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筛选、提炼,不要照搬照抄
在报刊发表的文章-7
要筛选、提炼,不要照抄照搬
文/墨吟
图:1984年第三期《中国广播电视》
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一些电视剧,总不及原来的报告文学那样感人,原因何在呢?
电视剧《人逢佳节》是以李俊甲同志的事迹为基础录制的。营教导员李俊甲服役十一年,没有离开过部队;十一年后第一次探亲,回家只住了一个晚上,大年初一就踏上征途,利用假期走访了一百七十多位战士的家庭。这样生动的事例,可惜未能拍好。不仅整个剧情显得平淡,而且所反映的部队生活也是失当的。俗话说:“军令如山倒。”部队比之于工厂、学校有更加严明的纪律。可是我们在剧中看到,一个战士伪造电报,欺骗首长,没有啥;甚至拒绝参加军事训练,私自离开部队,也没有啥;打坏他人的贵重药品,也无须赔偿,直到李俊甲从他家中带回父母的录音,才使这个战士的思想有所触动。也许编导是想强调部队政治思想工作的重要性,但如果强调到不适当的程度,认为可以不要命令、军纪和处分,那就太出圈了。从另一角度看,不正是显得政治思想工作太薄弱了吗?
同样的问题也出在电视剧《人生的答案》中。赵春娥在看完一场歌舞演出后,发表评论说:还不如煤场的机器声好听。也许赵春娥同志是说过这样的话,但那很可能是一句玩笑话,并不代表她的艺术见解。也许编导是想突出赵春娥热爱本职工作,但有何必要用这种反衬法呢?难道劳动人民就该天生头脑简单,愚昧无知,只配听机器声吗?
我想,在把真人真事搬上屏幕的时候,编导应该有所筛选、提炼,既不要照抄照搬,更不要滥加“佐料”。
(发表于1984年第三期《中国广播电视》 署名 上海 陈文霞)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