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师商城遗址城门与水道发掘现场研讨会”纪要

  2021年5月2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第二工作队主办的“偃师商城遗址城门与水道发掘现场研讨会”在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水利学会、河南省文物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河南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机构和高校的20余位田野发掘、文化遗产保护、建筑工程和水利史方面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第二工作队队长谷飞研究员在开幕致辞中对与会嘉宾的到来表示了欢迎,并简要介绍了自1983年偃师商城发现以来的勘探发掘成果、对偃师商城城门和水利系统的现有认识,以及偃师商城在夏商考古研究中的重要意义,并对本次会议举办的背景和缘起进行了介绍。

  本次发掘的项目负责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第二工作队陈国梁副研究员对以往以及近些年的发掘和初步认识做了简要汇报。他首先结合文献中所体现出的中国古代都城营建理念,提出水遗存对都邑类遗址和其所承载的社会研究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并对1983年至今,偃师商城遗址发现的水遗存进行了详细的梳理,认为偃师商城营建和使用中,将自然水系与人工沟渠相结合,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水利系统,将偃师商城水资源利用体系总结为四个方面:第一,由自然山川河流和城墙、护城壕构成的多重防御体系;第二,通过桥梁等设施构建的立体交通体系;第三,城内外沟渠相互联通形成的复杂给排水系统;第四,宫殿区以及府库内由水池和沟渠组成的消防系统。随后,还详细介绍了本次发掘中新发现的水道、护城壕和城门的结构、营建时间,并对营建过程以及水道两侧不规则柱洞、水道底部石构槽状遗迹等特殊迹象的功能进行了推测,然后结合自然环境、地势地貌提出水系水源问题,以及可能存在水库水坝等设施的假设。最后,他还对城市水系探索对水资源管理利用体系探讨、城市布局研究、城市性质讨论等方面的指示意义进行概述,并表示在日后的工作中会继续关注遗址中与水遗存相关的问题,并对水资源所承载的社会状况进行深入的研究。还表达了希望各领域的研究者共同合作,深度参与偃师商城遗址发掘和研究的意愿。

  上午会议结束后,与会专家学者乘车前往发掘工地进行参观,并在发掘现场就相关遗迹展开讨论。

  下午的研讨会中,与会专家、学者分别从遗址保护、城市水利、建筑工程、地理环境以及考古等多个角度对此次发现的城门与水道进行阐释,并从不同角度对之后的发掘研究提出了专业的建议。

  河南省文物局何军锋副处长结合北宋东京城与隋唐洛阳城城门保护与展示的实例分析了当前遗址保护工作中的经验与教训,强调要兼顾保护与展示。最后,提出发掘结束后尽快开展保护工作的要求,并对此次发现的城门以及水道的后续保护思路给出了建议。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院姚亦锋教授从自然地理环境的角度重点关注了商王朝都城的变化轨迹、偃师商城在其中的位置以及商代城镇体系,提出早期中国城镇变迁时空轨迹的问题以及中原地区城市化过程,认为研究历史上的城镇时空变迁将对于现在的城镇化区域规划产生指导意义。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工水利研究所段祥宝研究员结合护城壕水源、水位变化,认为偃师商城在将水源引入城内的过程中存在净水需求,并据此推测如果水道与城墙年代接近甚至存在共时关系,那么水道底部凹凸不平的沟槽可能是起到过滤、净化水的作用,但他也强调要想论证这一观点必须确定水道与城墙的年代关系。

  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名城古建所周学鹰教授通过实地参观认为水道内柱洞直径过小,无法起到承重的作用,应该是用于解决水道自身结构问题,立柱上应该架有木梁,并铺有原木盖顶,结合之前段祥宝研究员提到的净化功能,他认为如果要实现这样的清洁功能,水道上方的盖顶应该是活动的,便于清理水道中沉积的杂物。他还注意到了水道上方城门两侧有类似于排插柱的迹象,周教授认为,如果这一时期出现了如此成熟的排插柱工艺,那么城墙中极有可能存在与燕下都遗址类似的纴木。基于城门排插柱柱径一般在20厘米左右的现象,他认为考虑到承重问题,城门的高度应该比较有限,如果后期需要进行复原展示,必须考虑到门道实际高度。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刘建国研究员结合自然地貌提出,来自于邙山中的水无法满足偃师商城的用水需求,文献中的谷水可能是偃师商城用水的重要来源。另外,他还特别关注了偃师商城东南部水域的水位变化情况,并提出了水流方向是否会随着水位变化而变化以及偃师商城的水利建设中是否已经使用水坝来改变水流方向等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第二工作队曹慧奇副研究员首先解释了偃师商城所在区域古今地貌的差异,并认为偃师商城东南部水域地势过低,应该不会出现水倒流至商城内的情况,同时他也指出,由于西北部发掘工作有限,目前只是结合勘探和城市需水量推测偃师商城水系应该在西北部存在一个注水口。随后他还提出了护城壕中关于渡槽的问题,在以往的发掘中,护城壕内留有生土台,可能存在渡槽,但此次发掘仅在护城壕东西两侧各发现一对柱洞,是否存在渡槽还有待下一步发掘。此外,由于护城壕内存在路土,曹慧奇副研究员认为,护城壕水位时高时低,甚至低水位情况更为常见,因此如何将水引入城内还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的侯卫东副教授将偃师商城水系与郑州商城进行对比,认为虽然郑州商城由于地表被占压,尚未发现较为完整的城市水系,但是结合已经发现的部分石砌水渠,可以根据偃师商城的水系情况推测郑州商城也存在有相似的水系布局。并且据此进一步提出,偃师商城水系不仅对研究偃师商城本身的布局意义重大,更对对认识夏商时期大城市的给排水设施有着重要的提示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宋江宁副研究员首先再次分析了这一区域地势地貌,提出了偃师商城选址的问题,并认为偃师商城附近的自然河流对偃师商城发挥的作用有所不同。针对于这些问题,他提出“两个转变,一个升级”。“两个转变”即加强多学科合作,把由田野考古学家组成的考古队转变为多学科参与的课题组,并进行多学科参与的田野发掘,把考古工地转变为多学科参与的实验室。“一个升级”则是将田野工作中对地层的划分上升为埋藏学的解释。宋江宁副研究员认为,目前对于整个偃师商城的水系的问题仍然处于一个基本的资料的描述阶段,他希望能进一步研究城市水利工程的施工工程体系,并以偃师商城为基点,分析整个夏商时期水利工程施工工程体系的传承与发展,并再次提出开展多学科合作的期望。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本科生张淙洲结合自身学习和实践提出由于建筑学和考古学之间制度规范差异造成了遗址复原与保护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认为考古报告所提供的数据难以支持对古代建筑遗址的复原,并表达了希望亲身参与到考古发掘中的愿望。针对偃师商城水遗存,他还提出要站在整个城市的角度去理解整个水利系统,将水利系统规模与城市人口数量、生产生活方式相结合。

  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史研究会会长谭徐明研究员首先结合商代城市规模以及偃师商城自然地理条件提出偃师商城对城市水利设施具有较强的依赖性,但同时她也认为偃师商城水利设施对于供水排水以及防洪的重要程度是不同的,水系中各水道的功能不一定会有严格的区分。随后她又对此次发现的水道的结构特征进行分析,认为砌石中的立柱可能是为了便于施工,而水道底部凹凸不平的凹槽可能是防御设施的一部分。最后,谭徐明研究员从专业角度提出建议,希望在之后的工作中确定标准坡降比例,并希望能展开更多合作。

  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杨旭副教授从土木工程的角度做出古代工匠已经了解有关建筑稳定、安全的相关规律,并且要对此负责的假设,并对石砌水道中木柱的抗弯抗压强度进行计算,据此推测,水道中带有柱础的木柱起到了承重和加固垂直水道壁的双重作用。

  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李国华副教授认为偃师商城符合文献中因地制宜的都城营建理念,认为地下水或许可以弥补地表水不足的问题,而宫城内的大水池和城外东南部的湖泊也可以作为枯水期水资源的重要补充。李国华副教授将此次发现的城门排插柱与楚郢都水门排插柱进行对比,认为可以将排插柱使用历史由春秋战国提前至商代。结合城门下方水道底部凹槽宽窄不一的现象,她推测这些凹槽在功能上可能还存在一些差异。最后,结合自身参与的遗址保护项目,李国华副教授提出,在对古代建筑进行复原展示的时候应该尽可能地模仿当时的结构形式,尽量使参观者可以通过复原的建筑了解古代建筑的真实面貌。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何毓灵研究员首先高度评价了偃师商城水系的发掘工作,并结合自身参与的复原马车的工作提出,可以考虑借助动画演示研究偃师商城水系季节性变化。另外他还提出要关注偃师商城水系中不同水道的关系,并建议对沟内水生物样品进行采集,以确定晚期沟的性质。结合碳十四测年的新进展,何毓灵研究员建议进行系统采样。最后就遗址保护问题,他认为目前最好的办法还是回填保护,但在回填之前仍有必要做更多解剖以了解一些关键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常怀颖副研究员提出,要充分关注水道与小城之间的关系,目前水道都是与大城相关,但对于小城修筑时期的水道情况还不明确,应该注意在后续的工作中加以解剖。他还对水道凹槽由疏到密这一现象进行了分析,认为浅槽中可能存在立柱,以便支撑上部木板供人行走。他还注意到水道中间存在个别乱石堆,认为此处可能存在为立柱而设置的“磉墩”一类设施。最后,他还提出要注意此次发掘的水道是如何与既往发现的城内水系、水道相连的,为解决这些问题,他认为后续有必要在关键位置进行解剖。

  对于常怀颖副研究员提出的问题,曹慧奇副研究员表示,根据出土陶片推测,石砌水道上限为偃师商城三段,下限以及与小城的关系还要根据后续发掘情况做进一步分析。关于水道内凹槽以及碎石堆或许是考虑城市安全而设置的防卫设施,但仍需更多证据证明。而关于水道汇合问题的讨论还要以存在共存关系为前提,后期工作会在理清先后关系的基础上再做针对性发掘。

  最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夏商周研究室徐良高主任在总结发言中将此次会议中各位专家学者提出的思路和要解决的问题总结为四个方面:第一,通过偃师商城水系研究城市布局和选址问题;第二,发掘中出现地层关系以及它所体现的不同阶段遗存的年代关系;第三,一些更细节问题,例如坡降问题、水道内样品采集以及对水道内部结构的分析;第四,遗址保护问题。徐良高主任指出,偃师商城拥有先秦时期保存最为完好的以人工水渠为主的完整的人工水网体系,这在大遗址发掘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必须给予足够重视,各位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提出的建议需要在后续发掘、研究中进行落实。

  本次会议的举办得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研处的大力支持,会议筹办和举行中得到了偃师区文物局及偃师二里头和商城遗址保护服务中心的大力支持,特此鸣谢。

供稿、供图: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第二工作队

撰稿:刘 鑫

审校:陈国梁

责编:韩 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