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渭南|富平墨玉与石刻艺术

金人赵霖《昭陵六骏图》

柯喜堂

明末清初的关学大家,富平薛镇韩村人李因笃在题为《唐陵墨玉》一诗序言中说“唐陵下有洞产石,名墨玉。取镌碑牌,甲于天下。”其诗云:“巨碛崔嵬百万层,唐家中叶起诸陵。青岭墨玉旋随辟,篆籀光芒到处征。”

李诗中所说的唐陵,是指位于富平宫里镇北边唐中宗定陵所在的凤凰山。前些年我去定陵游览,犹见山上一个个张着黑乎乎大嘴的洞口,里面巨石层层,显然是当年民众采石留下的石窝子了。据当地民众讲,取石要顺其自然,挑其直纹、瑕疵少和质地细腻的,用铁錾顺纹凿沟掏窝,再插入铁锲用力向外使劲,石块即可顺纹路取下。这些采石点被当地人称为石窝子或石坑。不过,随着上世纪八十年代政府实施封山,以加强对定陵和墨玉珍贵资源的保护,这些石窝子连同昔日热闹也就成为历史陈迹绝响了。据有关资料介绍,凤凰山古称龙泉山,分东山、西山,西山上所产石料质地优于东山。石料统称青石,色泽则有深青、青色、浅青、云灰、斑纹之别。其中深青色不仅质地细腻,滋润坚实,硬度适中,击之清亮如磬,且青中透黑,经抛光或摩挲久之黝黑如墨,光洁如玉,故称墨玉,为碑碣、造像最上乘料石。

早在汉唐时,富平青石即成为帝王贵族陵墓前的碑碣石刻的首选石材。西起乾县,东至蒲城的唐王十八陵,及其陪葬墓前的石碑石雕,绝大多数是用富平青石所制。即如雕刻在高2.5米,宽3米,厚0.33米,重约3吨多的青石板上的昭陵六骏,以及乾陵《无字碑》等等,其石材便取自富平的青石。令人痛惜的是,昭陵六骏中的二骏,即保存最好的“飒露紫”和“拳毛騧”,在1914年,被地方军阀和文物贩子串通盗卖到海外,后来被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以12.5万美元购得,至今仍收藏于该馆(其余四骏现藏西安碑林博物馆)。2009年,中国文物专家应邀赴美对藏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的二骏进行保护性修复,其需用的石粉,亦是用原产地富平的青石研磨而成。

历代名碑中,如秦李斯《峄山刻石》(原碑毁于南北朝时期,现藏于西安碑林的此碑为宋代摹刻),东汉《曹全碑》,欧阳询的《皇甫诞碑》、柳公权《玄秘塔》,也都是以富平青石刻制。今天西安碑林里的那些艺术珍品,究其“出身”,亦多是富平青石所制。

有年游览湖南长沙的岳麓山,不期然遭遇一块上边刻满天书般古怪文字的石碑,据说这些文字原刻于湖南衡阳市城区北面的峋嵝峰西侧的崖壁上,后经南宋人何致临摹并刻了一块碑立于岳麓山,人们根据原碑文所在地称其为峋嵝碑。碑刻原文字据说为夏朝官方用的濮文,故又称为禹王碑,不过,也有学者认为碑上文字实乃属于战国时期楚国流行的篆体字,其文字内容亦和禹王无任何瓜葛。说来有趣,目前学界公认的我国遗存的最早石刻文字石鼓文,以及稍后的《诅楚文》,均与秦人有关。石鼓文因其刻于10块鼓形石上而得名,分别刻有四言诗一首,记叙东周时期秦国贵族祭祀、游猎活动,故又称猎碣。《诅楚文》共三块,除了祈求的神灵对象不同,文词均为秦王使宗祝(官名,掌管国家祭祀)在神前祈求保佑秦国获胜,诅咒楚王败亡。此外,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巡游东南时,勒石泰山、峄山、琅琊、会稽,亦当皆属于“始祖级”石刻文字了。

无须赘言,不论是摩崖造像,抑或碑碣经幢,乃至柱顶石、门墩石、拴马桩、石屏风之类建筑生活用品,使之具有艺术生命的,还是那些深得书家笔意且技艺高超的刻石工匠。即如石刻文字进入鼎盛时期的唐代,便涌现出为当时大书法家柳公权倚重,将其所书碑碣悉付之镌刻的邵建和(陕西礼泉人,其镌刻的《大唐回元观钟楼铭并序》《苻璘碑》《玄秘塔碑——与其弟邵建初合刻》《九嶷山赋》等名碑流传至今),颜真卿楷书,《多宝塔感应碑》镌刻者史华(河南开封人),以及朱静藏、徐思忠、卫灵鹤、郑振、陈英、常无怨、杨暄等,“皆异代同妙”的石刻艺术名家(见现藏于陕西夏州丝绸之路博物馆的邵建和墓志铭)。此外,据相关史料讲,驰名当时的石刻名家,还有甘肃天水的强氏家族。

在历代石刻艺术能工巧匠中,亦不乏富平人的身影。如清末民初被誉为富平石刻行当“五虎上将(匠)”之首的赵致祺,可谓石匠世家出身,其先祖赵信在元朝便是石刻行当的领袖人物,曾带200多名石匠进京献艺,后被授以“提领(官名,元始置)”统管陕西石匠行业。自幼受此家庭环境熏陶且敏学聪颖的赵致祺,不仅继承了祖辈手艺,且对我国古代书法大家钟繇、二王(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欧阳询、柳公权、赵孟頫等人的作品,细心揣摩,领会神韵,故其镌刻出的石碑,非但刀法刚健流畅,不滞不呆,钟王之洒脱,颜欧之工谨,柳赵之秀媚,亦无不惟妙惟肖鲜活于刀下。他镌刻或复制的名碑,不仅散见于三秦大地,河南开封相国寺的一些复制的历史名碑,亦是出自他和富平一些石刻大家之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赵致祺晚年应青海塔尔寺之邀,为该寺雕刻汉藏合璧的碑碣经幢,在民族文化交流中,留下了富平石匠的不朽杰作。

在文物复制方面,富平籍工匠也做出了杰出贡献。如亦是“五虎上将(匠)”之一、富平宫里镇南陵村人刘生荣复制的欧阳询书写的《虞恭公墓志》,经省文物专家鉴定,可与原碑(原碑字迹已漫漶不清)媲美,被陕西省历史博物馆收藏。一并收藏的,还有他刻制的相传为岳飞书诸葛亮前后《出师表》。此外,刘英贤为省历史博物馆复制的《曹全碑》《二王法帖》,也得到专家充分肯定和赞誉。原县文化馆干部何本善与其子女花了3年时间,为日本山梨县复制了西安碑林20通名碑,以帮助建立其碑林公园,亦传为中日文化交流佳话。

据《富平县志》记载,北魏永熙三年(公元534年)佛造像,乃为现存富平石刻中有明确年代并刻有工匠姓名的最早记载,距今已近1500年。在漫长的石刻实践中,富平石刻工匠亦积累形成了一套成熟完善的碑刻工艺。据原县文化馆干部安峥地先生《漫话富平》(打印稿)记载,其工艺为十一道:一是选石料。把采到的大块石料裁齐一个侧边,进行“选青”,即观察石层结构,选定其中最好的一层作为镌刻面。好的石材颜色青黑统一,质地细腻,里面不混含铁石微粒,镌刻起来软硬合适,字缘没有石屑脱落,易于“把棱”,刻出的字迹清晰完整;二是錾磨。选定镌刻面后,接下来做的便是对石材进行加工正形,使其面、背、顶、底及两侧六面达到面平棱正,尺寸合度。继而就是对镌刻面的錾平磨光了。在使用现代抛光技术之前,这一切全凭匠工的手感、眼力和经验,加上一些原始辅助工具来完成的;三是敷墨。在磨光的石面上滴水,用上品墨锭旋磨周到,晾干;四是上蜡。将蜂蜡加温拌入松墨搅匀,凝固后用烙铁加热,使墨蜡遍滴敷墨后的石面各角落,再用烙铁熔蜡,滴遍墨石全面,待凝结后以蜡刀刮去浮蜡及浮物;五是批蒜。以大蒜在上蜡的石面上批檫一遍,以利于吸收和巩固后边“过字”工序的效果;六是审书。即对要刻的字仔细审读、揣摩,以掌握其运笔特点,风姿神韵,做到胸有成竹;七是渗纸。用猪油或植物油滴渗欲刻字的纸幅,然后以干纸覆盖,以熨斗烙之,使油均匀渗入纸幅;八是背描。用水调和辛红(有的还加入微量的醋),以毛笔润蘸辛红,缘着每个笔画背影的边沿精心描画,描时须内不见白,外不见黑(内白即把红线画在墨书笔画的外边,这样瘦画就变肥了。外黑则描的偏黑,把墨书的粗画变细了),且拉通贯气,不失墨字神韵;九是过字。把背描好的纸张平整固定在批过大蒜的石面上,以扭干的热毛巾,放在纸面上压渗,使纸受到潮热而紧贴于石面,再用毡片垫衬,以木榔头适度捶打,直至背描的辛红字迹清晰地落印在石面上为止。最后用热毛巾遍压锤击过的纸面受潮,揭取下来,妥为保存;第十道工序,便是成败在此一举的刻字了。此时早已成竹在胸的工匠,左錾右锤,錾柄对胸,一脸肃然中气沉丹田,凝神錾尖,拿捏恰到好处的锤击声响起,但见石屑纷落,呆板的石面渐渐变得灵动深刻起来,纸上的云烟风韵,在錾击锤声中,奇妙地成为石上永久的风景。大功告成后,最后一道工序,是修饰镌刻碑文,并清洗碑身左右两侧,刮去碑面余蜡,使之黑白分明。

借助历代日臻完善的工艺和墨玉这一石材优势,富平石刻已成为展示我国石刻艺术的一大窗口,在2014年国务院关于公布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中,富平石刻成功入选传统美术类扩展项目。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以宫里镇为首的富平石刻产业,也获得空前发展,全县石刻作坊、企业已达460余家,成为富平经济发展的一大支柱产业。相信在政府与社会对石刻艺术的传承、保护和研究日益重视的今天,富平石刻艺术及其产业也将取得更大发展。

(0)

相关推荐

  • 处女泉栈道旁的拴马桩

    拴马桩柱头 在洽川黄河湿地处女泉景区游玩时,我们看见湿地栈道两旁立着很多拴马桩,顺便就拍了下来. 在我的记忆中,小时候,在我们老家关中,家家户户门前两侧好像都有这种青石拴马石.这种大青石产自关中渭北富 ...

  • 【陕西文物览】古建筑——西安市周至楼观台

    楼观台,明清祭祀老子的庙宇,又名宗圣宫.宗圣观.老子祠,位于西安市周至县东南15公里楼观镇,地处秦岭终南山北麓"楼观台国家森林公园"内.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春秋楚国苦县 ...

  • 重磅■《跑家》许海涛做客央视CCTV-2《一槌定音》节目

    魏锋专访(微风读书会ID:weifeng279965337) <跑家>许海涛 做客央视CCTV-2<一槌定音>节目 CCTV-2财经频道 [一槌定音]魏晋南北朝佛造像石刻碑VS ...

  • 传统文化之北方黄土高原地区炕头狮

    菁佳堂2020-08-14 11:30:00 炕头石狮狮又称拴娃娃狮子,是陕北传统民俗中的石质圆雕吉祥物.它们的造型以狮子为主,个头并不算大,一般高在20厘米左右.在绥德的民俗传说中,拴娃石放置于土炕 ...

  • 听文物讲故事|“世界石刻艺术之瑰宝”重光——大足石刻千手观音背后的故事

    听文物讲故事|“世界石刻艺术之瑰宝”重光——大足石刻千手观音背后的故事

  • 行走的石刻艺术博物馆——龙门石窟

    世界遗产委员会: 龙门地区的石窟和佛龛展现了中国北魏晚期至唐代(公元493-907)期间,最具规模和最为优秀的造型艺术.这些详实描述佛教中宗教题材的艺术作品,代表了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 知识卡片: ...

  • 石佛塔 石经幢《汉唐石韵:长安古代石刻艺术精品展》系列之六

    石佛塔 石经幢 <汉唐石韵:长安古代石刻艺术精品展> 系列六 佳展回顾 石刻艺术是古代璀璨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古代石刻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汉代的石刻雄劲.简练,大巧若拙:唐代石刻 ...

  • 宋代石刻艺术

    ▌持扇侍女石刻 宋(公元960-1279年) 高130厘米,宽46厘米,厚20厘米 ▌二侍填香石刻 宋(公元960-1279年) 高105厘米,宽85厘米,厚14厘米 ▌持注子侍女石刻 宋(公元960 ...

  • 北京海淀:真觉寺(石刻艺术博物馆)

    五律·參觀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原真覺寺) 巍巍瞻五塔,寂寂石碑存. 雨埽風塵老,煙沉日月昏. 登階思白果,匿跡訪朱門. 造像知禪德,滄桑滿舊痕. 其二 四壁參千佛,蓮花擁佛蹤. 狂書詞絢麗,靜坐語從容 ...

  • 碑林石刻艺术室

    一首暴露年龄的老歌开始一千年的触碰. 遇见你的我  碰到我的你 在同样的深夜里  写了同样的日记 望着你的我  望着我的你 谁在等你  你在等着谁 忘了你的我  忘了我的你 在不同的时间里  忘记同样 ...

  • 繁华都市清静圣地-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位于北京五塔寺内,与北京动物园相邻,距国家图书馆地铁站C出口约十余分钟的路程.是一座陈列北京地区石刻文物的专题性博物馆.1987年正式成立,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该馆修建在明朝永乐年间 ...

  • 龙门石窟的石刻艺术

    龙门石窟堪称一座大型石刻艺术博物馆,它不仅是佛教文化的艺术表现,同时它也折射出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时尚.石窟内的佛像内容丰富,造型精美,从龙门石窟中现存的碑刻及史志记载来看,营造者有皇室.显贵 ...

  • 石刻艺术的典范·龙门石窟

    石窟壁画之美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它历经10多个朝代陆续经营长达1400余年,是世界上营造时间最长的石窟:它的名气没有莫高窟大,建造年代晚于云冈石窟,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