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碳中和了吗?
碳中和这词,这几天很热。去年9月,中国首次向联合国大会宣布,我们会在未来30年努力实现碳中和。今年两会,相关工作已经开始部署。
从中国目前来说,碳排放更多集中在发电供热、建筑和制造业,未来,在我们不断向往更美好生活的过程中,碳排放也会越来越多来自于我们的生活。
站在今天,每个新家尽量往碳中和靠,早行动能早受益。对于有些新家来说,只要事先做好规划,提前30年在自己家里先实现碳中和,也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对于新家来说,做到碳中和,主要是两个方向,一个是节能,一个减排。关注装家时间久的朋友,应该了解我们说的家中的节能,都是以电器越来越多、生活质量会越来越高为前提,在这基础上怎样更有效的提高能源利用率,避免能源浪费。举个例子很方便理解,现在LED灯基本代替了原来的白炽灯,让家里保持同样的亮度,LED的能耗是白炽灯的几分之一,而且LED更耐久,对家里光氛围的打造会更丰富。同样的,家里有方方面面,在性能上更好、让家更舒服、同时更节能的技术和产品。相关方面,我们之前分享了不少,新关注朋友可以去翻来看看。
这回,主要给大家介绍下太阳能发电,它可以是家里的能源来源,也是目前来说家中实现碳中和在减排的有效方式。(太阳能发电,在技术上有光伏发电和光热发电的差别,但光热发电目前应用不多,下面说的太阳能发电都是指光伏发电。)
太阳能发电能减排,大家都知道。但具体减排效果怎么样?或许大家就没有明确的概念了,来看一张图,一目了然:
如果家里所有用电都改为太阳能发电,在整体用电量不变的情况下,我们一个月的用电碳排放量只相当于现在1天用火电的碳排放量(我们国家目前还是以火电(图里的煤电)为主)。
这两年,国内的电动车发展特别快,开电动车上路,都被形容为绿色出行。汽车油改电,只是完成了绿色出行的一个环节,如果我们充的电来源还是火电(煤电),碳排放量还是很大。用太阳能供电充电,能极大减少碳排放,到那时,才是真正的绿色出行。
仅从降低碳排放的角度,除了太阳能,还有其他绿色能源或者可再生能源,为什么只有太阳能是适合家用的?
这里,主要是两个原因:
第一, 太阳能是目前唯一能够小型化发电,而且又没有地域限制,全国范围都能普及的可再生能源方式。目前最主要的可再生能源方式里,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和生物质发电,都只适合集中发电,不适合以家为单位的小规模发电能源。再有的一种,地热能,条件多,成本高,又有不少应用限制,适合使用的家庭少之又少。核电,从碳排放角度,虽说是绿色能源,但并不是可再生能源,目前技术,也只适用大规模的集中发电。
第二, 中国在太阳能发电上,有技术、制造和应用规模的核心优势。具体的材料和数据就不在这罗列了,主要是想说这些优势积累给家里装太阳能带来的直接影响:一方面,投入成本会稳步下降;另一方面,使用收益,会稳步上升。
看到投入成本稳步下降,很多人可能会想,那就时间越往后,装它越合适?这还真不一定!在家用太阳能发电普及上,国家对安装成本和使用收益,一直是综合调节的。过去安装成本比较高的时候,对每家并网供电的补贴也高,除了国家补贴还有地方补贴,两项补贴加总,之前很多地方回购价超过8毛一度(太阳能发电后会回送给当地的电力公司,用户跟电力公司之间签一份20年左右的回购协议,电力公司在之后20年里就以这明确的约定每度电价回购)。使用市政供电的费用平均在4毛,一来一去间有比较大差价,所以太阳能发电还是能给家里挣钱一项买卖。
现在,大部分地方已经取消了地方补贴(也有不少地方还有,具体要向当地电力部门或者光伏公司了解下),国家补贴基本还都有,差不多是8分一度。总体上,太阳能发电减少或取消补贴,平价上网会是未来趋势。但,即便取消补贴,太阳能发电,未来还是有使用收益的:一方面是减少市政用电的电费,另外一方面,发电量大于自家使用量,即便是平价上网,也是相当于在卖电挣钱。光伏发电,常规说的使用有效期是25年(有些机构在长期做太阳能板的性能评估,从模拟25年的使用数据看,整体性能减损只有6%,从这结果来看,25年的使用寿命是很保守的预期),从各种材料来看,安装投入成本和使用收益集中在5到8年打平。打平后,无论是减少电费,还是卖电挣钱,都可以说是真正的正收益。
圈个重点,经济收益是一方面,最主要的是大大减少了碳排放!
安装太阳能,还有个隐藏优势,装家之前也跟大家分享过。除非小区执行不太严格,在几乎所有城市,搭建室外建筑,无论是阳台、露台、庭院等,都属于违建。但全国大部分地方,对一种情况的搭建,都是允许的,就是搭建太阳能发电设备。(嘘…,只是陈述个客观情况,没有其它意思。)
要装多大面积,才够家里用电所需?
这个问题,应该是很多人关心的。为大家自己能做判断,需要讲清楚几点:
理论上太阳能如果能完全转化,1平米面积的太阳能板每小时能产生1度的电。实际上,现在还远达不到,有两个制约,一个是太阳能的利用率,目前已经普及应用的材料,利用率在20%上下,好的超过20%多一点,欠一些的大多也接近20%(实验室产品目前有超过30%的);另一个是波动问题,就是有光照差异(阳光天和阴天),白昼差异(即便是白天,光照强度不一样,能量也不一样,中午就比早晚产电更快)。从这两个制约因素,也能很简单理解,太阳能发电,受地域和安装位置影响比较大。另外还有一个,跟太阳能板本身有关,如果光1平米,不能完全都是有效的硅晶面积(要有边框啥啥等),所以往往面积越大,平均的单位发电量也越高。所以,现在的光伏发电,一般都是按安装瓦数计发电量,大致平均,安装1千瓦的光伏发电设备,每月能发电100度。
每家的用电情况,差异是比较大的。很多人考虑电费,是看家里用电设备的总功率,其实是有误区的。就像炖肉,同样火力下,普通锅炖烂可能要1个半小时,高压锅半小时不到就可以做到,这就是使用效率不同。同样道理,高功率电器如果比同类低功率电器能更高效的解决对应问题,很可能反而是更省电的,这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就是能源转化效率,就像用能源来给家里供热,很多产品1千瓦的能源转化不出1千瓦的热能,但有些产品却能用1千万的能源转化出几千瓦的热能(不违反能量守恒,用技术借力打力);再有一方面,就是能量保持和浪费的问题,简单举例就像夏天开窗通风下开空调,不够凉快还费电。所以,对于没有好好规划过的,每家用电的需求量,是有很大的改善空间的,这也是碳中和上节能方面可以做的重点。
然后,就是怎么看待“够”的问题。从上面第一条能大致推算,1KW的光伏发电需要有差不多5平米(就是根据20%转化率,毛估估的数。精确的还得按厂商要求来。像安装上一般都有斜度,最少在30度左右,所以实际占地上,也可以再少些)的太阳能板。但100度/月的发电量,对大部分家庭来说,是不够的。所以,光伏厂家的主流产品都是5KW。从完全自给自足的角度说“够”,推算着,一个家就需要20多平米能接受阳光的太阳能板安装面积。
没有这个面积,就不合适装了吗?未必的!能够完全自给自足,肯定合适。但即便只有5平米甚至是1平米适合安装的面积,也不一定就考虑放弃,可以装对应合适的产品。哪怕能安装的面积小,一天供应不到一度电,也是有用的,比如给家里的24小时监控摄像头这类常插用电设备持续供电,还不担心意外断电的影响。光伏发电设备的特点,就是安装面积可大可小,成本基本也是跟瓦数直接关联的,目前在3.5元-4元/w。所以,安装小的,用光伏发电可以替代一部分市政用电,收益在节省费用;安装大的,如果条件好,比如大几十平,可以装上15kw,多余的上网,额外投入的收益在卖电可以体现。
刚才提到过并网,就是跟公共电网相连,生产的电可以回送给公共电网。如果安装面积有限,还不够自家所用的,也可以选择独立安装,不并网。可以省下申请的流程,减少安装的限制,如果可以接受不追求产电效率的最大化,朝东甚至朝西、直立安装,等等,也都可以自己灵活决策。
最后,再说一下,太阳能产品怎么选。
尽量选用半片技术的。
图示很清晰,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半片的产电效率更好。也有功率耗损更低、工作温度更低等。
2. 如果是立在地面,有斜度安装,在单面和双面上,优选双面。
双面的背面能同时吸收反射光和正面的透射光,比单独一面额外增加超过20%的产电。
3.图里,能看到PERC。这是光伏发电电池技术的一种,是目前最主流的,因为主流,有规模优势,也就意味着有价格优势,是目前的优选。对光伏发电感兴趣后,或许能接触到另外两种,TOPCon和HJT,在现在的转化效率上,后两种会高一丢丢,尤其是HJT,PERC转化效率的瓶颈,目前就卡在20%左右,但HJT能比较轻松突破20%,虽然目前还没有高出很多,但瓶颈在哪,也还没确定,所以,很多人看好会是下一个主流技术。如果能放宽对价格的要求,可以考虑下HJT电池技术。
4.在样式选择上,太阳能产品目前还不是很丰富,除了常规平板式的,再多就是这种瓦片式的:
相对平板式来说,同样的产电瓦数,瓦片式的铺装面积需要更大一些。装瓦片,更多是与建筑更好融为一体的美观考虑,从太阳能利用的角度看,南向斜顶利用效果是最好的,但人字顶的房子,就会有北向斜顶,如果考虑美观的统一性,北向也需要铺装,但太阳能利用率就会很低很低。所以,选择瓦片式,相对比较合适的是东西向的房子。
先说这么多,就当跟大家提个醒,毕竟,咱们接下来早晚都要面对碳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