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孙中春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朝着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向发展。然而当前课堂上教师的单向灌输过多,师生、生生的双向或多向交流过少,学生向外输出的知识过少,为此必须进一步改革课堂教学。在这方面我们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其中“自我感悟”式教学便是其中一个重要策略。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我感悟”能力?
一、明确原理,感悟知识。
教师要创设相应的情境引入教学,让学生带着问题认真研读教学内容,用心仔细体会、理清知识结构,掌握基本原理,形成初步认知,这是形成能力的基础。
二、运用知识,验证感悟。
主要是把初步感受到的知识、理论观点、概念、原理同生活实践相联系,初步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自己解决课后练习等,进一步领会,提高认识。这一阶段教师适时给予引导。
三、创新认识,提高感悟水平。
据前面学习的知识,同学之间展开讨论,进一步感悟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然后把感悟的知识以新颖的形式展现出来。展现的形式可以是一段情境对话,也可以是一个短剧,形式不拘一格。如在学“益友、损友、诤友”时,学生以一个情境剧的形式展现出这三种朋友关系。这种创新展示是一种知识的再创造,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感悟,其目的在于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输送出来,在师生的反馈中进一步提高感悟。
四、矫正补充,反省顿悟。
教师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要加以矫正,遗漏的要加以补充,尤其对大多数学生难以领悟的知识,更需讲清、讲透。其目的在于通过教师的矫正、补充和引导,使学生反省自己的认知,使自我感悟形成良性循环。
五、总结分析,升华感悟。
自我感悟和教师的引导已经使学生对知识有了比较完整的认识,这时再从总体上对知识进行综合总结,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准确性和科学性,进一步提升自我感悟能力。
“自我感悟”的内容可以是某一个系统问题,也可以是某一具体的小问题,据课时而定,据时机而定,据需要而定。“自我感悟”知识作为自主探究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策略,并不否认教师在课堂讲解中的重要性,如果只有学生“自我感悟”知识,老师什么也不讲,同样不会收到好的效果。因此,“自我感悟”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促进和讲解,只不过老师这时的讲解所选时机不同,重难点不同,详略不同,而这时的讲解更重在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