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为反击匈奴,策划马邑之围,为何一定要逼死主战的王恢?
西汉王朝建立不久,汉高祖就想要攻打北方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匈奴,结果被匈奴人胖揍了一顿,围困在白登山之中,差点没出来。好在在谋士陈平的斡旋之下,走夫人路线,贿赂了匈奴单于的阏氏,才狼狈的从匈奴包围圈中逃了出来。
一、主和派与主战派的争夺
自此之后,西汉王朝见识到了匈奴的强大,也明白贫弱的西汉王朝根本无力与匈奴硬碰硬,于是便采取求和的态度,制定和亲政策,将汉朝的公主嫁给匈奴,并且赠予大量的财物,换取两方的和平。
和亲政策从汉朝初年开始一直到汉武帝时期,长达几十年。汉武帝在位之时,西汉王朝达到了国力的鼎盛时期,而血气方刚的汉武帝自然是不愿意再忍受匈奴欺压,决心与匈奴开战,彻底解决匈奴这个大汉王朝的心腹之患。
与匈奴和亲是西汉王朝几十年来的国策,哪里是汉武帝说废除就废除的。况且朝中不少大臣都是支持和亲的,当然也有人支持与匈奴作战。于是朝中分成了主和与主战两个派系,主和的代表是御史大夫韩安国,而主战的就是太行令王恢。王恢反对和亲政策,他认为和亲对于西汉王朝来说十分屈辱,而且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边患问题,与匈奴开战才是一劳永逸的办法。
汉武帝自然支持王恢,但是如果要想跟匈奴撕破脸,就需要一场胜仗,让臣子百姓们看看西汉王朝是能够与匈奴作战的。但这样的一场胜仗是需要时机的,很快便有人送来了机会。
二、“马邑之围”的破产
汉武帝元光二年,在马邑这个地方,有一个商人找到了王恢,他告诉王恢可以在马邑这个地方设下埋伏,自己以商人的身份游说匈奴单于,使得匈奴人贪恋马邑的财物,引匈奴军队前往马邑。然后王恢便可以率兵围攻匈奴于马邑当中。
王恢认为这是个好主意,于是便上奏给了汉武帝,而御史大夫韩安国立刻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认为当年汉高祖刘邦举全国之力都无法与匈奴抗衡,现如今与匈奴作战实在是没有把握。但是王恢却坚决支持这项计划,他认为如今的大汉王朝国力强盛,完全可以与匈奴一战。王恢的提议与汉武帝的计划不谋而合,汉武帝自然支持王恢。
于是汉武帝命韩安国、李广等人率领三十万军队在马邑附近设下埋伏,又让王恢等人率兵截断匈奴的后路,准备在马邑给匈奴打一个伏击战。
计划顺利地进行着,那名商人去往匈奴,对匈奴单于一通忽悠,果然使得匈奴心动了,匈奴单于率领匈奴大军前往马邑。但还没到马邑城下,匈奴人就察觉出了不对劲,他们抓住了一位汉朝的官吏,逼他说出了马邑之围的计划。匈奴人知道上当了,赶紧率兵返回。
王恢一直没能等到匈奴人,便知道计划流产了,但是他却没能率军追击。在他看来匈奴人善于野战,在草原之上来无影去无踪,根本难寻踪迹,即便是找到了他们,野战当中他们也不是匈奴人的对手。而韩安国等人率领几十万军队一直等不来匈奴人便只能主动出击,但为时已晚,哪里还能找到匈奴人的身影呢?
浩浩荡荡几十万大军准备跟匈奴人作战,结果连匈奴的影子都没见着,这对于汉武帝来说真是奇耻大辱。他立刻将策划者王恢下狱,认为他临阵脱逃,没有追击匈奴,理应处死。
但王恢也说出了自己没有追击匈奴的理由,也还算充分,而且王恢还四处托关系给自己求情,甚至找到了汉武帝的母亲王太后为自己求情,无奈汉武帝还是不打算放过他,王恢只能被逼在监狱中自杀身亡。
三、逼死王恢的理由
为何汉武帝一定要逼死王恢呢?其实也不难理解。汉武帝早就想对匈奴作战了,为此他做了很多的准备,派遣张骞出使西域,联络西域诸国对付匈奴,还在国内大量的养马,训练军队,就是打造一支骁勇善战的骑兵可以与匈奴对抗,可以说为了对付匈奴,汉武帝付出了极大的努力。而马邑之围正是第一次汉武帝正式大规模地与匈奴作战,想要检验一下自己准备的成果。
没想到仗还没打呢,大部队就回来了,劳民伤财不说,竟然毫无战果,哪怕王恢当时率兵追击跟匈奴打上一仗呢,也不至于这般难堪,这不是打汉武帝的脸吗?从汉武帝后来的表现可以看出他并不喜欢王恢这样畏手畏脚、瞻前顾后的将领,而是喜欢霍去病这种追着匈奴的屁股穷追猛打的将领。
另外,马邑之围虽然没有取得成功,但是却等于汉武帝对天下宣布与匈奴彻底撕破脸,将来与匈奴必定是要开战的,也让朝中的主和派都闭嘴。所以汉武帝一定要杀掉王恢,也是要告诉天下人自己与匈奴作战的决心。所以王恢必须要死,他别无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