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陪伴会对宝宝造成一万点伤害!可几乎所有父母都在做…
说起「陪伴」二字,有一张动图就浮现在小康君的脑海中。
一个只会爬的宝宝,靠着“爬行技能”努力想靠近父母,而且不停地亲吻照片中虚拟的粑粑麻麻。试想一下,宝宝该多缺乏父母的陪伴才会做出如此举动?
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父母都认识到陪伴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更明白陪伴对于孩子的重要性。
可但谈起陪伴,职场父母往往是一脸愧疚与无奈……
因为被工作的繁忙,家中的琐事缠身,即便好不容易抽空陪娃,也会常常因为身心俱疲,情绪低落,让陪伴质量大打折扣。
所以很多父母不由得感慨:“抱起砖头就没法抱娃,放下砖头就没法养娃”。
陪伴宝宝真的只用陪着就行了吗?低质量的陪伴会对宝宝造成哪些伤害?如何让低质量的陪伴,变为高质量的陪伴?今天,就让24小时待在孩子身边的小叶子麻麻,跟我们谈谈对陪伴的理解吧~
(图片来源:pexels.com)
本科毕业于师范院校,曾从事教育工作,现全职妈妈。没事码码字儿,记录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在记录中不断反思,与孩子共同成长,希望做一位有温度的妈妈。
1
陪伴,顾名思义就是陪同作伴,就像伙伴、伴侣一样彼此尊重、分享和付出,以及一同成长。
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中有这样一段话:“从妈妈的角度看孩子的世界,不难;难得的是妈妈会蹲下来,保持和孩子一样的高度看世界——我们是一样的生命,我们彼此尊重,我们一起成长。”
这话很好的诠释了陪伴的内涵。当然,这是从孩子成长的长期过程理解的。
陪伴不是无时无刻的陪着,而是真正走进孩子内心的过程;
陪伴不是娃在旁边玩,而你在追剧、玩游戏;
不是你牺牲自我,时刻盯着娃还不忘指手划脚;
更不是宝宝在专心玩玩具,你一会儿喂口饭,一会儿递个水果。
而是在每一次陪伴时,全身心投入进去,用自己的童真去感知孩子的内心,融洽的沟通和相处。
2
幼时的经历对未来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你陪在宝宝身边却做着其他事情,不与宝宝交流和沟通,不关注宝宝的行为举动。
这种低质量陪伴,只会让宝宝误以为父母不喜欢自己,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所以粑粑麻麻才对自己才爱答不理。若长时间让宝宝在这种环境中生活,只会削弱宝宝的自信心,让宝宝更加没有安全感!
这种心理一旦根深蒂固,婴幼儿时期容易特别依恋父母,非常恐惧父母的离开。等宝宝长大了、恋爱了也容易患得患失,参加工作了也不敢轻易挑战困难,影响了宝宝的一生。
所以,我们在陪伴的宝宝时候,一定要专心点。不要将精力分给手机、电视和工作。在陪伴孩子的时候还要做到积极回应,看到宝宝好的行为及时鼓励,不当的行为及时纠正。
都说低质量的长期陪伴,不如高质量的短期相处。只要每天高质量陪伴宝宝半个小时,就会比你24小时低质量陪在宝宝身边要强。
因为在这半个小时内,宝宝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与呵护,会极大的增强了宝宝自信心。
3
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合理、适时的高效陪伴尤为重要。因为陪伴不是时间的付出,而是真心的付出。低效的24小时陪着,不如高效的10分钟陪伴。
所以在工作、生活两不误的情况下,用心的父母会去探索各种高质量陪伴的游戏。接下来,我给大家分享两种可增进亲子关系的陪伴游戏。
1YES、NO 和 WHY 的游戏
每晚睡觉前,关上灯,躺在床上和孩子做这个游戏:
一方提出问题,另一方回答yes或no,并给出理由。
这个游戏可以锻炼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锻炼孩子的逻辑判断能力。
同时,父母在和孩子的互动中,能探知孩子的内心世界,更多去了解和理解孩子,帮助孩子获得正确的认知。比如:
“我问娃喜欢某老师吗?”
她答:“NO!因为老师上课时,小朋友站起来,老师会大声让小朋友坐下来。老师对小朋友不友好,我不喜欢她。”
轮到她提问时,她问:“妈妈,你喜欢某老师吗?”
我答:“YES!因为妈妈不在你身边的时候,都是老师在照顾你,老师还教你学会了很多东西。假如老师教妈妈学法语时,妈妈也调皮捣乱,你会不会严肃批评妈妈?”。
慢慢地,发现她对老师的看法有了变化,放学时会给老师一个大大的拥抱。
再比如,我问她喜欢A小朋友吗?她会说:“不喜欢A小朋友,因为他有时爱打人!”
我继续追问:“你喜欢和他玩吗?”
她会说:“虽然他爱打人,但我比较喜欢和A小朋友一起玩,因为比较开心”。语言之间的逻辑关系能区分得很清楚。
2DIY玩具
3岁的孩子已经对周边事物有了强烈的好奇心,也有很多疑惑。
平时和孩子在一起阅读、出行、游戏时,我会默默地观察孩子,发现她的困惑,之后和她一起DIY玩具,模拟一些场景,进行简单的知识普及,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比如:
坐电梯时有人上下,宝宝就会疑惑刚才那个人还在电梯里吗?
我们就一起用盒子、积木等各种玩具做成高楼和电梯,用玩具小人模拟进出电梯上下楼的场景。从此,宝宝对乘坐电梯不再困惑了。
再比如,阅读小猪佩奇的绘本,她对佩奇一家坐缆车去滑雪比较感兴趣,我们就用两卷胶带,一根绳子和几辆玩具小车模拟了缆车的工作情形。她说喜欢缆车,想去体验一下。
用爱滋润的陪伴才是真正的陪伴。文章写到此,我想起了药家鑫事件,药家鑫父母的陪伴并不少,却并没有真正走进药家鑫的内心。
所以,当药家鑫驾车撞人后,因恐惧父母的责备,又将伤者刺了八刀致其死亡,发生悲剧可能就是源于这种糟糕的亲子关系。
柴静《看见》中用了这样一句来描述药家鑫事件:“药家鑫用这双弹钢琴的手刺死了张妙,他的未来也从此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