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形玻璃注
既然这件鸭形玻璃注的原产地是罗马,那么,它和冯素弗墓葬中其他的玻璃器物是怎样不远万里来到辽西北票的呢?
马卉说,这是因为这些器物流转的背后,有一条“草原丝绸之路”。公元4世纪的十六国和北朝时期,北方草原上的东西交通日益重要,到了5世纪北魏时期,以平城为中心,西接伊吾(新疆哈密),东至辽东(辽宁辽阳),经朝鲜到日本,逐渐形成了一条贯通中国北方的东西国际交通路线。这条草原路线是连接西亚、中亚与东北亚的国际路线。
具体到冯素弗墓出土的这件鸭形玻璃注的来源,应该是从柔然带入北燕的。柔然是古代北方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活动于4世纪到6世纪中叶。这一时期慕容氏东与高句丽相接,西与柔然为邻,各民族相互渗透,交往频繁。而且北燕与柔然有通婚,北燕天王冯跋的女儿乐浪公主就嫁给了柔然的斛律可汗,而冯跋也迎娶了斛律可汗的亲生女儿为妻,建立了稳固的和亲关系,应该说这为草原丝绸之路的畅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这件鸭形玻璃注是做什么用的呢?
对此,专家们意见不一。有专家认为,这样的玻璃注与罗马地区发现的香油瓶有相似之处,认为是盛放香油或者酒水的容器。也有专家认为,因为甲骨文中的“卿”是宰相与君王共同守着欹(音同“七”)器的形象,而冯素弗是北燕开国宰相,所以认为鸭形玻璃注是欹器。欹器是一种计时器,放在帝王身边,当玻璃注内水满,自然倾覆,这是帝王时刻用来警醒自己“谦受益、满招损”,可以说是冯素弗作为一代贤相的座右铭。
经仪器测定,这件鸭形玻璃注的材质为钠钙玻璃。用吹制工艺和粘贴玻璃条的手法来雕琢细节,是罗马玻璃器物制作中经常采用的手法。阿富汗伯格拉姆遗址中曾发现了一批2—3世纪罗马高级玻璃器窖藏,其中的鱼形器在成型工艺、装饰技法等方面都与这件鸭形玻璃器相似。
马卉介绍,罗马工匠很早就掌握了熔制彩色玻璃的工艺。我国西晋鱼豢的《魏略》记有:“大秦国出赤、白、黑、黄、青、绿、缥、绀、红、紫十种流离”,大秦就是文献中的罗马帝国。公元1世纪时,罗马流行彩色玻璃,后来罗马人更崇尚像水晶一样无色透明的玻璃,所以致使彩色玻璃器相对产出较少,不过那时的罗马工匠仍制造少量的彩色玻璃器物,以作高级奢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