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请远离粉丝(杂谈)
百度百科粉丝的定义是这样的:粉丝(英文:fans),也叫追星族。意思是崇拜某明星的一种群体 ,他们多数是年轻人,有着时尚流行的心态。粉丝是一个英语单词fans的音译。fan是“运动、电影等的爱好者” 的意思。film fans是影迷的意思。也可以理解为“XX迷”或者“XX追星族”一类意思。fans是fan的复数就是追星群体的意思。所以fan就是爱好者的意思,而fans是对明星的狂热爱慕者。
在我国,“粉丝”的历史并不长,在我的印象里,也就二十多年的样子。女儿是90后,记得她上初中时,绝对是周杰伦的粉丝,卧室墙上都是周杰伦的画报。还记得甘肃有个女子,堪称刘德华的“死粉”,为了刘德华,在人力财力上所用至极,倾家荡产,身心疲惫,差点毙命。粉丝,在文艺界、体育界依然成为一处扭曲的风景。而这些粉丝或者自称某某粉丝的人群,多为心智不成熟的年轻人,对心目中的偶像崇拜到失去理性,盲目崇拜,狂热追星。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种风气也蔓延到文学界。上世纪90年代前,文学是严肃的,正统的,文学只有读者,没有粉丝。而读者,顾名思义是读过某一作品的人。对于作家来说,读者是公正的,只有在读了你作品的基础上,才会对你这个作品有评价,作品的好与不好,是拿作品本身来说话。在书店,读者可以翻看了书再决定买与不买。而粉丝出现后,就开始变得盲目和不理性。只要是自己喜欢的某某(喜欢他的长相,喜欢他的幽默,喜欢他的爱好等)的作品就“力挺”,至于看不看,仔细看,思想着看都不重要。我喜欢我愿意我就是他的粉丝,他的一切自然都是好的了,好到无以复加,好到美玉无瑕。好到不允许任何人说他的瑕疵(其实,月有圆缺,人无完人),你说他不对,我就和你急!这就是粉丝的逻辑。
一,新书发布会和会销
曾经参加某作家“新书发布会”(新书签售会),坐在会场,听着评论家、出版家、编辑的推介,媒体对作者的现场互动采访,脑子里不知怎么就把这个高雅的会和当下流窜乡村搞假冒伪劣家电销售的会销联系在一起。二者都是通过各种渠道给消费者灌输他营销产品的高大上,都有一群能说会道的推销员,都有拿小利套大利的目的。不同的只是商品罢了。而这些商品好与坏,须等到客户用过之后才能鉴别。
在写作上,一直有一句很土,很婆婆妈妈的话“作家(作者)要用作品来说话”。在我以为,对于写文章的人来说这应该是永远遵循的操守。一个作家(作者)沦落到靠会销,靠评论家出版家编辑家(其实就是乡下会销上的托儿)来卖自己的文章实在是一种悲哀!
二,作家的底线和上线
改革开放前,文艺界的宗旨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前一句是针对于作者,放开写,后一句是针对于评论家,允许说不对。但作家“百花齐放”的前提是“坚持无产阶级文艺方向”,不是放任自由,写唧唧我我(小我写作),甚至黄赌毒。资产阶级思想和文艺观绝对不允许。那时候,文艺是为人民服务的,一切为人民创作、积极向上好作品的作家等是人民的艺术家。这就是作家的底线——坚持正能量写作。作家的上线是无限的,那就是创作出读者欣赏的,充满社会正能量的作品。欣赏的是艺术和思想,社会检验的是作品的内涵和作家的思想境界。人民艺术家和戏子的天壤之别就是作品的内涵高下之分。网络上对当下戏子的怒怼其实是对当年堪称人民艺术家的怀念。
三,读者和粉丝
对于作家(作者),需要的是读者而不是粉丝。读者是在作家(作者)不参与的境况下,自觉的掏钱购买作者的书,搜作者的文章看,看后忍不住分享出去,吸引更多的读者来看。这种情况本身是作品的力量。而粉丝,大多是盲目崇拜,也许可以一次买几十本上百本书,而拿回家是做摆设炫耀还是静下心来阅读?不得而知。粉丝是疯狂地,失去理智的。新媒体,自媒体发达后,凡是能把文字组合到一块的人都可以写“文章”,写“诗”,都可以拿出去在平台上发表,或者自己弄得很漂亮地“发表”,然后不遗余力的在各个群发链接。君不见,群内链接已经成了群内灾难,和微商推广、野广告一样让人讨厌?没有读者已经是自媒体码字人的尴尬。而真的读者都是很挑剔的,他会挑符合自己口味,有一定质量的作品来读。读和自己水平相当的作品是欣赏,读超过自己水平的作品时借鉴和学习。读者是挑剔的,充满理性的。
而作为读者和粉丝的“主顾”作家,需要的是冷静和理性。必须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在圈子里的座次(这一切都是作品在衡量)。不要迷失在粉丝的泡沫里,需要在读者的言论里不断修正自己,向上看,人上有人,天外有天,只有不断的提高自己,才能赢得更多的理性的读者。读者是水,作家是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粉丝是红颜,堪比罂粟,虽然妖艳,但有毒。
《世说新语.容止》:“卫玠从豫章至下都,人久闻其名,观者如堵墙,玠先有羸疾,体不堪劳,遂成病而死”,时人谓“看杀卫玠”这个成语就来源于此。唐朝诗人孙元晏曾赋诗一首形容:“叔宝羊车海内稀,山家女婿好风姿。江东士女无端甚,看杀玉人浑不知。”
卫阶死于成于粉丝,也死于粉丝。粉丝就是一把温柔的杀人刀。
2018.6.17