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革命—正传:35.帝国崛起

上文书讲到了美国最开始发现石油的那几年,石油工业可以算是从美国发源的。一开始是从烛煤、软煤、页岩或者天然沥青里面提取煤油,煤油这个名字就这么来的。后来才打出了第一口油井,实现了真正的石油开采。

同样,照明行业也在不断地演化。一开始从出现了编织灯芯,后来出现了用弹簧加压的油灯,用弹簧的压力把灯油挤出来,这样油灯里的油可以烧到一滴都不剩。

弹簧加压油灯

有了这样的灯具,不论是鲸脂熬制的油,还有菜籽油、松香油都是合适的燃料。因此到了1850年左右,市场上充斥了各种油灯。这些油灯也急需优质燃料来与新兴的煤气灯竞争。烧起来明亮、安全、干净的油没有一样是便宜的。不管是动物油脂、植物提取的油脂还是矿物油。

石油在这个时候出现在了市场上。随之而来的是一大堆从石油里面提取的燃料,比如从石油之中提取的煤油和石蜡,可以说是恰逢其时。当然还可以从石油之中提取出润滑油,虽然不是用来烧的,但是润滑油到处都有用。也是一桩好生意。

当时打井的工艺也在不断的进步,一开始普遍采用畜力来打井,也就跟驴拉磨差不多。最开始也不是为了寻找石油,而是为了获取井盐。当时用锻铁制造的站头很容易断掉,但是钢制的钻头又太贵了。钻坚硬的底层就非常困难。打井的深度也难以快速增加。就在清末,法国传教士从中国带回了古老的钻井方法,还在当时的西方引起了轰动。

燊海井是世界上第一口深达千米的井,已经有183岁了

1835年,在鸦片战争之前,我国的钻井技术是世界上最厉害的,世界上第一个深度超过千米的井就是我国四川地区钻出来的,因为当地盛产井盐,也盛产天然气,这口燊海井可以打出黑卤和天然气。黑卤是一种含有丰富盐类的黑色悬浊物。用开采的用天然气来熬卤水,然后提取盐类,算是一举两得事情。1846年的时候,西方采用宾夕法尼亚钻法钻除了164米深的的井,别看深度不大,但是他们把水灌进了钻管,这样水就可以把打孔钻下来的碎屑带出来。这种办法一直用到现在。当然技术要先进得多了。

后来钻井的动力系统也变成了蒸汽机,从移动式蒸汽机变成了固定式蒸汽机。石油工业也开始突飞猛进。很快,石油价格就开始下跌,1859年每桶油价高达20美元,后来因为产量猛增,到1861年就暴跌至每桶5美分。瓶颈出现在了炼油的环节,因为石油不经过炼制是没有办法走进千家万户的。当时涌现了几大炼油中心,克利夫兰、匹兹堡、纽约、费城都是。克利夫兰的地理位置不算好,要从这里把油运到东海岸上船出口,要花掉高昂的运费。克利夫兰本地也没有多少油田。但是克利夫兰是商业中心,过去做农产品的商人很多都转战石油行业。有个经营农产品的商人和另外两个伙伴合伙进入了石油行业。

18岁的洛克菲勒

这个年轻的商人就是洛克菲勒,洛克菲勒可是个虔诚的清教徒,这是受他母亲的影响,他母亲就是一个虔诚的清教徒。他看上去和他的老爹不怎么像,因为他的老爹简直是品行恶劣,早先他老爹经常弄点儿树枝捣碎了冒充“抗癌灵药”,就是个走江湖的郎中。后来还参与各种诈骗活动,警察要追捕他,他不得不东躲西藏。

但是骨子里,他和老爹都有一种发财的雄心壮志。但是他老爹这条路走得跌跌撞撞。洛克菲勒起步的时候,起点也并不高。启动资金也不得不向父亲借钱,父亲可是要了10%的利息,而且对待亲生儿子就像黄世仁对待杨白劳一样。他冷酷无情的脾气秉性也潜移默化的影响了儿子洛克菲勒,生意和亲情是两码事。洛克菲勒后来也逼得他弟弟破产,他弟弟临终前立下遗嘱,千万不要葬入祖坟,死了也不能和哥哥做邻居。

美国后来打南北战争,洛克菲勒家的商行发了财,因为要提供和军需物资。当石油行情暴涨的时候,洛克菲勒也开始转向石油行业,他开的炼油厂就在一条名叫金斯伯里的小河边上,这条小河流入凯霍加河,可直达伊利湖,离克利夫兰市中心大约2.4公里。这里一片田园风光,不像是个新建炼油厂的好地方。但是不久以后,1863年11月3日,第一列火车开进了克利夫兰。伊利铁路把克利夫兰和纽约连接到了一起。洛克菲勒可以水陆并举,交通问题解决了。

洛克菲勒的第一家炼油厂 — 精益炼油厂

他相中的风水宝地,别人当然也看到了。很快,金斯伯里河岸边就建起了一堆的炼油厂。当时建立一家炼油厂只要1000美元,比开一家店铺的钱还低。到了1863年中,已经开了20家炼油厂了,一半以上的油要出口到国外。当时装油的桶都是木头的,和装啤酒葡萄酒的桶也没多大区别。因为美国是石油工业的发源地,很多美国习惯也就流传到了全世界,现在国际上石油的标准单位就是“桶”,这就是美国流传出来的习惯。

早先洛克菲勒一直在工厂一线打拼,他怎么也不肯坐在办公室。他的工厂看上去跟牲口棚差不了多少,但是有个非常高大上的名字叫做“精益炼油厂”。1865年,洛克菲勒开了第二家炼油厂,名字叫做“标准炼油厂”。标准石油这个名字可是在历史上记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开始,他的公司用的橡木桶是从别人那里订购的,2.5美元一个,他嫌贵,他决定自己生产煤油桶每个不到1美元,比外购要便宜多了。当时的石油行业一个硬伤,那就是不安全,出现了大量的火灾事故。石油之中那些轻质的易挥发的成分非常容易被引燃。宾夕法尼亚的德雷克油井就是被一场大火烧毁的。很多油井的主人甚至立下规矩:“吸烟者格杀勿论”。炼油厂也一样是不安全的,有的炼油厂主一觉醒来,工厂已经烧光了。

当局禁止在市区范围内建立炼油厂。当时谁也不知道石油里面那些轻质的成分能干什么用,要不然当某种药来卖?那年头什么都能当药卖。要么用来洗涤衣服,这东西去污能力倒是很强。当时谁也不会想到,1888年8月的一天,一位年轻的妈妈带着自己的孩子进了一家药店,要的就是这种无色透明的,但是气味很难闻的液体,因为没有这种轻质的燃料,他们就不能到达孩子他外婆家,世界历史也不会呢翻开新的一页。这是后话,按下暂且不表。

反正在19世纪的60年代,这种轻质易挥发的成分被当做一种祸害,甚至被偷偷倒进河里。这么干的不是一家两家,大家都这么干,水面上漂浮着一层油花。碰上路过的船上水手扔烟头,后果可想而知。恐怕比火烧赤壁还壮观。洛克菲勒经常看见远处浓烟滚滚,他知道已经是某个炼油厂闹了火灾,他就开始拿出铅笔重新计算这家厂子的损伤,倒不是为了帮助邻居,而是为了收购对方。商人的精明和冷血可见一斑。

洛克菲勒之所以把自己的工厂叫做标准石油,就是因为他生产的煤油整齐划一,安全可靠,轻质挥发成分不多,而且外包装也是标准化的,整齐划一的木桶,上写标准石油的字样,因此销路很好。洛克菲勒明白,他要为广大用户生产又便宜品质又好的油。对他来讲,火灾倒是疥癣之患,更大的危机还在后头。

1865年,宾夕法尼亚州油溪林立的塔架

现在到处有人在挖石油,就像西部的有淘金热一样疯狂,宾夕法尼亚的石油被挖光了该怎么办?这才是洛克菲勒的心头大患。打油井这个行业是个一竿子暴富每一竿子破产的行业。万一你钻出来一个干窟窿,一切投资都打了水漂,还欠下一屁股债。石油行业是个风险极高,大起大落的行业。洛克菲勒是个虔诚的清教徒,他只能依靠上帝保佑他了。

他所信奉的上帝还真的保佑了他一次。他原本是要搭乘早上6:25分的火车去纽约,他要去纽约处理一些生意上的事情,但是很遗憾,他迟到了,列车已经发车了。他没办法只好傻呆呆等在原地。但是这列火车再也没能到达纽约。列车在半路翻了车,死了不少人,洛克菲勒侥幸逃过了一劫。我们看到这样的情节总是会想起孟老夫子的名言,天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洛克菲勒不认识孟子,但是他把一切都归因于他所信奉的上帝。他还是去了纽约,搭乘下一班车。早先他把弟弟威廉派到了纽约,因为这里已经是石油出口的最大港口。他们在珍珠大街找了个办公室。洛克菲勒自己也经常去。他不知道他未来的竞争者也要在这条街上弄出点儿惊天动地的东西,而且还一度让洛克菲勒心惊肉跳。不过此时此刻,他的这位竞争者还在5大湖地区新建成的铁路线上当电报员呢,而且他还在不断的跳槽中。

当时美国有几大炼油中心,宾州西部是产油区,把炼油厂设立在产油区,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省掉运输成本啊。但是最后他还是选择了克利夫兰,因为这个地方铁路网发达,还有伊利运河,地上不行还可以走水里。要的就是利用这样的竞争事态来迫使对方降价。当时中央铁路公司和伊利铁路公司,以及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都在拉拢这个潜在的大客户。他们彼此都在明争暗斗。匹兹堡虽然炼油方面也很厉害,但是因为位置的原因,被宾夕法尼亚铁公司吃定了。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开了高价,虽然短之间赚了大量的钱,但是等于逼死了匹兹堡这一只下金蛋的鸡,导致匹兹堡后来被克利夫兰赶超。

1869美国大湖区到纽约的交通线

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认为,把油运到纽约港来提炼,要比在克利夫兰更划算。他们打算击垮克利夫兰。一时间闹得克利夫兰人心惶惶。结果洛克菲勒就趁着别人低价抛售炼油厂,他就开启了大肆收购的模式。他先是诱惑伊利铁路公司给了非常低的运费折扣,然后又逼着中央铁路公司的分公司延湖铁路公司签了城下之盟,给了更低的折扣。

再跟沿湖铁路公司讨价还价的过程中,洛克菲勒明白,他的对手是哪个藏在背后不露面的老家伙在操控,那就是中央铁路公司的范德比尔特。老家伙也不是好惹的,当年他为了打击竞争对手,让人堵住了通往纽约的铁路桥梁,逼迫人家乖乖就范。范德比尔特带信给洛克菲勒,要他来谈谈。洛克菲勒让人送去一张名片,上面有洛克菲勒办公司的地址,用意很明显,他要让74岁的范德比尔特主动上门来找29岁的他。这个年轻人非常老辣。那时候,在收购了不少炼油厂以后,他的炼油厂已经是世界最大的炼油企业了。

三家铁路公司,洛克菲勒搞定了两家,还剩下一家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斯科特不得不抛出了橄榄枝。最后洛克菲勒和三家铁路公司商定,几家人组成“南方改造公司”,进行垄断经营,凡是不参加南方改造公司的石油商人,那么久享受不到折扣价,他们内部都是口头协议不留书面痕迹。几家铁路公司因为价格战已经杀得没什么利润可赚。迫切需要握手言和,而且需要一个仲裁者来协调关系,哪知道这个协调者居然是他们的大客户,石油大亨洛克菲勒。

洛克菲勒也深深地介入了铁路行业,他提供了大量的油罐车。用火车车厢装一大堆标准的油桶太不合算了,也不安全。因此洛克菲勒专门研发了油罐车。借给铁路公司使用。油罐车可是洛克菲勒的,不是铁路公司的。这无形中就控制了铁路公司的石油运输。

但是,没有不透风的墙,他们玩儿垄断经营的事儿被媒体捅出去了,大家都很愤怒。所有石油商人联合抵制标准石油,他们派出了代表和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的斯科特谈判。之后,南方改造公司不得不宣布解散。

33岁的洛克菲勒

但是不管怎么样,洛克菲勒后已经变得足够强大,33岁的他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垄断企业——标准石油公司。当然,铁路大亨们也不甘心给洛克菲勒当垫脚石,他们要大幅度提高石油的运输价格。这等于是要了洛克菲勒的老命。后来他发现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的下属子公司居然买下了两条短途石油管道,洛克菲勒坐不住了。本来嘛,石油是流体,有管子就能流动,为什么非要用火车来运油呢?洛克菲勒早前并没有重视管道的作用。他也不想把铁路公司逼急了。

早期石油管道

现在铁路公司想插手管道,这等于是提醒了洛克菲勒,他让手下的人开始拼命扩张管道的建设。很快,铁路行业对他来讲就已经不重要了。标准石油公司借助一个阀门就可以控制一个地区的石油产量。6000公里长的管道把俄亥俄州和宾夕法尼亚州的原油送到标准石油的炼油厂。过去的25年里,铁路产业一直是美国的支柱产业,但是现在已经让位于石油行业了,石油成了支柱产业。资金加速从铁路行业撤离。

经济危机总是在人们想不到的时间段突然来袭,美国360家铁路公司里有1/3都已经破产,铁路行业当然是是重灾区,纽约证券交易所第一次关门10天暂停了交易。范德比尔特仗着财大气粗,开始寻找新的货物和客源。

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的斯科特可没有范德比尔特那么有钱,他跟洛克菲勒之间还在明争暗斗。斯科特运的油里面2/3是洛克菲勒的,但是匹兹堡到纽约之间只有斯科特的铁路线,没有其他人的铁路,也没有输油管。这两个人都拿住了对方的要害,就看谁能挺得住了。洛克菲勒真是敢下狠手,1877年,他关闭了匹兹堡所有的炼油厂,老子不用你运石油了。洛克菲勒算是把事情做绝了,他只要赢,哪怕自己承担巨额损失也不在乎。

1877铁路大罢工

这可就把斯科特闭上了绝路,他损失了一半的货运量,斯科特不得不裁员,而且开始降低工资,工人们开始罢工抗议,后来罢工事态升级,斯科特的货运仓库被烧了,火势失控,39座建筑和1200节车厢被烧,斯科特损失惨重。最终斯科特没能熬过这场危机,1878年他中风了,他失去了工作能力。1881年,他平静地去世了。此时的世界早已是地覆天翻。洛克菲勒也将迎来他自己最大的挑战,垄断者就怕被降维打击。你不知道哪里冒出来一个小家伙用他的奇思妙想让你过去苦心经营的一切都变得一钱不值,这就是商业竞争的魅力。

竞争者来自何方?我们下回再说……

(0)

相关推荐

  • 110年前,被“反垄断”肢解的世界首富……

    大猫财经有一个庸俗价值观--人生那么多焦虑和不开心,主要是因为钱不够多. 我们也提供解决方案--一是用知识和常识武装你的头脑:二是用无佣金严选爆款理财产品让你的财富增值. 1907年,当时的世界首富被 ...

  • 论国民士气十章28节:俄罗斯帝国崛起,开启疯狂扩张模式

    奥斯曼帝国击败欧洲联合舰队,雄霸地中海后四年,即1542年,西班牙军队登陆菲律宾,宣布其为西班牙领土. 1543年,葡萄牙商人的船队到达日本种子岛,获准在日本建立贸易据点.从此以后,葡萄牙商船频繁往来 ...

  • 列强崛起之德意志统一之一:帝国崛起的双生胎动,普鲁士篇

    15世纪以来,因为大航海和地理大发现,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列强".在这500年中,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美国.日本9个大国先后崛起. 考古证据表明,在现今 ...

  • 土耳其历史:奥斯曼帝国崛起,多亏有他

    土耳其历史:奥斯曼帝国崛起,多亏有他 关键词:奥斯曼帝国建立.奥斯曼占领加里波利 前因 奥斯曼帝国建立:1299年,奥斯曼领导的一支突厥部落建立奥斯曼帝国. 奥斯曼一世(1258年-1326年) 后果 ...

  • 工业革命—正传:56.飞上蓝天

    上文书讲到李林塔尔为人类飞上天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他是当时制造滑翔机的先驱.他制造的滑翔机长得非常像一只鸟,早期人类的滑翔机都是在模仿鸟类的.这种滑翔机的操控并不灵活.要知道一架飞机飞在空中,飞机的姿 ...

  • 工业革命—正传:45.特斯拉的双雄会

    由 上文书讲到,特斯拉去斯特拉斯堡出了一趟差,时间长达一年.回到巴黎以后,正碰上爱迪生巴黎公司不景气,想想也是,当着德皇威廉一世的面儿把事情搞砸了,还要特斯拉去收拾残局,人家付款当然就不积极嘛,资金链 ...

  • 工业革命—正传:38.导线会说话

    上文书讲到了1876年美国费城世界博览会.一时间冠盖云集,几座大型展览馆都是人头攒动.因为那个时代你要想见到最新的技术发明,只有世界博览会这一个途径.那时候的传媒远不像现在这么丰富多彩.报纸是黑白印刷 ...

  • 工业革命—正传:26.人在江湖

    书接上文,我们讲回法拉第和戴维.他们一直在欧洲游历.4月份,他们从佛罗伦萨去了罗马,看着万神庙.斗兽场等等历史文化遗迹,他们还是挺兴奋的.5月份到了那不勒斯,维苏威火山就在附近.维苏威火山是欧洲最危险 ...

  • 工业革命—正传:10.两遇贵人

    上文书讲到,瓦特对蒸汽动力非常感兴趣,但是自己鼓捣了很久也没有成功.但是他这段瞎鼓捣的经历不是没用的.这段经历使得他对于蒸汽的特性有了非常深入的了解.格拉斯哥大学有一台纽可门的蒸汽机.但是坏了,送到伦 ...

  • 工业革命 — 正传:09.月光协会

    上文书讲到了,英国各种矿产资源都很紧俏,特别是煤矿.挖出来的煤要运到各地去卖.比如供给各大矿山,他们也要用纽可门蒸汽机来抽水啊,当然也需要烧煤.当然很多的煤炭被卖到了伦敦.毕竟大城市对能源的需求非常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