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祖有讲究:到底是先烧纸,还是先修坟,年轻人已经少有人知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作为礼仪之邦的国家,文化礼仪的传承一直以来都是被延续了下来。最为有名的古语便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说的便是古人的待客之道,更是充满了各种形式。千百年的时光流转,礼仪这个传承下来的文化,都已经印刻在了人们的脑海之中。不过对于古人的尊敬方式,也是有着一定的流程存在的。
尤其是清明节即将到来,祭祖的方式,在国内的各个地区有着一定的形式存在的。就如同我们接下来要讲的,清明节的祭祖其实也是有讲究存在的,到底是先烧纸,还是先修坟呢?其实这对于当下的年轻人来说,也是很少有人知道的。接下来本文带领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清明节的由来
清明节作为一种我国最为古老的祭祖节日,对于这个节日来说的话,也有着踏青的意思存在,毕竟这个世界,正是春光大好的时刻。扫墓和踏青成为了这个节日当中的传统主题。在我国古代所追究的便是“天地人”合一的状态,更是顺应了一定的顺应天时。遵循自然规律的蕴意在其中的。
清明节的由来,原本是源自于北方的寒食节禁火、冷食的习俗。尤其是在《周礼》当中“仲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的说法,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寒食节当中的禁火,也便逐渐的流行了起来。一直到了宋元时期,清明节的地位逐渐走上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清明节作为中华民族的春季大节,与后来的重阳节,形成了一定的对比。这两个祭祀的节日,一直从古代流传到了当代。人们对于自己的祖先的祭奠的方式,一直都是存在的。清明祭祖既是中华文化的延续,又体现了后辈对先人的尊重。
二、到底是先烧纸,还是先修坟
清明节的到来,不仅有着假期的陪伴,同时还要跟随家人前去祭祖,用当代的话来说,就是所谓的“上坟”。自古以来,人们对于逝去的人往往都是十分的尊重,在人们的理念当中,总是认为“死者为大”。在封建社会当中,人们对于自然现象的不理解,以至于对自己祖先,充满着各种敬畏,所以祭祖的方式也是格外的隆重。
不过对于坟墓的话,几乎所有人的人都是有一定认知的。可是对于在祭祖的习俗当中,到底是先烧纸还是先修坟呢?这一点的话,想必很多人都是不知道,尤其是现在年轻人,更是不懂。生活在北方的人们,对于祭祀的重视程度一般都是相当高的。一般情况在祖先的陵墓前,一般都是先修坟然后再进行烧纸,这是我们脑海中最为普通的逻辑认知。
之所以选择这样做,其实也是涵盖了一定的逻辑在其中的。古人的坟墓,其实也就相当于古人的家。如果说出现了有破损的地方,那就相当于家里的房子漏掉了。如果说遇到个下雨的季节,那样一来的话,显然就是对于祖先的不尊重。然后再修葺完坟墓之后,再进行各种的祭祀,譬如烧纸这样的。
不管先烧纸还是先修坟,其实最重要的原因,还是有着对于祖先的孝顺的因素存在的。古人自古都是有着一定程度的迷信因素存在的,祖先的在地下是否过得安顺,也一定程度影响着子孙的发展。最为常说的一句话便是,他们家的祖坟里面冒青烟了,其实就是在暗含着这个人受到了祖先的庇佑才有了当下的成就。
其次就是为了安全起见,在清明节祭祖的过程中,燃烧纸钱的过程是必不可少的。很多坟墓的筑造的地方一般都是选择在了山上,所以说,稍有不慎的话,就很有可能会引起火灾。祭祖的过程,本身就是为了表达对于先人的敬重和孝顺,但是如果发生火灾的话,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结语:
所以说对于清明的祭祖的过程中,到底是先修坟还是先烧纸,想必大家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这当中也是涵盖了一定的礼仪文化以及对于祖先的祭奠的孝顺的含义在其中的。清明节即将到来的时节,所以大家在祭祖的过程中,在看完这篇文章之后,如果是看到了这样类似的场景的话,自然也会有着很深的印象。其实在祭奠祖先的过程,本身就是表达了对于祖先的怀念,以及自我的精神寄托。至于说烧纸的过程,也一定要听从具体的安排,避免火灾的发生。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