从不反对我看电视,对我的学业而言,他给的只有鼓励和默默的支持

老家那时候,还是用辘轳从井里打水来吃的。当然,有时候,母亲的心太急,水桶就会像被从空中丢下去一样,一个猛子扎进井水里,这个时候,很有可能,水桶上的铁丝就松了,桶就掉进井里头了。这时候,捞桶就成了父亲的专有事了。

有好几次,都晚上八点多了,我看见父亲一个人坐在井边,在用一根铁钩子,尝试着把那个躺在井底的桶给钩上来了,桶是能被捞上来了,得反复尝试,有时候,今天捞不上来,明天再尝试。一遍不行,就十遍。

水桶的周缘都是是反折向外再向内的,经过无数次尝试,只有当铁钩子勾住这个反折的时候,捞桶就快要成功了。勾住之后,得千小心万小心,不让桶碰到井的周围,要不然,桶就会再一次来个自由落体,又冲进井底了。

当然,我也有过好几次成功捞桶的经历。这种锲而不舍的尝试就是从父亲领会来的。最近几年,我就是在想,把微导管伸进动脉瘤腔里,难道不和捞桶神似吗?

父亲真的很全能,还会做木工活。父亲给家里做新式门窗的时候,我会在旁边溜达,也常常要帮个小忙。记得我大学最后一年实习的时候,有个骨科教授带上我和进修医生一起帮一个患者拆钢板。有三个螺丝,他俩轮番上阵,都十分钟了,就是拧不下那个螺丝。最后我斗胆说了句,让我来试试吧。结果我一只手固定螺丝刀在螺钉上,另一只手拧着螺丝刀,几乎是瞬间,就拧下来了那个在人体内已经呆了半年的螺钉了。骨科教授看了看我,说我适合当骨科医生。

实习那会儿,我一闻到石膏的味道,就感到内心恐惧,所以也就没有想去当骨科医生的想法了。

今天又是一年的清明节,女儿想让我再写一篇文章,来纪念她的爷爷和奶奶,我答应了。女儿心里头还有我的父母,我感到很欣慰。

医学能让肉身运转只有感情才能让心身一起运转

家人是比梦想更重要

谨以此文纪念我的父亲母亲

(0)

相关推荐

  • (散文百家)蒋安贤/石磨磨出的年味

    散文百家 石磨磨出的年味 蒋安贤(四川叙永) "腊二十三,打阳尘:腊二十四,送灶神:腊二十五,磨豆腐."这是儿时家乡的习俗, 家家户户通常会在腊月二十五这一天磨豆浆做豆腐. 走进村 ...

  • 李志敏:有时间,我要在你家吃便饭

    有时间,我要在你家吃便饭 文/李志敏  "枝,你在这里吃晚饭吧,我给你做着呢!"母亲满脸诚恳地对从县人民医院给她买安眠药回来的我说 . 我犹豫了一下,答:"好,今天我在这 ...

  • 【第四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陪父母逛河滩会/李维维

    我们武功老城的河滩会,是每年冬季周围的最大会.声势浩大场面壮观,是西北很有名气的古会,有南有农博会,北有河滩会之说. 一直想陪父母逛河滩会,前几年孩子小自己脱不开身,父母也给弟弟管娃,有时河滩会天气也 ...

  • 王选信:五伯家的甜水井

    五伯家的甜水井 王选信 村子人都知道,我隔壁五伯家有一口甜水井. 五伯家住在巷子北头的城壕里,我家住在城壕沿上,两家相距不足十米.别看距离不远,两家井水却有着天壤之别,我家后院井里的水是苦涩的,只能用 ...

  • 芙蓉·小说丨陈有膑:去牛眼镇的日子

    去牛眼镇的日子 文/陈有膑 人们赶到河边时,看见草丛上只放着一只红色塑料桶和一根渔竿.河面宽阔.平静,漂浮的树枝和潜水搜寻的村民,不时卷动着细微的浪花.江岸上,不断有人从水里爬上来,又有人跳下水去. ...

  • [同题作文]栾庭梓 《我的叔叔于勒》续写

    <我的叔叔于勒>续写 2018届21班 栾庭梓 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 哲尔赛到了,我们来到了下船的地方. 我的亲叔叔也走了过来,提着水桶,步履有些蹒跚. 父母一脸惊慌,终于在推推搡搡的人 ...

  • 【家事春秋】纪念我的父亲母亲 | 散文 顾淑琴

    1919年,我的母亲出生在邳州市八路镇的一个小村庄.这个村子有一个很美的名字--花巷子.它位于距山的山后,村庄不大,非常僻静,村内有很多柿子树.到了秋天,树上结满了红彤彤的柿子,煞是好看. 那时正是军 ...

  • 任正非:我的父亲母亲

    作者:任正非,摘编自<我的父亲母亲> 1 上世纪末最后一天,我总算良心发现,在公务结束之后,买了一张从北京去昆明的机票,去看看妈妈. 买好机票后,我没有给她打电话,我知道一打电话她一下午都 ...

  • 任正非:我的父亲母亲(强烈推荐)

    作者:任正非,摘编自<我的父亲母亲> 1 上世纪末最后一天,我总算良心发现,在公务结束之后,买了一张从北京去昆明的机票,去看看妈妈. 买好机票后,我没有给她打电话,我知道一打电话她一下午都 ...

  • 好文推荐:任正非《我的父亲母亲》与柳传志的读后感

    好文推荐:任正非《我的父亲母亲》与柳传志的读后感

  • 散文《回忆我的父亲母亲》孙述考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根据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体!       今年的母亲节又快到了,这些日子,我经常回忆起我的母亲和父亲. 母亲和父亲把我带到这个世界上,当我长成一个少年 ...

  • 深情怀念 || 我的父亲母亲/轩诚清读(第433期)

    轩诚浅语: 美丽生傅贵,网名贵妃醉酒,一直在关注着我们<美丽的原创生活>与"美丽人生"文友群,并且经常与文友们交流.给作品点赞.留言,一次闲聊中,我问她为什么不写点东西 ...

  • 北城记忆 || 村子系列散文之九:父亲母亲/轩诚清读(第529期A)

    轩诚浅语: 走出尤家庄的张妥在校园里又遭遇了当年恐怖的出血热,鬼门关上的经历更让母亲心痛不已.随着大形势的好转,张妥一家也开始了不断的盖新屋的新生活,然而多年的劳作和苦难,母亲逐渐失去了健康,64岁时 ...

  • 妥叔【看电影】:《我的父亲母亲》(第1643期 )

    轩诚赏析: 暑期到了,爱生活.会生活的妥叔又开启了他的快乐假日时光,看电影就是其中重要的内容之一.今年,就让我们在<美丽半点半>"艺术"专栏,一起分享一下妥叔的快乐艺术 ...

  • 李冬侠 散文 我的父亲母亲

    父亲母亲的结合,代表了五十年代特定环境下的一种特殊婚姻.母亲是富农,父亲却是根红苗正的贫下中农,在那个年代,尽管母亲长的既漂亮又有文化,却依然没人敢娶.父亲家很穷,大概只有母亲这样身份的才肯嫁给他.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