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战:暗度陈仓(2)淮阴无赖

韩信据说是韩国王孙,但无数据不可考,宰他的吕后将他的所有人事档案全销毁了。

是不是皇族不敢说,但我倾向于他不是个普通老百姓出身,因为他的很多细节方面透露出他并非是个寻常百姓。

史书描写他性格放纵而不拘礼节,这一点他和刘邦很像。

韩信自诩是个“士”,挎着把剑爱瞎逛荡,没有什么谋生之道,常常要靠别人糊口度日,许多人都讨厌他。

这他就比不过刘邦了,刘邦最起码还通过了大秦的基层公务员考试混了个街道居委会主任,而且人家白吃白喝还不招人讨厌。

所以说当二流子也分三六九等。

不过还是有识货的人的,当时下乡南昌亭长(另一个居委会主任)感觉韩信并非凡夫俗子,于是总是邀请韩信来他家吃饭。

一个居委会主任,是养不起士的,只能跟你客气客气。

但韩信也是太过于实在,一吃就吃了好几个月,弄得人家亭长媳妇都急了。

结果有一天,亭长的媳妇早早把饭做好就吃了。等到了饭点,韩信去了,却不见人家吃饭。

韩信也明白人家的用意,再也没有回来。

后来有一次,韩信在城下钓鱼,一条也没钓上来,眼看就饿昏过去了,被一位漂洗丝棉的老大娘看见了,给了他饭吃。

就这样,韩信又傍上了老大娘,连着又吃了很多天,直到老大娘把活都干完了,或者不敢再来这个地方干活。

他和刘邦在某种程度上极像,都不要脸。

但他和刘邦不同的是,虽然他不要脸,但他的脸皮比刘邦薄多了,他的内心思路中,有一条贯穿了他的一生。

“士为知己者死”。

这是这个时代,作为“士”的核心思想。

同样是也走四方混社会,刘邦的外在包装是个“士”,但人家内在修的却是如何养士的“公子”课程。

刘邦这辈子琢磨的都是咋样让别人为自己死。

韩信自始至终,则都是拿“士”来要求自己。

三岁定八十,你的内在价值思想,永远是决定你一生命运与选择的最关键依据!

这成为了后来在两个关键追求者中做抉择时,韩信的选择依据。

得知老大娘转天后不会再来,韩信对那位大娘说:“将来我一定重重地报答您老人家。”

大娘生气地说:“大丈夫不能养活自己,我是可怜你这位公子才给你饭吃,难道是希望你报答吗?”

老大娘甩着白眼走了,估计从没见过这样的人,大小伙子啃老,还啃得不是自己的亲妈,还啃起来没完没了,还敢说大话!

韩信的不同寻常,还在源源不断地显露出来。

淮阴屠户中有个大流氓,对小无赖韩信说:“你虽然长的个子大,还总挎着把破剑,其实就是一怂货,你要不怕死,拔剑刺我,要是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

韩信很仔细地打量了他一番,评估了一下对方的战斗力,然后低下身趴在地上,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

整个大街都轰动了,韩信成为了淮阴地区,爆炸性的笑料男主角。

如果说天下这么一直太平着,像韩信这种不事生产,钻人裤裆的奇男子,应该就会在某一天,饿死在街头。

不会韩信很幸运,他处的这个年代,天下大乱。

陈胜、吴广起义后,项梁在两个月后渡过淮河北上,韩信此时,觉得自己的时代到来了,于是带着自己仅有的财产,一个读过兵书的脑子和一把无论多么饿也没有当掉的剑,投奔了项梁。

至此,楚汉争霸的两位顶级军事大神会面了。

随后一直默默无闻。

项梁死后,韩信又归属了项羽,项羽让他做郎中。

韩信在项羽这里亲眼见证了项羽杀宋义的政变,北渡黄河的智慧,阻击章邯的神兵天降,破釜沉舟的英勇果决,巨鹿城下的历史奇迹,熬兵章邯时的钳形攻势。

他看到了一种天赋。

这种天赋是《射雕英雄传》中周伯通评论洪七公的那句话:老叫花算是将外家功夫练到了极致。

韩信多次给项羽这个洪七公献计,项羽不予采纳。

这些计是什么,今天无从得知了,但也容易理解,洪七公练功时咋能听黄老邪的呢!

你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落英神剑掌再令人眼花缭乱,我刚猛无涛的降龙掌一过去,你照样得运足真气接招!

你功力不够就得死在我这外家第一功上!

此时古来第一刚猛的项羽看着账下的韩信,觉得很多意见莫名其妙。

我一掌过去就拍死你了!

用得着那么多虚虚实实吗?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无坚不摧!

两种理念价值观的巨大差异让项羽读不懂韩信的美。

你不懂我,我不怪你。

我最终会为知己而死。

这次错过,成为了项羽整个人生中最大的一次遗憾。

历史最终会给项七公和韩老邪巅峰对决的机会。

按理说两个在各自领域登峰造极的猛人是在伯仲之间的,毕竟殊途同归后到达巅峰都是一般风景!

但后来人家韩老邪拉着全真七子组团来了。

刘邦入蜀后,韩信觉得在项羽这,这辈子是熬不出来了,于是又投奔了刘邦,成为了当时很多不甘心的“南漂”一员。

刘邦看到他,没觉得他牛在哪,让他做了管理仓库的小官。

后来韩信犯了事,按律当斩,具体犯得什么事没有查到,但看后果,应该是很严重的事,同案的十三人都被处斩,韩信是最后一个。

当时监斩的,是刘邦的老乡,老革命夏侯婴。

砍到韩信这时,韩先生举目仰视,对着夏侯婴,说:“汉王不打算得天下吗?为什么杀掉壮士?”

因为一般都到了这个份了,你说什么都晚了,最管用的话往往是:砍准点,一定一刀砍死我。

但韩信很幸运,透过这个人的眼神和话语,夏侯婴觉得此人不同凡响,又看他相貌威武,下令别动手。

韩信得到了第一次改变命运的面试,夏侯婴与他交谈后,觉得这个人有点意思,于是放了他,又把他推荐给了刘邦。

刘邦再次看到了韩信,还是没觉得这个人好在哪,但老同志夏侯婴的面子又不能不给,于是提了一级,不用管仓库了,封了韩信一个管理粮饷的后勤岗。

到了管理粮饷的岗位,势必和大总管萧何产生了交集。

在多次同萧何接触后,韩老邪得到了萧相国的赏识。

这位大国总理认为,这是个了不起的大才。

还是那句话,哪怕跨领域,但顶尖高手的道路往往是殊途同归的!

只有顶级的万里之才读的懂顶级的百万之将!

之所以萧何能读懂,项羽却不能,是因为虽然都是顶级大神,但成功的凭借却是不同的。

项羽靠天赋居多,萧何与韩信则更注重操作系统。

韩信在战场上神来之笔的“兵仙”之名最响,实际上他被忽略的还有很多。

他有治军纲领,他有整编手段,他有指挥系统。

将一百个县的税收、粮饷、兵源武装成数十万人的力量和带领这数十万人的力量打出一百万的效果。

这两个技能其实是共通的!

都是将错综复杂的大繁,梳理成一提一大串的大简。

寻常之人,给他100个县,99个县闹独立,给他100万人,自相践踏死一半多。

所谓“韩信带兵,多多益善”,是指韩信无论带多少兵,都能将这些军队梳理成一个圆转如意的整体操作系统,这和萧何治一个县没问题,治一千个县也当玩是一样的。

他们都不会被“大有大的难处”所难倒!

在与韩信的沟通中,我相信是两件事让萧何如获至宝。

一个是后面的陈仓登陆总战略,另一个,则是他的军改方案。

陈仓登陆下一讲再说,先来说一下他的军改。

《史记》和《汉书》中都写下了这么五个字:“韩信申军法”。

这五个字,是韩信从萧何那里得到A+的关键原因。

具体较复杂,总体一句话。

在军事上全面继承军国主义大秦!

我们来看两张图。

图出自《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集团军功收益阶层研究》

韩信并没有凭空再去创造一个系统,而是相信一百多年来的市场选择!

秦国的军事制度,是当前这个时代,最先进的!

更主要的是,你现在就在曾经秦国的土地上!你的目标,也是曾经秦国的关中!

最牛的自知之明,就是因地制宜的拿来主义!

两个脱离了技术层面的顶级艺术家开始惺惺相惜,一个已经得到市场证明的天皇巨星答应要将另一个光芒万丈放到天上。

萧何一直在找一个合适的机会,再次向刘邦引荐韩信,但韩信越等越焦急,觉得在这也混不出来了,自己不能一辈子当个管后勤的啊!

于是,他也跑了。

萧何听说韩信逃走了,来不及向刘邦报告便去追赶韩信。

在难走的蜀道上,在一个夜里,萧何终于追到了韩信。

在月下,萧何向韩信表白了心迹。

韩信于是把心踏了下来,跟萧何牵手,回来了。

他此时也许不知道,自己这辈子,发达是因为这位对自己表白的萧大人。

谢幕时,也是因为这位萧大人。

萧何回来后对刘邦说了明话:如果您还想打到东方去,就一定要重用这个韩信!如果您不能重用他,我今天把他追回来也没用,他将来还得跑。

刘邦说:“我看你的面子,派他做个将军吧,咱先用着看看,成不?”

萧何说:“您让他做将军,韩信也一定不肯留下来的,这是个大才,要大用!”

刘邦说:“那就让他做大将,当总司令!成了吧?”

刘邦此时惹不起自己的这位大管家,韩信怎样他反正没看出来,他主要是生怕萧何再跑了。

萧何这人他还是信得过的,治国理政一直井井有条,也不贪污,从不受贿,从来没有拉帮结派,推荐将领,这是第一次。

突然把一个没带过兵的人提拔成大将,出生入死的那帮老兄弟那里,是说不过去的。

但刘邦在赌,并不是赌韩信的才干,而是赌萧何的眼光。

说到底,他信的,还是萧何这个人。

因为萧何的评语是那样的雷霆万钧。

“国士无双”!

说出去了,就得做,当下刘邦就想叫韩信来拜将。

萧何再次为韩信搭台子,说:“大王您一向傲慢无礼,任命大将是大事,在这如此儿戏,他心不会服。

如果您诚心拜他做大将,就该拣个好日子,自己事先斋戒,再搭起一座高坛,按照任命大将的仪式,来一场盛大典礼!”

刘邦再次答应了,宣布择日拜大将。

那些军官们听说了这个消息,个个暗自高兴,人人都以为自己熬出来了,会被任命为大将,尤其几个大军功的老兄弟,都开始了期待。

结果等到举行仪式的时候,发现大将之选却是之前管后勤的韩信。

全军大惊。

在众所不服的时刻,刘邦的过往习气作风却在此时产生了意外的安定效果。

因为大家都知道刘邦是一个随性的性情中人,这次拜将的规格却这么隆重,这么正规。

如此巨大的反常之下,众将觉得也许内有玄机,这个小子也许真有点东西。

无论怎样,刘邦用自己的威望,暂时压下去了各方面不同的声音。

刘邦给足了韩信的面子,接下来,该验货了。

(0)

相关推荐

  • 神帅韩信为何能忍受胯下之辱?看看《红楼梦》中怀古诗对其的赞赏

    在上一篇文章里,我针对<红楼梦>薛宝琴创作的第四首怀古诗,简单地分析了"淮阴"这个地方的历史和文化. 上篇文章:古代文化宠儿,美食天堂淮阴:它与<红楼梦>有 ...

  • 韩信传(六): 登台拜将

    离开项羽之后,韩信没有向东回家乡去,而是选择了南下投奔刘邦. 其实,刘邦是后来起的名字,这时他还叫刘季.当时逐鹿天下的豪杰中,刘邦是出身最卑微的一个,然而在三年的亡秦战争中,刘邦的贡献却仅次于项羽.当 ...

  • UC头条:《鬼谷子》: 韩信的成功, 从来不是靠才能, 而是顺应了两条天规

    淮阴侯韩信一生战功赫赫,其是"兵家权谋"中的代表人物,兵家四圣之一,更是被后人追捧为"兵仙"."神帅"等等.而这一些名头,都是来自于韩信举世 ...

  • 第十七战:暗度陈仓(4)还定三秦

    汉军抢修褒斜道了. 章邯一机灵,开始四路侦查. 随后源源不断的战报传到章邯处. 汉军在东西两路都有动作! 大量船只在汉中集结,明摆着要朔江而上. 子午口有动静,汉军在此厉兵秣马. 章邯那边接到战报非常 ...

  • 第二十七战:漠南无王庭(1)平阳府视察工作

    外戚,是一个中国历史上非常被贬义的词语,他和太监一样,在大数据的统计比例上看,是一个几乎就没出过什么靠谱人物的群体,要么吃喝嫖赌,要么祸国殃民,史书中大段的人渣描写都是贡献于这两个种群中. 不过倒也不 ...

  • 第二十七战:漠南无王庭(3)李大侠的前半生

    李广担任上郡太守时,匈奴有一次前来偷袭,恰逢景帝派过来一个比较宠信的宦官也跟着在那督军,这个宦官有一次带着几十个骑兵出去打猎遇到了三个匈奴人,几十个人杀过去,结果就剩下受伤的那个太监高手自己跑了回来报 ...

  • 第五十七战:高平陵之变(2)五胡乱华的逻辑根源

    司马朗做丞相主簿提出州郡领兵后一段时间调到曹操的起家之地兖州当刺史,这是要重点培养了. 在兖州任上,司马朗又是朝野上下一片好评.(迁兖州刺史,政化大行,百姓称之) 217年,已经被曹操作为全能人才培养 ...

  • 第二十七战:漠南无王庭(5)提早四百年出现的“突骑”战术

    一提到骑马打仗,我们脑海中可能出现的场景就是三国演义中,虎牢关前的三英战吕布,张飞和马超的几百回合挑灯夜战,极其生猛精彩. 但很遗憾,此时此刻,这种马战是没有的. 包括真到了三国时代,这种上将回合制的 ...

  • 第二十七战:漠南无王庭(8)阴山大决战

    得胜后,卫青引兵凯旋至边塞,武帝令使者持大将军印在军中便拜车骑将军青为大将军,诸将皆从属于大将军,加封食邑8700户,卫青的三个尚在襁褓之中的儿子都被封了侯,随从诸将也跟着沾光,皆被封侯. 要额外交代 ...

  • 第二十七战:漠南无王庭(2)“先登”的意义

    公元前130年,阿娇使用巫蛊之术诅咒邀宠的事情被告发,武帝非常愤怒,便派御史大夫张欧负责严查. 当时司法部门的一个小官御史张汤展现出了不凡的逼供天赋与过硬的司法功底,深入案件,追查出并坐实了阿娇的谋逆 ...

  • 第二十七战:漠南无王庭(6)大漠孤城

    匈奴人的游牧习惯一般是在春秋多活动,多搬迁,不容易摸到规律. 因为春天牧草在经历了一个漫长冬天后还没有长出来,资源不丰富,须常转换放牧点防止啃秃. 到了秋天时,需要多让牲畜多移动,多动多吃养秋膘,同时 ...

  • 第五十七战:高平陵之变(6)曹爽为什么要带着所有的兄弟跟他出城?

    曹爽在拿下"录尚书事 禁军"这两项核心权力的同时任用了一些曹叡在位时打压过的浮华子弟,像何晏.邓飏.李胜.丁谧全部被曹爽招为心腹担任了朝中的要职. 丁谧.何晏.邓飏被封为尚书,何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