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尽一定要弓藏吗?—“秦汉史与项目管理”之二十九

鸟尽一定要弓藏吗?

刘邦灭了英布后,在返回长安的途中路过家乡沛县和丰县,衣锦还乡,刘邦感慨万千,与乡亲父老一同唱起了著名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唱完声泪俱下。

由此可见刘邦本性并不想鸟尽弓藏 兔死狗烹。但究竟为什么还要这么做呢?为什么后来光武帝刘秀、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开国后都没有屠戮功臣?为什么美国开国元勋华盛顿也没有这样做?反而是还政于民,建立民主政体?我们进一步探讨一下,如果你是功臣,该如何与领导相处?如果你是领导,该如何与功臣相处?

如果从博弈论的角度来分析,开国皇帝与功臣的关系也是一种均衡。这种均衡是由皇帝的能力和功臣的实力所决定的。一般存在两种情况:

第一、唐太宗李世民与宋太祖赵匡胤:李世民是生长在南北朝的世家大族,其曾祖父、祖父和父亲李渊都是地位显赫的门阀世家;而且李世民统御群臣的能力极强,功臣中除侯君集外,凌烟二十四功臣几乎没有不得善终的;赵匡胤也是五代时的显赫家族,其家族一直处于权力中枢,因此北周皇帝柴荣临死的时候,已经有让贤的意思了,所以陈桥事变也是一种形势的选择。

第二、汉高祖刘邦与明太祖朱元璋,这两个人都是出身低微,论军事才能和智谋都不如身边的功臣,而且确实也没有像李世民和赵匡胤那样的自信。皇帝为了长治久安,一般选择屠戮功臣。

从这点上,我们可以学到,皇帝的强弱则由其出身是否正统或自身实力的强弱而定,而功臣的强弱是和皇帝的强弱相比较而言。一个能力强的功臣想要自保要像司马懿一样,善于藏,善于韬光养晦。而一个领导想要处理好与功臣的关系,首先是加强自身的领导力,其次需要根据均衡情况来审时度势。

请思考:韬光养晦就一定要隐忍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