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四川万人袍哥集会,轰动一时,那袍哥到底是个怎么样的存在?
1943年3月,张群当“行辕”主任兼省主席,不准袍哥集会结社。但是,袍哥偏偏举行了万人以上的“迎宾会”,聚会了所有成都袍哥码头的主要人物,以及全川的袍哥代表2800多人,一时车水马龙,轰动全市。
这个迎宾大会,是川南宜宾一带大型袍哥码头“合叙同”,要在成都成立总社而开的“开山大会”。事前由各方权威袍哥在马镇街刘耀奎家会商决定,一致拥护当时驻成都担任警备的一六四师师长彭焕章当“总舵把子”,随即向各方打了“响片”(通知)。
那天,特大规模的迎宾会,在东丁字街华瀛大舞台举行。四川省会警察局长方超奉“行辕”查禁命令,向东丁字街进发,安心逮捕一批首要分子,立个大功。没有料到凡是到东丁字街的交通隘口,都有彭焕章的一六四师队伍荷枪实弹,架起机枪。方超几乎倒被逮捕。此人一想:警备司令严啸虎,是彭焕章的一六四师副师长,当然不会来协助我警察局,只有向“行辕”报告,推脱自己的责任。结果张群也还是不敢硬惹,只好“装眼睛雾”,不了了之。
那天的华瀛大舞台可闹热了:张灯结彩,焕然一新,舞台正中,挂了一幅3米长的巨幅画像一一关云长秉烛读春秋,神采奕奕,栩栩如生。神像前的香案上,一对又大又粗的金龙大红烛,三根大黄香,香案下长几上,摆满了各种祭品。舞台两边,设了二三十把古式檀木大交椅;台上铺满了红毡。一切陈设,古香古色。进得场去,使人感到俨如置身梁山泊上忠义堂。
远近各处送来的礼品和钱财,大堆小堆摆满案上。负责“迎神”、“安位”、“接待”、“会客”的大管事康兆奎,高声宣布礼节程序。之后,由“总社长”彭焕章向关二爷顶礼参拜,接着彭友三、黄云章、孙岳军以及各分支社正副社长都向神像叩拜。接着康兆奎大管事呼唱某某得位,被呼人依次就座,为首者为邓叔才、方茂三、马昆山等人。入座已定,彭焕章致词,他讲“合叙同”成立和发展的历史,强调今后还要大大扩张。他又说到袍哥要讲“五伦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最后大声号召大家要做到“同生死、共患难……。”
这个万人的袍哥集会,在民国也属前所未有。
当今的人们,对整个袍哥的问题,不免一知半解。袍哥,在现代社会已经不复存在,但毕竟是个历史的产物,这里不妨把它的历史翻一翻:
关于袍哥的起源,其说不一。袍哥们自己说,是从汉朝关羽不穿曹操的新袍而穿刘备赐的旧袍的故事,从而遗留下来的精神气节组建的。袍哥是横的组织,以讲“五伦八德”的传统道德作号召。最初的形式,是以一个据点作接待堆子。悬灯挂彩,迎宾送客。事情多了,逐渐由堆子扩大成为“码头”
码头各有专名。堂口分仁、义、礼、智、信五堂。发展最大的是仁、义、礼三堂。仁字袍哥,大多数是旧社会中有功名、地位、身份的大小面子人物;礼、义两堂是水旱两道奔走四方的劳动者。有个流行口号:“仁字讲顶子;义字讲银子;礼字讲刀子。”为其组成的社会基础不同而言。
袍哥组织分为十排。第一个首脑人物称“坐堂大爷”(执法大爷),另有只拥虚名的“闲大爷”;接待南来北往搞交际的称“管事五爷”,其次为“巡风六爷”,有一个口号:“内事不明问当家,外事不明问管事”。三国演义桃园结义弟兄,关云长是老二,因此把二排喊为“圣贤二爷”,当二排的人照例是一个比较正派而又无职的闲人。其他四排和七排,老规矩一直是空着无人。其原因:据说清朝袍哥组织初到四川,在雅安有一个胡四、一个李七,二人出卖组织,密报官府,因此遭到内部惩罚性的暗杀,从此四排和七排成为袍哥所忌讳,就没有人敢当了。
袍界每年有两次大会,正月“迎宾会”,5月13日“单刀会”在会上,当家三爷用红帖郑重宣布引进参加的兄弟伙名单、提升的兄弟伙名单,磕头行礼,大吃一顿。袍哥要求“有钱出钱,无钱出力”有钱人包上一二十桌席来招待一下,或者捐一笔钱,算是“操”袍哥的具体表现,便可一步登天超拔为大爷,钱少点也可以当个“闲五爷”。有了这个头衔,起码不受别人欺侮,还可以“免壮丁”、“免派款”。无钱的“干滚龙”,便出力在码头上跑路,或是给拜兄当“狗腿子”。此外还有“职业袍哥”,就靠摆烟、摆赌为生。
袍哥分“清水”和“浑水”两种,清水袍哥中,有“金带皮”和“下九流”。金带皮的含义是:金代表有钱,皮是面子。有钱人操面子,叫金带皮袍哥;下九流是靠小手艺劳动谋生的人。“浑水袍哥”则是搞抢劫罪恶活动的土匪。
浑水袍哥的组织和清水袍哥一样,只是称谓上有些不同,清水袍哥的头头称“舵把子”,或是“社长”。浑水袍哥习惯叫头头为“老摇”。比老摇低一级的叫“边棚老板”,“管事”。普通尊称浑水袍哥为“跑滩匠”。他们有很多习用的专门术语:出去找门路称为“摇线子”;抢劫财物称为“看财喜”或“打启发”;绑票叫“拉肥猪”;把人藏起来叫“关圈”;讲赎款叫“称价钱”;价讲成了叫“上盘子”;未说成把人杀了叫“撕票”;报仇叫“拿梁子”;暗杀叫“写台口”;内部处死叫“毛了”;中途加入行劫叫“赶水”;被打死叫“丢翻”;名片叫“花叶子”;联系码头叫“拿上付”;宣传事情叫“打响片”……诸如此类,实属隐语。甚至日常生活也用,比如吃饭叫“造粉子”;筷子叫“篙竿”;饭碗叫“莲花子”;肉叫“片子”;鱼叫“摆尾子”;鸡叫“啄头子”;点心叫“灰包子”……等等。
浑水袍哥有一个规矩,有行动必然要向有关方面先“拿上付”,“走字样”。没有“拿上付”便要被“打埋头”。还有一个共同的忌讳,就是“不打坐龙”(失败倒霉的人)。犯了规矩,就要被“挂黑牌”(受制裁)。
清水和浑水,看来是两家人,各有各的活动和目的。其实两者之间颇有联系,有时又还有互相转化的情况。清水把钱操光了,被兄弟伙一拉扯,便去干起抢劫或贩烟、保烟的勾当;浑水发了财,便想当“正神”,有的接受军阀的收编,一变而为营、团长或师、旅长、司令之类的军官。不但成为清水,而且成了官场人物;有的,由于有钱有势,在地方上“当选”成了参议会的议长议员之类头面人物,出入官府,包揽词讼,吃油大,坐上席。以前那段历史,不须封口,也没得人提了。这叫“输赢有糖吃,肥遮百丑”!
清水有面子无实力。浑水有“刀客”,有枪弹,具有威力,清水是不敢惹浑水的。有些高级清水袍哥,利用浑水为他搞暗杀、打明仗、争选票、报私仇,扩张自己的势力;浑水袍哥抢了人、拉了肥猪、抱了童子,利用清水来作掩护,帮他稳起。甚至为他看风摸底,搞肥猪议价等秘密勾当。浑水袍哥分为成千上万的大小集团,各不相属,互不相下,尔诈我虞,勾心斗角,常常导致互相残杀。浑水袍哥的头头,十个有九个难得善终。除了少数明正典刑之外,有些还是被自己的弟兄“丢翻”或“抛出去”的。
解放前夕蒋介石为了垂死挣扎,寄希望于四川浑水袍哥,专门在他的成都中央军校开办“游击干部训练班”。结果,在人民的巨掌下,浑水袍哥同着它所依附的旧势力,彻底覆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