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汗症”久治不愈,可以尝试这个思路
栀子
临床上有不少医生只要一见到自汗、多汗,就认为是气虚或肾虚,重用玉屏风散或补肾方治疗。
我在临床上观察到,自汗、多汗属于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证者尤多,此介绍治验案如下。
验案一
患者:蔡某,男,25岁。2005年10月1日初诊。
患者体格壮实偏胖,多汗,头面、颈项部出汗尤甚,头发常因汗出而潮湿,汗出后背部发凉,口渴,面赤,腰痛。脉沉滑略数,舌胖,舌尖红赤,苔偏黄。
从多汗、口渴、汗后背凉辨为白虎加人参汤证。
处方:生石膏60g(先煎),知母12g,红人参5g,粳米20g,炙甘草8g。7剂。
2005年10月11日二诊:
服药后显奇效:汗出明显减少,腰痛止,以前阴茎软弱不能勃起,服此方后竟然性冲动增强,阴茎能正常勃起。脉沉细滑,舌胖红赤,苔偏厚。
参照《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法,上方加生龙骨30g(先煎),生牡蛎30g(先煎),7剂。
汗出痊愈,勃起正常。
验案二
患者:谭某某,男,41岁,经理。2004年12月20日初诊。
患者因呃逆来诊,情绪紧张则频繁呃逆。多汗,自述每吃一顿饭,就会全身出汗,如同从水中捞出来一样,头面出汗更甚。
渴欲饮水,脉滑数有力而浮,舌红赤,苔黄白相兼。
患者认为,在应酬场合,出汗比打嗝更难为情,希望先治疗多汗。
自汗出、口渴属于典型的白虎加人参汤证,呃逆由“火逆上气”所致,系麦门冬汤证,用此两方加减;
处方:生石膏45g(先煎),知母10g,炙甘草8g,粳米30g,生晒参5g,清半夏15g,麦冬30g,竹茹30g。7剂。
2004年12月27日二诊:服后汗出顿减,打嗝也随之减少,继续用上方7剂,多汗痊愈。改用半夏泻心汤法继续调治呃逆。
《温病方证与杂病辨治------张文选》
古道廋马体悟:
关于汗出一症,临床特别常见,但在治疗上正如张文选教授所述,大多以玉屏风散、当归六黄汤等处之;
或者以自汗处补中益气汤,盗汗处六味地黄汤。实际上临床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临床上经常见到身无它症,体格健壮的一些人,动见大汗淋漓,或者一吃饭满头汗流不止,人甚是不爽。
我过去治此类病证,也是以玉屏风散或浮小麦、麻黄根一类治之,基本无效。自看到上述医案后,深受启发。
最近刚好又遇一例汗出严重的病人,彷效上法治之,效如桴鼓。
验案三
病人为男性,22岁,其母领来专治汗出。
刻诊:面黑体壮,白天稍微一活动就汗流浃背,湿透衬衫,吃饭时满头大汗,须不停擦拭,青年甚是苦恼,西医无法,要求中医治疗。
脉浮滑有力,舌淡苔薄白,饮食二便正常。
处方:白虎加人参汤。
阳明热盛,逼汗外出,白虎汤也;病久伤津,加人参也。
生石膏60g 知母30g 生薏米30g 生甘草10g 红参片6g 水煎服,日三次,七剂。
一周后复诊,汗出明显减少,效不更方,又续七剂痊愈。
由此可见,治疗汗出一症,要学会辨证,分清虚实,见证发药,才可以收到较好的疗效。
THE END
本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