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辨伪-从认识现代机械加工痕迹开始(八)
七、喷砂工艺
喷砂工艺被很巧妙地应用到了和田玉仿籽料中(见下左图),由于其仿真度高,所以,应用到仿古玉也是在所难免。看似很漂亮的橘皮纹,实质是喷砂工艺再做旧。对于真皮籽料和古玉,其特点是橘皮纹起伏、光洁度基本一致,而喷砂工艺明显的出现毛糙的凹坑,有许多小平面打磨。当然,由于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设备不断完善,一些滚筒料和磨光器正在改变我们鉴定的观念,需要与时俱进,提高认识。
八、平面机加工与手作平面
平面机加工的特点主要有二种,一种是排列等距离、整齐、方向一致的线条,其特点是表面比较毛糙,有时会发现崩碴等现象,与平面二维雕结果形似,这里就不再重复;另一种是无线性痕(见上右图磨工精细)。无线性痕迹的原因是为了避免崩碴和表面毛糙等因素,在粗砂轮加工后,选用细砂轮,然后将砂轮的走刀速度调节得比较慢,这样就将产品做得精细。但是,由于看不出加工痕迹,所以,这种太机械化产品还是容易让人识别,而且加工成本又高,在市场上是不多见的。这样,就依然靠手工,尤其是短平面。
手工做短平面的特点是,把工具倾斜与被加工面形成一定的角度,使被加工面尽量的增大,以减少磨削运动中的摆动,提高被加工平面的平整度(见上左图),如果每次磨削不在同一个基面上,会加工出多重平面,这个需要一定的技术能力。对于在做有台阶的短小平面(一般是8毫米以下)时,不仅要将平面做平,还要将交界处做挺,没有重线茎(小台阶),这就更考验工匠的技术水平了。
根据本人的经验,要达到上右图(放大图)的水平,已经不易。上右的放大图看似简单,却还是在加工一个短平面上出现了几个小面,高超的打磨也没有遮盖住,看官不要小看这种技术,要真正使一个平面没有多重小平面,且还要把台阶做到挺而平整,没有扎实的基本工不行。
有人会问:假如上右图示是先机械加工,然后手工去修呢?本人可以保证,三级以下的技术水平(俗称小师傅)在加工时,是中间还没有加工到位,边上早已经坍塌的不成样了,还无能力保证与基准大平面的垂直;更难的是,相邻垂直的内交面,会出现数条折角交线,或者是圆弧交界。
所以,多一个转角和台阶,多三分工。如果我们在淘宝时,看到这种看似简单,却做的横平竖直,倾角坚挺、交界分明的手工(一定不是上面所说的机器工)和田玉器,只要价格合适,坚决买下。在这个方面,看官可以比对前面讲述的华豫之门官微拍卖的春秋玉佩的倒角部分,本例(上右图)虽然没有倒角,却光滑坚挺不割手,春秋时期特征明显,看官也可以同时比对前面举例的馆藏春秋第一牌真品,虽然感触不到,但仔细品味,会知道韵味所在,而华豫之门的春秋玉佩,因仿造者不懂这种时代特征,所以,出现了劣质的倒角。至于真品的边角如何实现坚挺不割手,估计很少有专家研究过,懂一点的专家也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本人告诉您,它是通过大侧面边缘逐步圆弧化实现的,有一定的加工技术难度,看懂英文大写字母“J”就明白了。细节决定真相,这种微小细节是判定一件高古玉真假的手段和妙招,更是制胜的法宝,原因是古人治玉非常严谨,没有急功近利的要求。至于到了战国时期,边缘处理发生了质的变化,出现割手现象,这个容易理解,其原理犹如英文大写字母的 “Y”,边缘能不割手吗?!到了汉代,一些玉璧的侧面边缘会出现小块割缺圆弧痕,见下面10倍放大图 。下左图为玉璧上留有的和田籽料皮;下中图为制作后留下的小块割缺圆弧痕,一些专家解释为是工匠切割制圆后留下的未磨除的痕迹,本人不认可。如果专家说的对,切割圆弧的痕迹应该与圆弧方向一致,但是,事实是切割纹与圆弧反向,这是开采切料时产生的,如果想完整无缺,应该在制作设计时会尽力去除的,而事实是在做玉璧时留下了,这种现象在许多汉代玉璧上都有,所以,本人猜测,这是某种标记,如同良渚玉璧的斜缺;从下右图粗糙且混乱的侧平面加工痕可见,为仿古玉璧,这也是众多仿品的“标本”,看官可以比对,避免上当。
关于玉器表面出现的小平面,有二种情况:一种是为了加工成圆弧面,采取加工多重小平面的方法实现。古玉和高古玉,包括现代电磨笔工在加工圆弧面时,由于受到工具限制,难免使被加工表面出现许多小平面,这个就如同微积分。我们在观察和田玉籽料时,都会用到这个特点,即和田玉籽料的圆弧面是圆润的,而仿和田玉籽料是由多重小平面构成的,一般的打磨很难完全掩盖。
另一种小平面的出现是工匠技术水平不过关,在做平面时无技能克服,无奈造成多重小平面甚至造成倾角坍塌。请看下左图这件玉器是华山论鉴上的拍卖品,很具有代表性,见下右图的细节,因为玉器侧面多台阶,工匠只能垂直于基面加工,由于技能水平不高,加工时手势不稳定摆动,造成侧面边缘呈弧状连续坍塌。所以,拿出来举例分析,说明边缘加工的好与坏,是鉴定一个雕刻师技术能力的简单方法
从专业技术角度来说,能将一个8~10毫米见方的料,手工做成三对平整面(平整度为0.02毫米内),并且达到与竖直方向上的二个面垂直(垂直度为0.05毫米内),一定达到中级工以上的水平(这是考试标准,本人曾考核通过),而玉雕大师起码要有这种功底,方能使作品具有艺术魅力,客官如果方便,请去参观一下子冈牌真迹,会感悟到什么才叫真正的大师。或许,有看官会说一些随形作品很艺术,很美,评选了什么奖,请仔细,那只是创意,与手艺技术是两个概念。
九、现代钻孔
关于现代技术的钻孔与古人的钻孔比较,专家写得也有许多,主要是认为古玉内孔为螺旋纹,现代机械加工为密细的线纹,当然,现在造假也有仿得好的,请配合其他鉴定方法区别。但是,古人钻孔技术并非千篇一律,也有直挺细密的,所以,也请仔细甄别,不要被人误导。
关于古人加工孔,有许多我们至今无法理解的东西,这里展示一件红山早期马蹄形玉器的侧孔加工技术。
从上左放大图可见(外壁为标准的砂坑,即底坑略光滑,口延圆润。且已看不见外观上的小平面。这里,尤其请黑皮玉收藏家看看,你们的砂坑符合这种现象吗?),工艺是先加工底径为1毫米的小附孔,然后加工底径为3毫米的主孔。这里无法确定这个小附孔是打偏了还是故意打的。从实用性角度看,这个小附孔应该是个导向孔,便于发簪穿入马蹄形器中。不管这个小附孔起什么作用,它的钻孔技术和形态,让我们见识了红山时期小孔加工的高超技术。
十、线切割、往复式磨针切割技术PK拉丝工
古玉的镂空加工痕迹俗称拉丝工(见上右图),是切割痕与被切割面一致,与基础面垂直。而一般的造假是运用电磨笔镂空(简单的运用电脑工),痕迹与基础面平行。但是,在现代技术日新月异的情况下,先进的切割设备也被运用到了造假工艺。在上世纪80年代,线切割技术已经在片状硬质材料中使用,能够切割出各种复杂的平面图案,出的产品精密度也高,其工痕与拉丝工相同,但一致性非常好。由于当时这种设备投入成本高,价格在大几十万,所以,只能在我们大型国有全民企业中拥有,而如上海玉雕厂这种集体小作坊式的企业,根本买不起,更不用说运用到造假领域了。为了提高切割技术,往复式、带式锯床运应而生。不知是哪位发明家,或许是把这种自动锯床与缝纫机工作原理结合在一起,发明了低成本的往复式磨针切割设备(懂得缝纫机的针头上下连续工作就明白了),并且巧妙地运用到了玉器造假领域。所以,市场上有许多的仿明、清时期的玉花片,都是用这种机器加工,使很多人上当。如何区别呢?通常情况下,这种设备对磨针有韧性要求,太细容易折断和磨损,一般根据拉丝程度需要,尽量选用粗一些,保持耐用,所以,在转弯处少见挺角而多见圆弧角较大;这种机械工痕的一致性好,却显得没有古韵味;而古工均匀性差,经常看到修磨的痕迹;当然,有将机械加工后用金钢锉故意修磨出均匀性不一致的,而古代的能工巧匠也能把一致性通过修磨做好的,需仔细甄别,灵活多变。
下节最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