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初入北京,毛泽东第一个想到的人竟是他,“我真正的老师”

1949年3月25日凌晨2点,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一行,从河北涿州上火车,正式踏上入北平城的最后一段路。

随着天渐渐明亮,北平的城墙逐渐映入眼帘,听着火车轰隆隆的声音,时任北平市市长的叶剑英深情地感慨说:这一次到北平,感觉到和以前到北平可不大一样呵,心情不一样,环境不一样,所担负的工作也不一样。

不知是不是受到叶剑英的话影响,同坐一旁的毛泽东听罢,也声情并茂地感慨说:“三十年了!三十年前我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而奔波。还不错,吃了不少苦头,在北平遇到了一个大好人,就是李大钊同志。在他的帮助下,我才成了一个马列主义者。他是我真正的老师,没有他的指点和教导,我今天还不知道在哪儿呢!”

▲《觉醒年代》李大钊剧照

毛泽东人生中第一次到北平是在1918年的秋天,距离1949年恰好过去了整整三十年。

往事历历在目,三十年后再入北平,虽然早已是物是人非,但回忆却不曾褪色。回溯过往,毛泽东感慨万千,他第一个想到了当年曾给予他巨大帮助的恩师、长兄李大钊先生。

李大钊曾是他初入北平遇到的第一个大恩人,也是对他的一生影响最大的老师之一。(还有一个是上世纪20年代中国最著名的记者、《京报》社长邵飘萍先生,直到晚年,毛泽东依然称:“我是邵飘萍的学生。”)

▲《觉醒年代》李大钊剧照

李大钊是1916年从日本回国,1918年经著名爱国人士章士钊的引荐,担任北京大学的图书馆主任,后又被聘为北京大学的教授。

在他受聘北大的同年夏天,时年25岁的毛泽东从湖南第一师范大学顺利毕业。离校两个多月后,为了能继续求学,毛泽东带着20多名赴法勤工俭学的学生,于当年8月19日来到了千里之外的北京。

这是毛泽东人生中第一次来到北京。对于包括毛泽东在内的大多数学生来说,北京是一个既陌生又熟悉的地方,虽然经常在报纸上看到北平的时政消息,但真正踏入此地后,他们更多的还是茫然和无助。

作为一名无依无靠的穷学生,毛泽东就连去北京的路费都是跟朋友借的。多年后毛泽东在接受美国记者斯诺采访时说,“北京的生活费用对我来说太高,我是借朋友的钱来到首都的,到了以后,非马上找工作不行。”

刚开始,毛泽东只能是借住在曾经的恩师、当时已受聘北京大学的杨昌济先生的家里,与门房睡同一个房间。

根据当时年轻的北大教授梁漱溟回忆,他当时经常出入杨昌济先生府邸,他每次来时,都能看到一个大个子湖南人来给他开门,这个人就是毛泽东。

▲坐落在北京东城区豆腐池胡同15号(原9号)的杨昌济故居,毛泽东第一次入京曾借住于此。

也正是在借住杨昌济先生家里这段时间,毛泽东爱上了当时已出落的亭亭玉立、杨昌济的独女杨开慧小姐。

他们其实早就相识,只是一直未曾谋面,如今他乡遇故知,一个是追求独立自由的亭亭少女,一个是充满家国情怀的志气少年,很快他们便双双坠入爱河,后于1920年冬天正式结为夫妻。

撇开儿女情长,当时的毛泽东心里更在意的其实还是求学和报国,不过在此之前,他首先要解决的是生存问题,虽然杨昌济对他是非常喜爱并乐于关照的,但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

因此,在杨昌济家里借住了一段时间后,毛泽东便主动搬了出来,和另外7个湖南的同学一起租了个小房子住,他们8个人挤在一张大床上,晚上连翻身都困难。

根据《毛泽东自传》的记载,当时“我在北京的生活是十分困苦的。我住在一个叫三眼井的地方,和另外7个人合住一个小房间,我们全体挤在炕上,连呼吸的地方都没有,每逢我翻身都得预先警告身旁的人。”

当时为了赚钱,毛泽东甚至还兼任“洗衣工”,给别人洗衣服以赚点生活费,由此可见,毛泽东当时是非常缺钱的,北平的消费水平对毛泽东来说,恐怕是难以承担的。

无奈之下,毛泽东主动找到恩师杨昌济先生,希望他能帮自己找一份工作。

所幸杨昌济当时正在北京大学教书,于是便找到了当时的北大校长蔡元培,请他帮自己的学生解决燃眉之急,蔡元培便将这个差事安排给了图书馆主任李大钊。于是,这便有了毛泽东与李大钊之间的相识相知,便有了二人这段珍贵的师生情谊。

▲北京红楼,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当时毛泽东就是在这里结识李大钊,并在一楼的第二阅览室担任了图书管理员。

当时的北大图书馆共有五个阅览室:第一阅览室放置中文杂志;第二阅览室放置中外报纸;第三阅览室放置外文杂志;第四、第五阅览室放置中外书籍。

而李大钊给毛泽东安排的工作,就是在位于北大红楼一层的第二阅览室担任“书记”,也就是俗称的“图书馆助理员”。简单来说,主要就是三项职责:1、整理图书;2、登记阅览者姓名;3、打扫阅览室的卫生。

当时北大给毛泽东定的月薪是8块大洋,这在北大内部是最低等级的,当时陈独秀的月薪是300块大洋,胡适是200块大洋,李大钊是180块大洋,但事实上,这个月薪就当是社会而言却是非常不错的了。

当时北京一名普通工人,每月大约能挣到15块大洋,用这些钱可以养活一家老小,所以8块大洋在当时毛泽东眼里,已经是一笔巨款,养活自己绰绰有余。于是,当时毛泽东是非常珍惜这份工作的。

据北京大学档案留存的工资发放册记载,毛泽东是于1918年12月和1919年1月、2月先后签收了3个整月工资的,月薪为8元。

当然除了钱,这个岗位真正吸引毛泽东的,还是图书馆里那永远读不完的书,以及有幸结识的李大钊先生,他们之间既是领导和下属的关系,又是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更是惺惺相惜的志同道合者。

▲北大红楼阅览室内部

当时,毛泽东负责管理15种中外文报纸,比如天津《大公报》、长沙《大公报》、上海《民国日报》《神州日报》等等。

这些报纸对于毛泽东来说,就是最大的精神食粮。他每天除了工作,就是如饥似渴地读书,如痴如醉,废寝忘食,仿佛又回到当初在湖南省立图书馆自修的日子,将自己封闭在知识的殿堂里慢慢陶醉。

除了读书,他还还可以在工作的时候,有幸碰到一些新文化运动的学生领袖,比如当时北大学生会主席傅斯年、罗家伦等人,当时毛泽东曾试图与他们交流,但很遗憾最终并未获回应。

关于这段过往,毛泽东后来在接受斯诺采访时谈到,“我的职位低微,大家都不理我。我的工作中有一项是登记来图书馆读报的人的姓名,可是对他们大多数人来说,我这个人是不存在的。在那些来阅览的人当中,我认出了一些有名的新文化运动的头面人物的名字,如傅斯年、罗家伦等等,我对他们极有兴趣。我打算去和他们攀谈政治和文化问题,可是他们都是些大忙人,没有时间听一个图书馆助理员说南方话。”(《理想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埃德加·斯诺)

与此形成强烈对比的是,李大钊对毛泽东却是格外地欣赏和关照,不仅帮他找来许多珍贵读物,还来者不拒地回答毛泽东的一切疑问,为他答疑解惑、开导人生,除此之外李大钊还在经济生活上给予毛泽东诸多关照。

应该说,在外人眼里,毛泽东就是一个身处最低职位层级、操着外地口音的普通打工人;但是在李大钊眼里,他看到的却是一个年轻有为、光芒万丈的有志青年,李大钊当时甚至盛赞毛泽东是“湖南学生运动的领袖”。

应该说,李大钊的极度肯定和大力支持,对当时的毛泽东来说,就像是在思想和精神上注入了一针强心剂,顺利帮助他完成了一次思想上的升华。

▲《觉醒年代》毛泽东剧照

除了与毛泽东交流学术思想,李大钊还毫不吝啬地将其介绍给北大的教授们、学生领袖们,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新文化运动领袖陈独秀先生。

据《陈独秀传》记载,陈独秀和毛泽东的首次会面,就是在李大钊的办公室里。

“1918年9月的一天,秋阳艳丽,金风送爽,正致力于北大文科改革的陈独秀,来到北大图书馆,找图书馆主任李大钊商讨有关文科各门设阅览室,为学生提供学习条件一事。他一走进 李大钊办公室,就看见一位身材伟岸、浓眉大眼、目光犀利的年轻人,站在李大钊一旁。”

接着,李大钊便向陈独秀介绍说:“仲甫,站在你面前的这位年轻人,就是'二十八画生’,湖南一师学生,名叫毛泽东,字润之。”

然后,又转身对毛泽东说,“润之,这位就是发表你的《体育之研究》的《新青年》主编陈独秀教授,还是我们北大的文科学长。”

这就是毛泽东与陈独秀的初次会面,虽然短促,但却由此打开了毛泽东内心世界的一扇大门。

在此之前,毛泽东最阅读的刊物就是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杂志,因此这次会面,仿佛就是见到了内心的偶像,这对毛泽东来说,是一次猛烈的冲击。

与此同时,陈独秀对毛泽东其实并不陌生,《体育之研究》这篇文章,正是经陈独秀首肯而刊登的,陈独秀对毛泽东也是早已十分关注。

多年后,当毛泽东回忆起这次会面时,他对斯诺说:“我第一次同他(陈独秀)见面是在北京,那时我在国立北京大学。他对我的影响也许超过其他任何人。”

除了陈独秀,李大钊又陆续给毛泽东引荐了蔡元培、胡适、傅斯年、罗家伦、邓中夏等人,这些人后来都在思想和行动上,给了青年毛泽东巨大的帮助。

▲《觉醒年代》陈独秀剧照

在北大图书馆工作约四个月后,因为最深爱的母亲病情加重,毛泽东被迫告别了李大钊,告别了北大,结束了这次北京之行。

在北京的这段时间,虽然只有短短的几个月,但是对毛泽东来说,却是一次人生中的重大转折点,由此在李大钊和《新青年》的指引下,毛泽东逐渐走上了马克思主义道路,成为了一名坚定的马列主义者,从而有了后来的领导中国共产党解放全中国。

所以,在三十年后,当毛泽东再次来到北京城时,往事再次浮现眼前,毛泽东联想到的第一个人,就是曾经的长兄、永远的恩师李大钊先生,虽然他早已经离开人世,但在毛泽东心里,他却是自己永远的老师。

(0)

相关推荐

  • 为什么看《觉醒年代》的人这么少啊

    春节期间我在追的唯一一部电视剧是<觉醒年代>. 刚开始看<觉醒年代>的时候,豆瓣上评价人数是2365个,截止2月22日,评价人数如下: 比它上线晚的<赘婿>,评价人 ...

  • 邓云乡‖ 文化古城时期的其他图书馆与学校图书馆

    其他图书馆 除国立图书馆而外,当时文化古城中,其他图书馆还是很多的,自然规模就无法相比了.这些小图书馆,虽然规模不大,但也有丰富的藏书,清洁而安静的阅览室,而且读者不多,同样也是读书的好所在.这里我首 ...

  • 走进北大红楼:感悟初心,砥砺奋进

    在古都北京,每次看到北大红楼,胸中总有一种激情在汹涌澎湃. 北大红楼地处京城五四大街29号,因红砖红瓦而得名.这里曾是国立北京大学第一院,为北大文科.校部及图书馆的所在地.100多年前,这栋" ...

  • 《觉醒年代》:从历史纵深处回望初心

    日前在央视一套黄金档首播的电视剧<觉醒年代>,一经推出便掀起观影热潮.作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献礼剧,该剧主要围绕<新青年>杂志的问世.发展.变迁,全景式.艺术化地再 ...

  • 高考作文题藏在这部国产神剧里?豆瓣9.3分诚不欺我!

    有网友说,今年的高考作文成了<觉醒年代>的观后感. 就拿新高考Ⅰ卷来说,有看过<觉醒年代>的应该对毛泽东的这篇<体育之研究>不陌生. 剧中,对于陈独秀警告青年一文, ...

  • (679)走进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北大红楼)

      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设在五四大街路北.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重要策源地"北大红楼"内. 1918年建成的红楼是当时北大校部.图书馆.第一院(文科)的所在地 门厅 图书馆主任室 ...

  • 【文化盛宴】《觉醒年代》剧中人物诗联作品选(一)

    前言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理想照耀中国"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电视剧展播重点剧目<觉醒年代>,近日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一套黄金档播出.作为一部首次全景式反映建党进 ...

  • 豆瓣8.8分!不要因为是主旋律正剧而错过!

    <觉醒年代>竟然停更了?! 如果你还不知道这个剧,先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剧的三个标签:历史,正剧,五四运动. 是不是听着就是央视那味儿,确实,这剧不仅是在CCTV1播出,而且是根正苗红的献 ...

  • 【今日荐读】寻觅先驱的足迹/马誉炜

    李大钊故居 网络截图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的日子里,我们尤其怀念建党初期那些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为中华崛起而抗争的革命先驱.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的李大钊就是其中的一位. 李大 ...

  • 百年“红楼”正青春

    百年"红楼"正青春 中国青年报 2021/01/19 07:53 北大红楼屹立于北京东城区五四大街29号,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营垒.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和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更 ...

  • 《觉醒年代》新文化运动唤起觉醒的一部壮阔史诗画卷

    ​<觉醒年代>是唤起民众觉醒的一部壮阔史诗,是一代知识精英的有为担当,是共产党人对初心的溯源.这当以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鲁迅.胡适之为代表. 一九一五年时的中国是散沙一盘,袁世凯复辟帝 ...

  • 【阅读悦读丨图说】倪熊《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北大红楼》

    [阅读悦读丨游记]阿蛮<徒步龙滴水,那超然绝世的美> 图文/ 倪熊 [作者简介]倪熊,曾为电视台记者,现为自由媒体人.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在故宫博物院北侧的景山公园东边,五四大街北侧 ...

  • 启蒙的精神:首先是自由思想的精神

    原创:首发于牛虻公众号 什么是启蒙运动?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做过一个解释.他认为: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 ...

  • 这部电视剧热播!网友感慨:简直是这所高校的招生宣传片……

    近日,电视剧<觉醒年代>热播,豆瓣8.8分,好评不断! 据悉,该剧展现了从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段风云激荡的伟大历史进程. 时任北大校长  蔡元培 时 ...

  • 电视剧《觉醒年代》主题、基本情节与观后感

    <觉醒年代>所写故事的时间起止: 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 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为止. <觉醒年代>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 ...

  • 《觉醒年代》高分出圈,2021献礼剧大年来临

    文|零壹 目睹表弟久荪发疯病的惨状后,鲁迅手执刻刀和木板沉沉思索. 他瞟见桌上的关公木雕,拇指微动,抚摸青龙偃月刀的刀锋,回想起闹市砍头杀人.小孩围观.愚妇争相接人血沾馒头的情景.音乐渐渐急促,鲁迅持 ...

  • 2021年最不容错过的电视剧《觉醒年代》

    我用两天时间刷完了<觉醒年代>这部剧,真是心潮澎湃,激荡人心,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个风云变化的时代. 原来民国不只是风花雪月的八卦故事呀!有那么多热血青年,激情飞扬,为了革命事业,全身心地付 ...

  • 终于曝光了!2021年高考作文题,居然藏在这部电视剧里!

    6月7日高考第一科语文结束后,当好教师拿到各省的高考作文题目时,第一反应居然是想到了前段时间狂追的<觉醒年代>电视剧. 这些选题,几乎都可以在这部电视剧里找到相关素材和启发. 今天这篇文章 ...

  • “觉醒年代”最让人稀罕的,是那股救国者的浩然之气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影视独舌(ID:dusheme),作者:李星文,原文标题:<终评|<觉醒年代>里最让人稀罕的,是那股救国者的浩然之气>,头图来自:<觉醒年代>截 ...

  • 永远的圣地 | 北大图书馆记忆回眸

    北京大学图书馆内景 "每一束光的下面,都不止一个故事: 每一把椅子的上面,都不止一个身影: 每一本书的背后,都不止一段传奇." 从京师大学堂藏书楼到北京大学图书馆 从沙滩后街至湖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