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情绪,就是你的边界
文 | 太阳 · 十点读书原创
有段时间,非常害怕微信弹出一个朋友的信息。
她不管你在做什么、有没有时间看,总会连续发好几条信息,内容就是吐槽。
不好相处的上司、公司的一些事情有多不合理。
曾经很多次站在她的立场,想这些问题该怎么解决,发现她也并不想换个工作或者改变什么,只是习惯性诉苦。
一次,我鼓起勇气说,不想当她的垃圾桶,她不解地说:“朋友之间难道不应该互相倾听吗?”
倾听和接收情绪垃圾是两件事,后来我们之间的联系也就慢慢少了。
好的关系,需要边界,但边界不是简单的,我的东西你不该拿、你的事不应该都推给我做。
人最重要的边界是情绪。
一个牢骚满腹的朋友,一个漠不关心的伴侣,一个总是跟你对着干的小孩,一个服务不到位的服务生,一个对你品头论足、挑三拣四的亲戚……
有时候,他们是无心的,有时候则是有意的。
但结果都是,你的情绪被他们操控了,你生气、失望、疲惫,感受到深深的挫败。
美国密歇根大学心理学家南迪·内森的一项研究发现,一般人的一生平均有十分之三的时间处于情绪不佳的状态,而这些负面情绪,也会传染给别人。
“有一个暴躁的父亲是一种什么体验?”
一个女孩说:她的父亲就是如此,一旦有不好的事发生,就会成为父亲的出气筒。
父亲的暴躁也让全家人都笼罩在这种负面情绪里,爸爸吼全家,妈妈吼儿女,哥哥吼妹妹……
作为这条“情绪发泄食物链上”的最后一环,她从小就觉得自己是个错。吃饭是错、上学是错、花家里的钱是错、比哥哥成绩好是错、甚至出生都是错。
她活得小心翼翼,尽量不引起任何人的关注,总是安静地躲在角落。
另一个女孩的痛苦来自于和妈妈的相处,妈妈不暴躁,但是每天都在释放负面情绪。
她挂在嘴边的几句话就是:“我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你上学。”
“你爸对我这么不好,要不是为了你,我早就离婚了。”
一次,她忍不住跟妈妈说:“那你就离啊。”
妈妈又说:“为了你,我都耗成一个老太婆了。”
时间久了,女孩发现,其实妈妈并不想真的想离婚、想做出改变,只是把她当做垃圾桶,负面情绪都倒给她听。
其实,情绪容易被别人影响的人,往往有一颗更敏感、柔软的心。
他看不得别人不开心,听到妈妈诉苦、父亲发脾气,本能地有压力、有内疚,总觉得自己有责任。
如果真的是自己的原因导致的,内疚感就会更重。
他们会心软,会继续接受对方的情绪垃圾,甚至希望自己能改变他们。
而不容易受到影响的人,心更“硬”,他知道你的情绪是你的,和我无关。
通常,我们认为情绪是被一些诱发性的人和事情左右着,比如一个负能量的朋友、一次突发事件,但是理性情绪疗法创始人阿尔伯特·埃利斯认为,情绪遵循一种ABC诱因公式。
A代表你遇到的人或者事,比如丢了钥匙、被上司批评等等; B代表你对这件事的看法; C代表你的感受和行为。
事实上,A本身并不会直接导致C的结果,中间最重要的一环是你对这件事的看法,它决定了你的感受和情绪的好坏。
叔本华说:“事物的本身并不影响人,人们只受对事物看法的影响。”
阿尔伯特·埃利斯也同样认为:人们的情绪是由人的思维、人的信念所引起的,而不合理的信念往往使人们陷入情绪障碍之中。
埃利斯是著名心理学家,也是最长寿的心理学家,他活到93岁,自然死亡。
小时候,埃利斯的父亲常年在外经商,对自己少有关爱,母亲同样感情冷漠,喜欢唠叨,却从不倾听。他12岁时,父母就离婚了。
糟糕的原生家庭和曲折的经历让他对别人的心理活动特别感兴趣,也更能对别人的痛苦感同身受,从小学时,他就已经是个很能解决麻烦的人了。
后来,他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临床心理学硕士,开创“理性情绪行为疗法”,重视认知、行为和情绪之间的关联性。
埃利斯认为:面对A的时间或人,会升起恐惧、内疚、愤怒等负面情绪的,往往有三种思维模式:
恐怖化思维:面对事情过度恐慌,总是想“万一情况如何,自己该怎么办”。
恐怖化思维会让我们太容易在乎别人怎么看待自己,害怕不被喜欢、不被爱。
应该化思维:是一种带着巨大压力的思维习惯,总是想“我应该、我一定要怎样”。
这种思维方式会让我们无法忍受在重要任务上失败、对未来总是抱有深深的忧虑。
合理化思维:是指笼统地将一切划入合理范围,常常说:“我就这样,我也没办法”。
比如你每年情人节,伴侣都会给你准备礼物,但是今年没有。
恐怖化思维的人会担心:他会不会喜欢上别人了?万一他不爱了我怎么办?
结果是让自己患得患失。
应该化思维的人会生气:我为这份感情付出了很多,他应该关心我,应该情人节送礼物,我必须得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结果是发脾气、吵架,冷战。
合理化思维的人会蒙上自己的眼睛,想:相处这么久了,感情平淡也很正常,就这样吧。
结果是不沟通、不交流,关系越来越淡。
在《我的情绪为何总被他人左右》一书里,埃利斯分享了一套非常具体的技巧,教大家成为情绪的主人,做出更好的选择。
我们可以通过四个步骤来剖析自己的想法,看到自己的思考方式,然后寻找更好的思考方式。
首先,你需要问自己:在这种情形中,我的感觉和行为是多么的不恰当? 然后反问自己:我到底是想了什么,导致我有这些不恰当的情绪,让自己如此不开心? 接着,问自己:我如何对抗自己的非理性思考方式,对抗这些坏想法坏情绪? 最后:我可以用何种更佳之选来替代非理性思考方式?如果我将恐怖化、应该化和合理化转变为“我想要……”“我喜欢……”“如果……就更好了”,诸如此类的想法,我的情绪将有何变化?
《我的情绪为何总被他人左右》一书,没有高深晦涩的理论,也不教你肤浅的”积极思维',而是提供了一套非常具体的技巧,教你在他人或某件事操纵你的情绪时,你应该如何应对。
这些技巧已在全球讲了一万多场次,可用来应对各种各样的情景。
比如如何在工作上不让他人他物牵着鼻子走; 不让爱人做你的情绪“终极操盘手”; 育儿中有哪些情绪的考验……
埃利斯说:“改变想法需要付出、觉悟,还有就是练、练、练。”
现在,领取「十点听书会员」免费体验卡,可收听《我的情绪为何总是被他人左右》的全本有声书。
守住情绪的边界,你情绪的主人再也不是你的上司、同事、下属、配偶、孩子、父母、邻居、朋友、恋人和其他日常生活中需要打交道的人,而是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