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 ”行动计划,看人家的!【一点资讯】
学书法须苦练加巧练,书法创造更要用心感悟生活和自然,捕捉突然触发的灵感妙想,自悟书道,突破迷局,如此才能提升艺术境界。书法密码微店
书法 生活=书法创新!
感悟生活,顿悟就在一瞬间!
话不多说,看人家的“书法 ……”行动计划,看人家的!
一、书法 公孙大娘舞剑器=《古诗四帖》
在全场黑压压的观众注视下,公孙大娘手持一柄青光耀目的太阿剑,悄然上场;此时全场寂静,骤然,乐起 ,她腾身飞跃,剑尖撩起;乐疾,急管繁弦,鼓声点点,如雨打浮萍,公孙大娘身姿旋转,矫若游龙,只见银光熠熠,剑影闪过,不见人影,稍倾,云卷雨息,“一舞剑器动四方”;她箭步跃起,将剑连续刺击青天;她双腿飞腾,又象神仙驾着蟠龙翱翔云端 “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舞至高潮,天地倾斜,雷霆万钧滚滚而来,山河为之变色,“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倏然之间,舞毕,风平雷息,如同波涛汹涌的江海渐渐恢复了平静,只有那把宝剑还在发射出耀眼的清光“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据说当时著名书法家张旭,在一次观赏了公孙大娘的舞姿剑影后,呆在现场陷入久久的沉思,他从中窥察到了放纵飘逸,若疾乍徐,缓急轻重的节奏和倏聚倏散、景断意连、跌宕欹侧的结构,并将其运用在书法创作上,从此“挥毫落纸如云烟”,杜甫说他“见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自此草书长进”。张旭自己谈到他的草书创作长进时,也感称:“见公孙大娘舞剑器,而得其神”。
看看张旭《古诗四帖》,剑器之舞的场面吧!
张旭《古诗四帖》局部
二、书法 锥画沙=《大字阴符经》
请读一下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章节:
(颜真卿)曰:“敢问长史神用执笔之理,可得闻乎?'
长史曰:“予传笔法,得之于老舅陆彦远,(陆彦远)曰:吾昔日学书,虽功深,奈何迹不至于殊妙。后闻褚河南云:'用笔当须知如锥画沙,如印印泥’。始而不悟,后于江岛见沙(平)地静,令人意悦欲书。乃偶以利锋画其劲险之状,明利媚好。始乃悟用笔如锥画沙,使其藏锋,画乃沉着。当其用锋,尝欲使其透过纸背。真草字用笔,悉如画沙、印泥则其道至矣。是乃其迹久之,自然齐古人矣。但思此理,务以专精工用,凡其点画不得妄动,子其书绅”。
从以上文字可以看出,锥画沙,最早由褚遂良传于陆彦远,既而陆彦远江岛画沙顿悟。
陆彦远书迹无多,那么,就看看褚遂良《大字阴符经》中,“锥画沙”效果吧。
褚遂良《大字阴符经》局部
三、书法 屋漏痕=《自书告身帖》
“屋漏痕”,是“颜体”书法的创造者、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与向他求教的僧人怀素对话时说的。
原话全文是:“素曰:'吾观夏云多奇峰,辄常师之,其痛快处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又遇坼壁之路,一一自然。’真卿曰:'何如屋漏痕?’素起,握公手曰:'得之矣!’”
这里,有“醉素”之称的怀素,在谈到自己的用笔体会时,一连用了四个比喻:夏云奇峰、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坼壁之路,应该说对用笔已经是很有研究很有体会了。然颜真卿却不以为然,一言以敝之曰“何如屋漏痕?”怀素听了,醍醐灌顶,茅塞顿开,肃然起敬,握手喜呼“得之矣!”可见“屋漏痕”的比喻更为形象、贴切、准确、经典。“屋漏痕”的比喻启发了怀素,使他领悟到书法线条要有圆润、浑厚、凝重、沉着的美。
“屋漏痕”的含义到底是什么呢?唐代以后,书家对此多有解释,多数人的观点认为是指中锋或藏锋用笔,“言不露圭角”。今人沈尹默在《书法论丛》中解释得比较明白,说“屋漏痕”是:“雨水渗入壁间,凝聚成滴始能徐徐流下来,其流动不是径直落下,必微微左右动荡着垂直流行,留其痕于壁上。”从沈尹默先生的解释中可以看出,这个“痕”的“形象”是自然的、有涩势的、有质感的、总体垂直的。若用笔蘸墨书写,能达到这个效果,那就进入到了笔法的最高境界。
请看看颜真卿的“屋漏痕”,够劲吧!
颜真卿《自书告身帖》局部
四、书法 夏云随风=《自叙贴》
怀素跟邬彤学书法,怀素对邬彤的谆谆教诲是刻骨铭心的。有一天,怀素看见几块浮云,像棉花团似的一朵朵分散著,映照著温和的阳光,云块的四周射出金色的光辉,太阳已被浮云遮蔽住了,不禁令他忆起'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的李白诗句。一会儿这些积云又很快地消散了,它们又成为扁球状的云块,云块间露出碧蓝色的天幕,远远望去这些白云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一会儿像奔马,一会儿像雄狮,像大鹏,有的像奇峰。忽然乌云密布,雷电齐鸣,风雨大作。这时候他恍然想起邬老师说的一个'悟'字,我何尝不可把这些夏云随风的变化运用于狂草之中呢!
从此怀素的狂草,有了一个飞跃,冲破了王羲之、王献之受章草的影响束缚,创造性地形成了他自己的狂草风貌。
我们就慢慢从《自叙贴》里,感受“夏云随风”的意境吧。
怀素《自叙贴》局部
五、书法 长年荡桨=《忆太白旧游诗》
北宋书法家黄庭坚在《山谷题跋》中说:“元佑间书,笔意痴钝,用笔多不到。晚入峡,见长年荡桨,乃悟笔法。”此处“长”字念“涨”音。“长年”,是长江三峡人对船头把篙船工的称呼。“长年荡桨”意为船工荡桨。黄庭坚是1101年56岁时乘船路过三峡的,所以说是“晚入峡”。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黄庭坚多年为“用笔不到”、“笔意痴钝”的事所苦恼,晚年乘船过三峡,看到船工在一定空间范围内,有节奏的前俯后仰,把船桨推出挽回,一去一返,协调自然。由船工摇桨自然“到位”的动作,黄庭坚悟到了用笔如何自然“到位”。从此,用笔开始如船工般悠然“荡漾”,一扫“痴钝”的笔意。从此,他用软毫悬腕作书,而且“高执笔,令腕随己左右”,犹如荡桨拨棹,写出字来翩翩恣肆,像是从空中飘荡而来。
后人评价黄庭坚的书法作品,“飘动荡漾,大概是得长年荡桨之助吧”。黄庭坚活到61岁,一生对用笔都非常重视,曾说:“古人工书无他异,但能用笔耳。”“凡学书,欲先学用笔。”黄庭坚从“长年荡桨”中领悟到“飘逸”的笔法,是他多年研究笔法,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后朝思暮想“顿悟”的结果。
“荡桨”的动作,《忆太白旧游诗》中有吗?
黄庭坚《忆太白旧游诗》局部
书法 生活=书法艺术创新,感悟生活,顿悟就在一瞬间。
从古代书法家的行动中,我们是否心有所动,是否受益良多?
小伙伴们,“书法 ……”行动计划,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