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与新风
热文点读↓↓媚俗?媚雅?这是个问题新女性,一种美学的诞生民国初年中国有艺术吗画出“乌托邦”的样子来拆出来的老北京|画与非画
王宇清北京收藏家协会会员,撰稿人,策展人,原纸媒编辑,民国月份牌广告画、中国现代年画及宣传画研究与收藏者。曾长期主编报纸的副刊、文史等栏目,著有随笔散文集《旗袍里的思想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年)、近现代张贴美术研究专著《张彩贴红1915-1976》(中国青年出版社2014年)。古意与新风(读库笔记本《古意新风》前言)王宇清1从宋以后,中国绘画就以非写实性、非叙事性为其主要取向。然而,犹如惊鸿之一瞥,写实性和叙事性的绘画却在主流的文人画大行其道近千年后的近代,依凭着西风东渐的时代风气,又如火如荼一度兴盛起来,它成就了写实与叙事性绘画在中国现代早期一段约莫百年的热闹繁华。随后,写实性和叙事性就又如落潮海水退出了国人的日常视野。倏忽而来,又倏忽而去,写实与叙事性绘画在中国近现代不足百年的这段兴衰,由不得人感慨之余,徒生惆怅。这之前,熟悉传统的人都知道,中国的文人长期以来对写实性绘画是满怀着轻视的。这之后,由于世界性潮流的影响,写实的,尤其是写实性叙事画作,又与主导性风向再一次分道扬镳。
2诸君手中这个读库笔记本里收录供欣赏的几十幅画作,是笔者试图向您展现的民国月份牌绘画中,以写实和叙事为特点的古典故事月份牌画精品。在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之前的中国,无论是庙堂作品还是文人绘画抑或是日常消费性的民间传统年画,能具有如这几十张月份牌般逼真写实且兼具叙事性、情节性绘画的,可谓凤毛麟角。如此这般的写实和叙事性,对清末民初时代习惯于线描平涂式绘画的大众,显然要算经验之外的新奇视觉。毋庸讳言,传统中那些古典故事,正是由于晚清到民国以来西洋写实和叙事性绘画的引入,才得以获得了细致入微的形象刻画,以及进而有了通过生动逼真的形象来做到情节化、场景化地展开故事的可能。
作为一种充分地汲取了西洋写实绘画技法的商业广告画,月份牌绘画自清末开始,历经数十年风雨,到民国年间始自成一派。因为其广告画的身份定位需要依托大众审美以获取民众的关注,故而自其出现开始,月份牌画就刻意去利用并迎合一般民众喜爱的传统形象(其中不少是源自民间的戏曲)来博取青睐。而通过新的绘画手法把中国既有的古典故事进行大胆写实、叙事性的改造,始终都是月份牌画除了时尚女郎题材以外另一重要的亲民吸睛策略。在引入西画技法来对中国传统形象进行描绘的实践中,中国既有传统故事在这全新的诠释中也焕然一新。3然而以写实和叙事方式诠释古典故事的这一类绘画尝试,由于与中国画坛主流长期推崇的“以形写神”“逸笔草草”“得意忘形”等既有的不重形似且拙于叙事性的文士画大异其趣,故此这一类绘画在中国传统美术历史中基本付之阙如。众所周知,在画中描绘逼真形象乃至通过生动的形象去演绎故事情节,长期以来都是中式绘画所不屑也并不擅长的短板。然而时至民国,凭借新的西洋美术技法,又适逢印刷技术引进飞快的进步,民初的画师们以习自西洋的写实和叙事性手法,在恰好也正需要生动内容的月份牌广告画这样一个载体上,创造性地把中国古典的故事、传说以写实和叙事性的手法进行了诸多开创性的全新的形象诠释。
可以遥想,民国的一代画师凭借他们学到的新技法,在名为月份牌的时尚广告中纷纷别开生面地演绎前所未有的古典形象的创新,让写实及叙事性的新风在国中劲吹一时。一系列开创性演绎的结果,我们今天已经看到,那即是,大部分传统故事的现代性典范形象,在彼时月份牌这一广告性的媒介上,陆续被画家们创造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