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我从幼儿园园长转型为省级教研员,半年后,省级《指南》实验区工作启动。作为教研工作组成员,伴随着三年《指南》实验的推进,我亲身参与并见证了在贯彻落实《指南》的过程中,学前教研走上了一条新路,形成了一套新的发展机制,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升了保教质量,迎来了生机盎然的春天。
《指南》的颁布固然振奋人心,但当《指南》中的很多新理念与旧有的工作惯性形成矛盾冲突时,光靠教师自己的摸索很难实现从观念到行为的转变,因此,基于实践需求,抓实有质量的园本教研就被提上了重要的日程。
当时,一些幼儿园没有开展过园本教研;一些幼儿园虽然知道园本教研,但不知道怎么开展;还有一些幼儿园的园本教研活动流于形式、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无法真正解决实践中的困惑和问题。而且相当一部分教师理论基础薄弱,学习和反思能力不强。面对这种状况,我们在实验区率先启动了“夯实园本教研”的工程。我们经常深入幼儿园开展蹲点教研,通过一次次的引领式学习,一次次的问题式培训,一次次的实操性示范,加强园本教研的现场指导力度,努力体现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园本教研特点,以有质量的园本教研推动《指南》落地生根,确保广大一线教师的实践困惑能在第一时间通过团队互助得到解决。比如,当时教师们对《指南》中提出来的“幼儿绘画时,不宜提供范画,特别不应要求幼儿完全按照范画来画”产生了质疑,普遍认为,如果不提供范画,不教幼儿怎么画,幼儿就不会画或者画不好。有的老师还提出了没有绘画技能技巧的学习,幼儿的绘画水平就不会提升。面对这种惯性思维,强硬地要求老师们背诵条目照做是不管用的,我们就此引导老师开展了系列的园本教研活动,从辨析艺术活动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价值入手,到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再到对比有范画和没有范画幼儿的艺术表现,最后到反思适宜的艺术教育策略,历时一个多月连续五次系列教研活动,转变了老师们的观念。我们就是这样,从一个一个的小问题切入,通过一个一个的园本教研活动突破,彻底实现教师从理念到行为的转变。有的老师在工作日记中写道:《指南》让我重新理解了孩子,让我站在孩子的立场去思考如何进行教育,如何唤醒孩子的求知欲望,如何做一名专业的幼儿教师。原来的那种权威式、家长式的整齐划一的教育模式真的应该转变了!
幼儿园纷纷围绕幼儿的游戏活动、生活活动、户外活动、集体教学活动、园本教研、幼小衔接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组建教研组,完善教研制度,全员参与园本教研。“夯实园本教研”工程让我们把教研的视角转向基层,转向实践,“以园本教研带动教师专业成长”已不是一句漂亮的口号,而是指向明确、效果明显的路线图;“园本教研”不再是上级下达给幼儿园的任务和要求,而演变成幼儿园自觉、教师自愿的常态化工作;“园本教研”成为帮助园长和教师提升专业自信、推动专业成长的强大力量。实验区内的幼儿园性质不同、质量不一,为了带动区域内所有幼儿园共同贯彻落实《指南》,秉承着“以点带面,点面结合,以强带弱,强弱共进”和“一个都不能少”的原则,我们推行了“筑牢区域教研”工程。
实验区内的园所就近划片,将五星园、四星园设定为龙头园,与片区内的其他园所建立网片互助协作体,以解决各园共性问题为宗旨,以跨园教师间的合作攻关为途径,以本土化“专家”引领为保障,定期开展连片教研活动,形成了问题导向、现场指导,基于实践、现场培训的研训一体的区域教研模式。教研员跑到基层园所指导的次数多了,指导的策略实了,更加受基层园所欢迎和期待了。实验初期,有的龙头幼儿园不愿意开放,担心其他园所把自己的优势特色学走;有的民办园不愿意参与,觉得《指南》贯彻与自己关联不大;还有一些幼儿园积极性不高,处在等待观望的状态。为了破解这些难题,引导大家主动自觉地参与区域教研,我们以一个片区作为试点,深入片区与当地的教研员、园长和老师一起研究,指导建立连片教研的机制,从共性问题调研梳理入手,将“户外活动中幼儿的动作能力发展观察”作为教研主题,策划实施连片教研活动。前期先开展园本教研,老师们那段时间手里总是拿着《指南》,边观察记录幼儿的户外活动,边对应《指南》相关条目进行分析。有的老师上了瘾,不仅户外活动时看《指南》,在进行其他活动时也在看《指南》。老师之间、园所之间掀起了学《指南》、用《指南》、研《指南》的热潮,谁也不想落后,互相切磋交流,有时候为了一个观点会争得面红耳赤。在大家都做了一段时间园本教研的基础上我们进行公开的连片教研,以骨干园所带动一般园所,分组观摩研讨,让其他片区看到了连片教研、优势互补、联合攻关的巨大成效,看到了老师专业能力的提升,看到了难点问题的破解,纷纷打消了之前的顾虑,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连片教研当中,争相开放园所组织区域教研,形成了有效的问题解决策略,培育了区域典型,促进了区域教研水平和保教质量的提升。为了转变以往封闭式的教研方式,建立区域间的研究共同体,使区域之间有相互学习与交流的机会和平台,我们建立了“省市县园、四位一体、联动教研”的工作机制,就近划片,建立了四个省级《指南》实验合作区,围绕重点专题开展联动教研,实现了区域互助、资源共享、联合攻关、共同提高的目的。特别是对我们民办园数量较多、比例偏高的地区,切实带动了农村和民办幼儿园的共同发展,有效遏制、扭转了“小学化”倾向的问题。
我们每个月都要深入省级实验区进行现场培训和指导,不让一个实验区落后,不让一所试点园掉队。每次省级联动教研,各市主管局长及学前科(处)长、教师进修学院主管院长及学前教研部主任都会参与,行政与教研密切配合,深度参与、合力指导,推进《指南》的贯彻落实。联动教研之初,有的实验区担心本地的教研水平和保教质量不高,不愿意承办组织这种大型的跨区域教研活动,压力非常大。于是,我们从基础相对好的实验区开始实行联动教研,让其他实验区观摩、学习,把好的经验带回去,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准备,他们不再惧怕,也不再加班加点演练教研、表演教研了,都敢于亮出真问题,进行真研讨。联动教研搭建了区域互助交流的平台,突破了以往单兵作战、互不往来的局面,建立起共同研讨、共享成果的开放式、合作式的专业支持体系,促进了均衡发展。联动教研也搭建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他们作微讲座,作点评嘉宾,作主旨发言,逐渐脱颖而出,涌现出了一批贯彻《指南》的典型区域、幼儿园和教师,发挥了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教研”不再是遥不可及的,而是人人都能参与的“日常工作”;“教研”的功能定位不再局限于获得成果、形成特色,而是帮助幼儿园发现真问题、解决真问题的“专业平台”。回望三年《指南》实验区的建设工作,我们迷茫过、痛苦过、疲惫过,也忙碌过、成功过、喜悦过。通过夯实园本教研、筑牢区域教研、共享联动教研的形式,我们四级联动,辐射互补,合舟共济画好了教研的同心圆。以教研领方向,以教研聚人心,以教研促发展,为学前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