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观利路修,我找到了1668.8万人不想上班的原因

最近,参加创造营2021的利路修,出圈了。

即便很多不看综艺的人,都在为他“撑腰”。

图片来源:创造营2021

利路修可谓逆向选秀第一人,别人努力唱跳想被看到,他努力划水想被淘汰。

偏偏还有粉丝疯狂为他投票,让他留下参赛。

大概是大家受够了996,想让利路修也体会一下人间疾苦吧。

只是看到这,真的是羡慕又好笑。

 01 

“我不想上班”

豆瓣上有个话题叫“我不想上班”,浏览次数竟达到了1668.8万。

话题的slogan是,告别朝九晚五的打卡,沙丁鱼的公共交通,无意义的社交和会议,加班到深夜吃快餐,有自己的生活和尊严。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有自己的生活和尊严,是一种奢望。

相反,每天慌慌忙忙起床,行色匆匆地涌入人潮,再风尘仆仆地回来,成了人生常态。

越来越多职场人不想上班,就是因为不开心!

盖洛普咨询公司的一项全球民意调查发现:

“全球10亿全职工作者中,有85%的人工作时并不快乐。”

在这个话题下,无数人吐槽职场中那些讨厌又复杂的人际关系、傻X的领导、抠门的制度,还有让人窒息的KPI……

每天睁开眼睛,看到的全是各式各样的焦虑,想的全是可以找什么借口请假。

每个人都祈盼轻松与自由,但没有人敢停下脚步,就算身体不断预警,也得匍匐前进。

这样的工作状态,如何不消极,如何不抗拒?

这种不想工作的状态,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职业倦怠”。

对工作失去热情,觉得极度疲劳,难以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认为工作既繁琐又枯燥……

这种感觉就像,世界是一个滚滚向前的机器,而自己不过是毫不起眼的零件。

 02 

“生活真的很难”

对于辞职后的生活,我们从不缺想象:

旅游、看书、自己掌控时间,做想做的事情......

可当收入所剩无几,父母投来鄙夷的眼光,我们的欲望就被不断收缩。

不奢望买房,不打算生育,待在狭小逼仄的出租屋,不断添加却不敢下单的商品,想去的地方依旧遥不可及……

连自己的理想也被束之高阁,落满尘埃。

于是开始后悔,自己不该冲动辞职。

豆瓣曾有一个《有人告诉我辞职之后的感觉怎么样吗》的帖子。

里面全是年轻人辞职后的现状:

“痛下决心辞职后,一开始觉得海阔天空好不自由。

可终归,还是要为找一份更好的工作而感到焦虑。

甚至会因为焦虑过度,匆忙就找了一份工作,结果走上了以前的老路。”

原来,辞职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轻松愉快。

我们仍会为房租发愁,会为没有存款焦虑,会为找不到工作而担忧。

于是又投入到求职、面试、上班、不开心的循环中。

图片来源:创造营2021

领英曾发布过“第一份工作趋势洞察”,它记录了不同年龄人群,第一份工作平均在职时间。

70后在职时间4年零3个月;

80后在职时间超过3年半;

90后在职时间骤降到1年零7个月;

95后在职时间仅有7个月。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用离职来结束烦恼,用不上班来结束痛苦。

可漫长的人生里,换工作不能一劳永逸。

跳槽,或许可以暂时反抗现实,却没法永远逃避现实。

因为逃避本身,就有些不切实际。

 03 

“有时候可能是不适合”

还记得开篇提到的利路修吗?

当他被节目中问道会不会为人气留下来时,说了这么一段话:

“我不会,我已经太老了,27岁了,我不能改变自己。

就像树一样,如果树很年轻,它可以改变;如果树很老,它只能断”。

这段回应被人们称为利路修式哲学。

图片来源:创造营2021

他知道自己的情况,也知道自己难以适应选秀节目的环境,所以才会如此“消极怠工”。

其实职场也一样,每个人都会在工作中产生不匹配感。

前程无忧发布的2021离职与调薪报告显示,大约有40%的人辞职会提及对工作和工作氛围的不匹配感。

所以那些嚷着不想上班的人,可能只是不喜欢这家公司的氛围,而非不喜欢工作的内容。

就像陈丹青在《圆桌派》里说的那样:

工作是喜欢的,但是不喜欢那种组织化的环境,以及组织化的时间表。

能在自己喜欢的公司,做喜欢的事,是每个社畜梦寐以求的。

可要实现这个念想,得先有个清醒的认知和判断。

测一测你的职场环境匹配度
帮你探寻自己的内心
👇👇👇

职场环境匹配度,包含了个人与工作的匹配,个人与组织的匹配,个人与领导的匹配,个人与团队的匹配四个维度。

哪怕其中有一项不适合,也会让你工作不顺心。

这份测评可以帮你全方位剖析你与职场环境的匹配情况,让你知道自己该什么时候离开。

约瑟夫·坎贝尔曾在《神话的力量》中说过:

“如果你循着内心直觉的喜悦而行,你就走上了一条早已等待着你的轨道,你应该过的生活,就是你正在过的生活。”

点亮 在看 愿我们都能循着内心直觉的喜悦而行,在羁绊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自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