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家人的态度,藏着一个人的真实人品
如何了解一个人的真实人品?
很简单,就看他对家人的态度。
因为在家人面前,他会卸下所有的伪装,表现出真实的一面。
一个人总对家人发脾气,对外人再怎么恭维,人品也有待考究。
对家人的态度,藏着一个人的修养。
我们常说“家是最温馨的港湾”,而有多少人却把家当成发泄情绪的“垃圾桶”?
小说《围城》中,方鸿渐与孙柔嘉的婚姻不被看好且面临生活压力,两人受足委屈却无处发泄,他们选择了发泄在对方身上。
方鸿渐还总结出这样的好处:
从前受了气,只好闷在心里,不能随意发泄,谁都不是谁的出气筒,现在可不同了,对任何人发脾气,都不能够像对太太那样痛快。
因为跟家人发脾气,不用付出太多代价,所以,往往会毫无保留随意发泄情绪。
方鸿渐失业后,孙柔嘉想让姑妈给丈夫介绍工作,方鸿渐却不领情,嘲笑她靠亲戚找工作。孙柔嘉也不示弱,挖苦方鸿渐没本事。
如此恶言相向,让两人的关系雪上加霜。
家人吵架不能说狠话,因为相互熟悉,每一句话都可能直戳对方的要害,比外人十句话的杀伤力都强。就算日后和好了,但伤痕依旧在。
家是讲爱的地方,不是情绪的垃圾场。
别总以为一家人就可以什么都不在意,其实家人更应该好好珍惜。
本来丈夫只是想让妻子关一盏灯,调节一下眼睛,一开口却说成:“你开那么多灯干嘛?不浪费电?!就不知道考虑下别人!”
本来母亲只是批评儿子,考试可以更加认真和仔细。一张嘴成了:“你这眼睛干嘛用的?跟你爹一样瞎!”
同样的语义以礼貌、温和、留有余地、为对方设想的方式说出来,收获的是另一方的感激、体贴、关怀和实际行动。
同样的语义以简单粗暴、上纲上线、指桑骂槐、甚至人身攻击的方式说出来,收获的则是对方的暴跳如雷、火线升级和拒不行动。
很多人对身体遭受的暴力较为敏感,却对语言暴力的危害意识不足。
语言暴力,“重灾区”在家庭。
家人之间,其实就应该少一些相互责怪,多一些理解和换位思考。
能说“对的”,就别说“你说呢”;
能说“我不知道”,就别说“我怎么知道”;
能说“没关系”,就别说“那你还想怎样”;
一个好的家庭,可以允许坏情绪,但不要“以牙还牙”,更不要各种暴力。
所以,换一种方式。温柔地表达爱,大胆地说出爱,让家人之间更加温柔和幸福。
人这辈子,最怕越过山丘,却发现无人等候。
听过这样一句话:
买得起充电5分钟的手机,但买不到和你通话2分钟的人;买得起昂贵的药物,却买不到陪你去看病的人。
身边的人几走几留,陪你到最后的唯有家人而已。
家人,是你辛苦工作了一天后,为你送上一杯热茶,给予你最大安慰的人。
家人,是无论低谷还是荣耀,都会一直站在你身边,陪你尝遍酸甜苦辣,度过春夏秋冬的人。
家人,是哪怕你身处黑暗,依然不离不弃,陪你共渡难关的人。
回到家里,围着一桌香喷喷的饭菜而坐,与家人小酌几杯,温言软语,道人间意趣。
有人与你把酒分,有人告你夜已深。有人知你冷与暖,有人伴你度余生。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所谓俗世间的幸福,不过如此。
诗人海涅说:
“我宁愿用一小杯真善美来组织一个美满的家庭,也不愿用几大船家具组织一个索然无味的家庭。”
把情绪留在门外,把微笑带进家门。
没有什么比一个温暖的家,更能抚慰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