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名医治疗硬皮病体会
明医公开课
>>>第1631课<<<
硬皮病的病因病机,目前有脾胃阳虚论、寒邪凝结论、瘀阻络脉论、脾气虚弱论,并认为本病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中气不足本虚的一面,又有寒邪凝结、瘀血内阻的一面,临床以脾肾阳虚、寒邪凝结为多见。
而马老认为,本病由营血为火邪所扰,凝聚而成硬皮者亦有之。马老曾治1例。
1
李某,女,45岁,工人。
该患者于1969年1月经哈尔滨市某医院诊为“局限性硬皮病”,曾以蜡疗、红外线、激素类药物治疗。
嗣后到上海某医院住院治疗,该院对患者病史记载如下:初左大腿出现皮下硬坑,伴灼热及痛感逐步扩大,表皮变硬,左膝关节屈曲受阻,皮损分布于上肢、腰、臀、髋及下肢,以左侧为重,左下肢为大片褐色硬化皮损,表面呈蜡样光泽,不能提起,其他部位均为皮下见坚硬斑块,表面略有色素沉着,左膝屈曲受局限,左下肢肌肉萎缩。
该院曾用中药汤剂治疗,因住院时间较短,未收效而返哈。
2
1978年夏,该患者经介绍,求治于马老。
诊见患者形体消瘦,肌肤皱缩,步行艰难,胸、腹、腰、臀及四肢多处大片角化,部分呈暗褐色,触之硬而痛,撮之不能成皱襞,弹之如硬塑料膜,或如胼胝之硬度,以手扪其肌肤,则感其热灼手,数倍于常人,且干光而无汗。
视其面色红,舌深赤,苔薄白燥,脉象数而滑利,诉口干甚而不欲多饮。
马老诊视后,认为本病应属中医学“肌痹”之范畴。如《素问·长剌结论》所谓“病在肌肤,肌肤尽痛,名曰肌痹,伤于寒湿”;或《素问·痿论》所称:“大经空虚发为'肌痹’,传为脉痿”之类。
马老认为,肌肤之硬化及干光灼热,乃因营血之运行阻塞,肌表之孙络瘀滞,致积久渐成胼胝,遍及周身。
再考以形体、舌、脉与口干不欲饮等,亦可见其火邪深伏于血分,为本病之主因,营血之凝涩于肌肤孙络则为其标,硬皮之形成则又为标中之标。
盖营血为火邪所扰则凝聚而毒热生,其理与《灵枢·痈疽》论所谓:“血涩不行,卫气不通,故大热不止,热胜则肉腐成脓”之论颇近同,马老立滋阴凉血、通络破瘀、清火解毒之大法。
药用:生地30g,玄参20g,丹皮20g,地骨皮15g,青蒿20g,丹参20g,赤芍15g,桃仁10g,鸡血藤20g,苏木20g,白鲜皮15g,当归尾15g,忍冬藤40g(后下),蒲公英30g,连翘20g
水煎服,上方服至20剂,再加桔梗15g,服至50剂,体力大增,面唇红活,皮硬诸处显柔软,肌肤之燥热已解。
依前方稍减其量,左膝活动自如,按方续服2个月之久,周身肌肤柔软若常人。
为防止余邪未尽,再服20剂。时经2个月,患者痊愈,已赴工厂上班。
3
马老在处方中用生地,功专补真阴,逐血痹,通血脉,生血凉血,除皮肤干燥及掌心足心阴虚热痛,为滋阴破瘀之主药。
佐以玄参,滋阴降火,除暴热,解斑毒,其气清肃,可熄三焦之邪火,软坚而消血瘕。
地骨皮泻肾火而凉血;青蒿除劳热骨蒸,清血分热邪之功尤著,故可通络化瘀,破壅止痛。
马老集中选用八品,其中牡丹皮凉血以泻血中伏火,破癥坚,通血脉,除烦热;丹参破宿血,生新血,除癥瘕积聚、寒热疝痈,通心脉及包络;赤芍除血痹,散恶血,行血中之滞;苏木为三阴经血分药,主经络壅滞,血癖作痛;
白鲜皮通关节,行九窍,治风湿痹,除死肌,治不可屈伸举止行步;鸡血藤舒筋通络,补血治血;桃仁主血结、血燥、瘀血蓄血,为通利除癥之品;当归尾破恶血,养新血,润肌肤,去旧生新,更加清火解毒之忍冬藤、蒲公英、连翘。
另加桔梗,苦辛性平,清肃肺气,以肺主皮毛,使之引诸药以达病所,得收通络化瘀之功。
马老治疗本病所用之药物,虽近杂糅,但病有新久,方有大小,若能统之以法,配伍得当,对棘手之病,亦可获满意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